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茂,箭扣長城搶救修復專家。 新京報記者荊如月攝。
簡介:程永茂。
長城的守護者。
北京市懷柔區文物管理院技術指導專家,興隆門瓦第十六代傳人。
程永茂是懷柔人,修長城20年,足跡了黃花城、慕田峪、鷂谷、青龍峽、箭扣等。 如今已接近巔峰時期,依舊奮戰在修護長城的第一線。
2024年1月,北京市懷柔區雁栖鎮西柵子村附近的冬雪尚未融化。 村子四面環山,一條“龍”在山脊上蜿蜒起伏,是中國最著名的長城段之一——箭扣長城。
程永茂戴著紅色安全帽,手裡拿著登山杖,背著背包,向山上走去。 通往山上的道路覆蓋著厚厚的積雪,坡度陡峭,非常濕滑。 沒有石階,沒有護欄,只能順著前輩留下的淡淡腳印,借助手中的拐杖和兩邊光禿禿的樹枝,小心翼翼地爬上去。
這樣的路況,對於程永茂來說,是很常見的。 只見他像蒼蠅一樣走著,過了一會兒,他又領先了一大步,有時還會在拐角處停下來等他身後的年輕人。 作為懷柔區文物管理院的技術指導專家,他每週都會去長城。 這裡的每一塊磚頭、每一塊石頭、每一棵草、每一棵樹,他都反覆揉搓,再熟悉不過了。
長城修繕了20年,全長2萬公尺。
程永茂1956年出生於懷柔農村,1973年開始做瓦工學徒。 經過十幾年的學習和實踐,他逐漸走上了文物保護和傳承之路。
自1991年從事古建築施工以來,先後完成了虹橋市場屋頂、第一屋頂、魯迅故居改造等重點工程,成為名副其實的古建築瓦高階建造師。
雖然他從小在長城腳下長大,聽爺爺講蔡凱將軍修長城的故事,但自己卻從未爬過長城。 直到2004年,程永茂才第一次接手黃花城長城的改造工程。 “到了長城,我感到非常震驚,幾百斤的大石頭,我無法想象祖先是怎麼運來的。 他們的勤奮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在程永茂的工作室裡,有明長城懷柔黃花路口地圖、懷柔區明長城修復段總平面圖、明長城箭扣段總平面圖。 對於長城每一段的位置和長度,程永茂就像一件寶。 從事長城修復工作的20年來,先後主持了黃花城、慕田峪、鷂谷、河坊口、青龍峽、箭扣等10餘項長城搶救修復工程。
2014年2月,總書記視察北京時,對保護北京的歷史文化遺產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北京是舉世聞名的古都,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傳承和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責任。 “十年來,北京不斷加大對長城的保護和修復力度,啟動了包括箭扣長城在內的一批重點修復工程。
懷柔長城全長約65公里,目前修繕的長度為2萬公尺。 程永茂說,“2019年至2023年,北京在郊區啟動了6個長城救援修復專案,以'緊急救生'的形式,搶救和加固倒塌的單敵建築。 五年來,懷柔區完成了對敵方建築物的救援和加固16座。 ”
2024年1月12日,程永茂在箭扣長城。 新京報記者荊如月攝。
修復箭扣,克服用水、物料運輸和施工的困難。
讓程永茂在大眾面前“脫穎而出”的,是北京在2016年啟動的箭扣長城修復工程。
箭扣長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的八島河鄉境內,海拔1141公尺,建在危險的峰崖上,因為長城全段蜿蜒成W形,形狀像一支完整的弓扣箭,全長約10公里。 作為長城最危險的路段之一,一直是長城出鏡率最高的路段,在旅行者心中有著極高的地位。
由於長期暴露在風吹日曬中,長城存在嚴重坍塌、裸牆芯等嚴重問題。 2016年,箭扣長城一期搶險修復工程啟動。 當時,如何修建長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箭扣長城的“雄鷹倒飛”段,坡度近80度,每一步只有幾指寬,都是摩擦著即將掉下來的石頭。 修復這一段長城,對程永茂來說是乙個巨大的挑戰。
2019年4月,箭扣長城“雄鷹倒飛”路段進行維修。 新京報記者 普峰攝。
“雄鷹倒飛”段坍塌的牆體長度達40多公尺,數百磅的石條滾落到幾百公尺深的溝底。 人動不了,騾子也拉不動,程永茂只好讓工人們用絞盤拖著騾子,拉了六七下,才把石條放回原位。
程永茂憑著自己的敬業精神,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 修繕後“老鷹倒飛”,從外觀上看不出修繕的痕跡,保留了古長城的原貌,但踩在台階上卻感覺紮實,不用擔心城磚脫落。 “這一段長城已經修好了,保護得更好,更安全了,沒有發生任何事故。 程永茂說。
繼一期修繕經驗後,程永茂一行先後完成了箭扣長城修繕工程二、三、四期工程,涉及5004公尺長城和27座敵塔,約佔箭扣長城總長度的一半。
長城的修復主要面臨“三難”:用水難、物資運輸難、施工難。 程永茂說,缺水是指建設需要水和灰,而長城建在缺水地區,所以只能用山壓幫浦從村里的深井抽水。 “每台水幫浦的水頭極限在140公尺左右,如果長城的海拔高度距離水源600公尺,則需要三到四台水幫浦才能成功將水輸送上來。 ”
