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裡有兩本《蕭洪生詩》,一本是水墨版畫,是作者邱淑淵的簽名本,另一本是紅色的,非常難得。 邱淑媛的故居離我家很近,站在樓頂上,望著前方不遠處。 但故居隱藏在參差不齊的建築中,難以尋覓,猶如歲月深處回望邱淑媛的背影。
邱書元(1873-1941)原名偉明,又名德新、衛軒、淑元,別名蕭洪生,福建省海城區興州玉公(廈門市海滄區新安村惠作),清朝光緒年間養人。 1895年,邱淑元參加了1300多人在北京開展的公交書。 後來,他前往新加坡繼承父親邱度新百元的遺產,因為無意事業經商,於是結識了詩界朋友,創立了“麗茲”和“慧音”文學社,成為東南亞僑文界的領袖,是20世紀初新加坡著名的詩人和報人, 素有“南洋天才”和“南方詩詞”之稱。
新加坡的英文名是Singapore,而Sin Chew這個名字其實是Shu Yuan下令的。 關於“冼洲”這個名字的由來,邱淑媛在《冼州溯源》一文中說:“新加坡,原名星家島,吳語義指獅子島,英文改為新家坡,加佳義,省文也。 福建和廣東商人也叫石叻,因為一百年前從馬六甲柔佛陸路,從西南的斜坡為通道,也是地名石叻門。 Sin Chew的名字始於......1**8年淑媛是偶然......天南新寶後來,宋森在養學的時候,編了一本月刊,被引用——風靡一時,好像還有其他自然人的簽名。 1902年,邱書元在《廬江日報》上發表《冼州語公談》一文時,也詳細闡述了“冼州”這個名字的由來。
晚年,他寫詩“從燦爛走向平和淡淡,創作悠閒悠娥的詩歌,為了擺脫繩墨的束縛,進入自然界,他的精神轉移到小詩上——五七首絕句,不要誇大其詞, 不要偽裝,只捕捉當下最美好的印象,只捕捉自己靈魂的活躍一會兒。
《蕭洪生詩》由當時的著名報人狄平子題寫,康有為在1922年秋天寫的序言在文章開頭。 康有為在序言中說“還是與黃公都、景慶、金連言”,其價值可知。 緊隨其後的是邱淑元的《蕭洪生詩集序》和《蕭洪生詩集序》。 這本書是一條魚尾,一面四面,半頁14行,一行24個字。 兩行小字,33字一行。
水墨印刷品的封面上,有“東福先生淑媛的禮物”七個字,用毛筆刻的線條,點畫飛揚,結實而合身,當是邱淑媛的筆跡,可惜不知道收件人“東福”是誰。 這本親筆簽名書的獨特之處在於,書中有10多個印章,包括著名的印章和閒置印章,如《邱書淵璽》《魏琪手工製作》《邱書淵氏族》《舒淵》《蕭洪生》《酗酒》《風月相思》《願平安》《獨行之道》《小紅詩》《書院手編初稿》等, 《魏明長壽》等,有的印在序末,有的印在每卷的卷首。
修復後紅印反彈,後加封面,整本書前封后都能看到蟲蛾的痕跡,但瑕疵不隱蔽,不影響閱讀。 與墨跡相比,紅色印刷品也非常罕見。
該書收錄了《蕭洪生詩集》四卷和《蕭洪生詩集》三卷,是邱淑淵選自1890年至1917年,共201題,451首詩,其中大部分是“歲月的遊弛和魅力詩”。 這些詩具有老文人的習性,展現了邱淑淵傳奇人生的一面,從中可以充分了解他的現實生活、社會交往和文學成就。 也有人認為,《蕭洪生詩集》是“多博多博弈之作,不是真集”。
蕭洪生的詩篇出版後,頗受追捧,題詞也不缺。 《人民文學》編輯說:“讀他的詩,如見他的人民,但他不像書院的人,也一定不是書院的詩。 我越了解詩歌與人的關係,就越了解。 文學史家陸丹林說:“最近,他(邱書元)給我寄了一本蕭洪生的詩集,開頭有康有為的序,狄楚清題寫的,又寄了三本給我轉交給狄楚清、丁忠虎、潘老蘭。 “狄楚清就是狄平子; 丁忠虎,又名丁福寶,是近代著名的醫學教育家、藏書家、翻譯家; 潘老蘭是潘飛生,字蘭氏,劍士數,新蘭,老蘭,別名老劍、劍道人等,是晚清民初著名詩人、抒情詩人、學者,也是南舍、櫟社等社團的重要成員。
邱書元去世後,其女兒邱明泉和女婿王勝志整理了他的遺作,出版了《書院詩集》,按年份順序分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收錄了1890年至1941年間創作的1045首詩歌,這是他一生詩歌創作的總結, 在研究邱淑媛生平和東南亞華人社會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