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味道漸漸散去,該上班的就去上班,該做生意的就做生意,學生馬上就要開學了。
春節過去了,關於今年回老家過年,我個人還是有很多感慨的,在農村老家呆了半個月左右,我發現今年和往年不一樣,還是有很多新的變化。
而這幾天,我在網上看到很多朋友也有類似的感受。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詳細談談5點,這5點變化比較明顯,看完之後,可以想一想,這個春節期間,你有沒有在家鄉遇到過同樣的事情。
第乙個變化:今年外出工作的人都遲到了
我們是豫東的乙個小村莊,村里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在外面打工,按照往年的情況,基本上在農曆二十到二十五歲之間,是返鄉的高峰期。 正月初五至正月初八,是外出的高峰期。 早回來的朋友可以在家待半個月左右,晚回來的朋友在家待十天就很好。
今年的情況大不相同,時間已經過了大年初十,村里還有很多朋友沒有出門。 比如往年,我的鄰居基本上都是農曆正月初五、六就走了,但今年他不著急,問他什麼時候準備走,回答是農曆正月初十五以後就準備走了。
至於今年晚的原因,一方面是南方工廠的開工時間推遲,員工不早去。 另一方面,我想在家呆更長的時間,特別是如果孩子在家還小,他們都由父母照顧。
第二個變化:今年外出工作的人減少了
在我們這邊,外出工作是過去的主流,也是“驕傲”的出路。 出去一年可以賺幾萬,出去5年,家裡基本上可以蓋一套兩層樓的房子。
今年不一樣,和一些工作了幾年的朋友聊天,在村里遇到鄰居,幾個人都說今年不打算出去打工了。 一方面,我覺得我厭倦了不照顧家人就出去工作。 另一方面,我覺得雖然在外面打工可以賺錢,但賺不了多少錢。
而今年,我選擇不出門,要麼是因為我想找個小生意做,要麼是想承包土地在老家種地。 比如我乙個親戚,在外面打工好幾年,攢了幾十萬元,去年在老家租了30畝地,在溫室裡種西瓜蔬菜。
據他介紹,這30畝地,在正常年份(**不大面積出現**,不遇到極端自然災害),一年還能賺到20萬元,比外出打工還好,還能照顧好家庭,孩子和父母都不用擔心。
第三個變化:走路的親戚就像走過“動作”。
以前過年的時候,我去親戚家的時候,真的是去親戚家,就算距離很遠,只要回家,我就覺得很親近。 尤其是在我父親那一代的時代,汽車還沒有普及,如果家裡能有一輛電單車,就已經算是很有錢了。
一般情況下,就是騎著自行車去親戚家,在寒冷的冬天,冒著嚴寒大雪,禮物也很少,乙個籃子,裡面裝著一些饅頭、蘋果、水果等,禮物很普通。 但是,親情非常濃厚。 甚至,也有一些人走路去探親,但當時並不覺得遙遠,他們估計自己心裡只有乙個信念,那就是條件再艱苦,也一定要去找親戚。
而今年,在去親戚方面,我能感覺到很大的變化就是“不接吻”,去親戚就像走過場一樣,禮物雖然豐富,交通也方便,但禮物送來了,只是說一句,就走了。 我不在親戚家吃飯,早上可以去好幾家。
過去,我和親戚一起散步時,我可以在正月初十左右走路。 現在去親戚家,正月初四左右就差不多結束了,親情也變得薄弱了,去年連親戚都走了,今年卻去不了。
第四個變化:比較心少了
幾年前,我回老家過年的時候,難免互相比較,比如誰買了好車? 誰建造了新房子? 誰賺了很多錢,等等。 尤其是之前父母聊天的時候,都會說到自己的孩子,都挑出優點,生怕被別人看不起。
而今年,這種對比已經很少見了,大家見面不是為了聊車、買房,或者是賺了多少錢,更多的是聊著有沒有好生意,能不能互相幫助。 至於原因,可能這兩年,大家都沒賺到錢。
第五個變化:可以燃放煙花
今年春節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可以燃放煙花,又恢復了往年過年的氣氛。尤其是除夕夜,熬夜到半夜,鞭炮聲開始響起,村里可以斷斷續續地一直到早上6-7點,聽過年鞭炮聲的感覺又回來了。
往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農曆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和其他日子基本一樣,夜晚安靜,沒有新年的氣氛。 我不覺得我早上要吃早餐,然後去村里問新年。 今年烟花再次燃放後,往日的感覺又回來了。
以上5條變化是筆者今年過年期間的個人感受,不知道看過這個內容的朋友有沒有類似的感受。
問大家,你更感同身受的是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