從記事本上撕下來的一頁便條,只有五行字,滿是“慢車慢馬”的信箋摺法,這封表揚信一展開,讓人忍不住去探究它背後的醫患故事。
整封信只有100多個字,不涉及具體疾病和診療的細節,但幾乎每一句話都流露出真摯的情感。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的超聲醫生劉慧一看到這封信,立刻想起了一位令她印象深刻的老先生。
2023年底,劉輝的診所來到一位風格為“老克勒”的老先生,抱怨“劍突周圍不適”。 所謂“劍突”是由胸骨下部和兩側肋弓頂部形成的近似三角形區域,俗稱“心窩”。 此地的疼痛和不適隱隱約約能感覺到“疙瘩”,老先生不敢大意,立即前往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就診。
普通手術後,懷疑區域性軟組織病變,但需要超聲成像來確定病變的性質。 一聽說要做B超,老先生心裡“咯咯笑”了一聲,生怕惹出什麼“壞病”,心情頓時變得沉重起來。
來到超聲醫學診所後
老先生鬱悶的情緒立刻被醫生劉輝察覺到,招呼他躺下準備檢查,同時關切地詢問發病時間,有沒有既往外傷,疼痛的確切位置,是鈍痛還是尖銳,有沒有其他伴隨症狀。 結合患者提供的具體資訊,劉輝用超聲探頭仔細掃瞄了患處,仔細觀察了影像。
醫生,我這裡有什麼“壞事”? ”
我從幾個角度仔細看了,都是軟組織發炎的影像學表現,所以不用太擔心。 ”
那很好,之前嚇死我了。 ”
我在這裡看到的是劍突周圍的軟組織增厚,更有可能是唇疙症候群。 我一會兒把報告列印出來給你,你可以再給外科醫生看。 ”
這種疾病會成為一件大事嗎? 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面對陌生的症狀和陌生的疾病名稱
老先生很著急,問題接踵而至,有些超出了專業範圍,但劉慧卻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以超聲影像為基礎,結合臨床經驗,給出了解釋,舒緩了患者內心的焦慮。
他不顧右手受傷帶來的不便,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寫著“熱情體貼、敬老、專業能力強、和藹可親,讓我的病治好了一半”,顯示了醫學人文的溫暖。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精準醫療的發展,
臨床和醫療技術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這既是診斷和治療模式的改變
它也是醫學人文學科的體現。
以醫院超聲醫學科為例,經過多年的積累,第十醫院的超聲已經超越了“肝膽、胰、脾、腎”、“甲、乳”等“大器官”的時代,精準診斷的觸角不斷延伸到全身的血管、肌肉骨骼、表層組織和器官, 超聲造影、彈性成像和功能成像構建了覆蓋面廣、多模態的超聲醫學診斷系統
同時,學科也在積極進軍第一領域開創了甲狀腺、肝臟及**器官病變超聲引導消融的特色診療品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患者。
第十院表示,期待匯聚更多學科資源,聚焦公眾需求,回應社會關切,持續拓展診療內涵,創造優勢病,不斷為健康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上海靜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