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拖延症
拖延是成功的“絆腳石”
拖延、懶惰和缺乏自律在兒童中很常見
讓許多父母頭疼的壞習慣。
這是一種現象,孩子知道會有有害的後果,但仍然推遲他們想做的事情,有害的自我調節失敗了。
不要忽視拖延症
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忽視孩子在做作業磨磨蹭蹭,晚上不願意睡覺,早上不願意負擔,不著急上學,和父母作對,這些都是拖延。
拖延症是指有足夠的時間可供您支配的情況
缺乏責任感
缺乏自我約束
缺乏外力控制、時間管理和對網際網絡、手機、電視等外部**的抵抗力不足
思維鬆弛、缺乏動力、消極行為的具體體現。
拖延的直接危險是錯誤,這往往伴隨著內疚感
自責、自我否定、貶低,長期拖延,必然導致積壓的抑鬱、煩躁和挫敗感,會極大地損害心理健康。
對於學習來說,拖延會直接導致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環境敏感、不喜歡閱讀、理解能力差等
缺乏想象力,不斷的小動作,異想天開的問題,容易犯錯誤。
然而,除了沒有時間概念之外,孩子還有拖延症,這也與父母的壞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做事太多、孩子習慣了等待和拖延直接相關。
改變拖延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長不應該動不動就罵,因為面對罵人,孩子的大腦通常都是空白的,教育矯正的目的根本不是,而是在心理諮詢、科學規劃、
在外部監督、審查和反思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是以寬容和理解的方式與孩子溝通,開誠布公地與孩子交談,了解孩子對學習和玩耍的態度
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認識到拖延的危險和代價,以及自律的意義和好處。
二是將自己的期望和孩子的想法結合起來
按照SMART規則制定可行的計畫,但不要要求太多,也不要制定孩子根本無法完成的計畫,同時盡量消除干擾源,減少分心,避免外界因素消耗孩子的意志力。
三是尊重兒童,在行動上提供指導,在情感上支援他們,在執行中加強監督。
四是做好複習,堅持每天三反思,進行日、周、月、年複習,做好記錄,讓孩子在複習中找到堅持的意義。
簡而言之,讓孩子決定要學什麼
何時學習、
學習到什麼程度等具體問題,給孩子更多的選擇,給孩子更多良好的環境支援,用0-1-n行動法培養孩子的自律
意識在行動
常態化監管
回顧回饋的樂趣,共同努力消除拖延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