運輸物資的難點在於,修建長城所用的材料不能直接用汽車運輸,“能用車運的,用車就用車,車走不去的就用騾子馱著。 等騾子把物料運到長城腳下的臨時卸貨點,然後工人將物料扛在肩上,將物料分配到每個工作面。 程永茂說:“體力勞動是最辛苦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空手上山並不容易,還要背著重物爬上長城,每次都要扛著70多斤的磚頭,對體力和意志力要求非常高。 ”
運輸物資是修繕長城的一大難點。 車子走不了的地方,就需要用騾子把材料運上山。 新京報記者 普峰攝。
此外,長城的建設需要在陡峭的懸崖和起伏的山坡上工作,這需要瓦工的高水平技能和才能。 程永茂介紹,經過十幾年的反覆選拔,一些出生在河北省灤平山,能吃苦耐勞、有修繕長城經驗的工人留下來,然後介紹身邊手藝好的工匠。
總結“五跟”施工方法,再現長城滄桑之美。
在箭扣長城修繕期間,北京不斷探索“最小干預、不改變文物現狀”原則的極限。
排水是長城修繕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程永茂告訴記者,箭扣長城一期修繕工程,由於地基受損嚴重,需要補磚20%至30%。 與一期改造工程相比,二期減少了新材料的使用,例如,在城垛牆的施工過程中,將新磚放在背面,地面盡可能老舊。
在第三和第四階段,“最小干預”的概念被應用到極致。 程永茂說,清理碎磚的面積已經大大減少,比如一堵四公尺寬的城牆,只能清理一公尺,保證排水暢通和管理人員的安全。 磚的補砌要拿出“繡花精神”,有時用四五塊舊磚形成一塊大方磚,這樣“少添新磚”。
2019年4月,工人們正在用老城區的磚塊鋪設地面。 新京報記者 普峰攝。
長城不像長城風景區,長城風景區的高度至少要建在一公尺以上,主要是為了保護遊客的安全。 長城的保護原則,就是在現有情況下延長長城的壽命,讓長城的古滄桑感真正得以延續。
程永茂不斷探索創新,總結出一套“五與”的施工方法,即用層、用坡、用彎、用舊、用殘。
長城隨著地形的起伏而變化,在修復過程中,每個點都必須按照原來的曲線和坡度進行。 在處理頂面時,必須使自然損壞的殘餘物,不要使磚塊變正。 程永茂說:“'五繼'缺一不可,只有五下都到位,才能再現長城滄桑之美。 ”
對長城的痴迷也是一種祝福。
長城沿線涉及15個省(區、直轄市),應該有如何修復的示範案例。 在程永茂看來,箭扣長城七年修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體系,其他地區的長城也可以借鑑箭扣長城的修繕成果,為今後的統一保護提供借鑑。
2020年,全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在箭扣長城腳下成立,依託箭扣長城修復工作基礎,打造國內外長城維護保護經驗交流平台和成果展示視窗。
這裡舉辦了多場培訓班,來自長城沿線的管理人員和工匠們一起學習交流。 課堂上,程永茂向他們講了長城的歷史文化,懷柔長城豐富的資源,並演示了“五隋”的建造方法。 “以前,大家都不知道磚石長城要建多遠。 通過交流,將箭扣長城的修繕經驗帶到了其他省份,效果非常好。 ”
2021年,以建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為契機,將北京長城修復工作由一般防護專案轉變為研究修復專案,遴選延慶區大壯段長城、懷柔區箭扣長城作為試點, 以考古發掘為抓手,以多學科研究為手段,以數字跟蹤記錄為保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努力總結出一套可以複製推廣的北京經驗。
箭扣長城研究修復的長度為429公尺,包括5個敵方平台。 研究修復的一大特點是前期考古學的介入,研究病害的來源是什麼,根據不同的病情採取不同的保護措施。 同時,要注意環境和特徵的整體保護,保留側牆上不威脅長城本身安全的植被。 程永茂說。
在世界遺產委員會第四十四屆會議關於遺產保護狀況報告的決議中,對箭扣長城的保護和管理給予了高度評價。 程永茂還曾獲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第二屆中國建築匠心獎、懷柔區技術專家、“2023北京模範”稱號。
2022年8月20日,一架無人機拍攝了北京市懷柔區箭口段的長城景觀。 圖IC照片
如今,站在箭扣長城上向外望去,遠處的山巒和城市籠罩在一層薄霧中,近處險峻的山峰重疊,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感。 程永茂指著遠處最高的敵塔說道:“那是今年要啟動的箭扣修皚工程第五期,不是箭扣長城最危險的一段,卻是離村子最遠,海拔最高的,全長915公尺, 包括 6 個敵方平台。 從村子步行到長城需要兩個小時。 ”
因為對長城深深的熱愛,年近幾歲的程永茂,依舊奮戰在修長城的第一線。 近年來,他還自學了CAD計算機圖形學,以便更好地進行長城的修復工作。 有人評價他,老程已經痴迷於長城,離不開長城,捨不得放手,也放不下。 程永茂說:“執念也是一種幸福,乙個人最大的幸運就是發現自己的使命,而我的使命就是踏踏實實地做長城工匠。 ”
新京報記者詹勝.
編輯:劉夢傑。
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