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貴抵擋契丹,兩次南下,反擊成功

Mondo 教育 更新 2024-02-20

天府七年(契丹社五年,942年)六月,石景嬌病逝,近衛親軍統帥景延光和丞相馮道理齊王石崇貴為皇帝,即後晉皇帝。

探究契丹南征的原因,原來是天府六年(941年),承德軍讓安崇榮發動叛亂,促使石景嬌病死。

安重榮雖然囂張跋扈,野心勃勃,但對國家和民族依然有著深厚的愛。 他經常以傲慢的態度侮辱契丹使節,還與契丹境內的吐渾人等民族聯合起來,導致吐渾部落向內遷移。

然而,他的舉動卻引起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廣的不滿,他先後派使者譴責石景嬌。 石景嬌很著急,親自前往鄴都,連下十道詔書勸告安重榮,但無濟於事。

冬天來了,安重榮因為要收買他的部而被打敗了。 最後,安重榮被晉將杜崇威殺死,石景嬌畫了頭顱,裝在盒子裡送給契丹。

石景嬌本以為獻上安重榮的頭顱會得到耶律德廣的原諒,但他還是多次派使者來定罪,這讓他很擔心,最後病死。

石崇貴繼位後,景延光拒絕做契丹的附庸。 他對即將回國的契丹使節喬榮說:“你可以告訴你的君主,第一位皇帝是北邊的契丹人立的皇帝,所以我們是契丹人的附庸。

現在我是中國的君主,我們是鄰居,互相稱呼孫子就夠了,沒有必要再稱呼契丹為附庸了。 景延光還威脅說,如果耶律德光敢挑起戰爭,他的十萬大軍就對付得起,一定能打敗契丹。

契丹統治集團的野心被花言巧語所煽動,促使他們大規模入侵南方,而後晉平祿節度讓楊光元和將軍趙延壽更加憤怒,企圖成為第二個施景嬌。

耶律德廣認為時機已到,於是派出大軍南下攻克後晉。 在這場戰役中,契丹軍分為三條路線,西路軍由安端率領,進攻忻州、代州、炳州; 由耶律德廣親自率領的中路軍從幽州出發,經潿州逼近溧陽; 馬達指揮的東路軍從德州、亳州渡過黃河,與楊光遠的軍隊會合。

耶律德廣、趙延壽率領五萬兵馬作為前鋒隊。 在北州之戰中,契丹人利用騎兵機動性快的優勢,向黃河北岸推進,企圖逼黃河通過溧陽、德勝等黃河渡口進入汴州。

同時,他們也派出一部分軍隊從亳州地區渡江,在青州與楊光遠的軍隊會合,然後經雲州進攻汴州。 契丹人的戰略意圖是長路前進,勝利後繼續前進,失敗後迅速撤退,以儲存實力,等待再次進攻的機會。

後晉朝廷得知契丹入侵後,作出一些軍事安排,派郭晉、蔡興宇等將領駐守雲州,阻止契丹軍隊加入楊光遠的軍隊。

同時,還徵用了一些封建軍隊駐紮在潿州南部的南樂、德清等軍城,以阻止契丹軍隊占領溧陽、德勝等黃河渡口。 然而,從幽州以南到潿州以北的廣大地區,並沒有受到後晉的重兵把守。

承德節度讓杜崇威坐鎮橫州(即鄭州,今河北正定)城牆,封閉城自衛,對契丹軍隊從他城下經過,沒有做出任何抵抗。

於是,契丹大軍迅速逼近北州。

作為水陸交通樞紐,北州在唐代開始成為軍糧的儲存地,到了後晉,儲存了數十萬石軍糧,是河北軍隊的重要糧倉。

當北州節度讓王凌文奉召入院時,朝廷緊急派遣曾為雲州反契丹軍立功的吳鸞擔任北州軍國都督,負責指揮全省兵馬對抗契丹軍。

吳鸞一到北州,就發現士兵們在嚴寒中凍僵了,於是設法給他們穿上冬裝,受到了士兵們的熱烈歡迎。 天府九年正月(契丹會七年,944年),契丹軍隊圍攻北州。

契丹皇帝耶律德廣親自率領習、渤海等軍隊從四面八方進攻,城內士兵扔草放火,成功燒毀了契丹軍隊的攻城裝備。 然而,契丹軍隊再次包圍,城內的丁莊全部進城防守。

這時,隱藏在城中的間諜邵克開啟了北州城的南門,介紹契丹軍隊。 霎時間,城裡一片混亂,吳鸞見大勢所及,便投井自殺。 契丹人占領了北州,殺死了保衛後晉城池的兵民一萬人,繳獲了大量糧食,繼續南下。

契丹將領馬大急切地從馬家口渡過黃河,攻占雲州北部,企圖與青州的楊光遠軍隊會合。 如果成功,契丹軍和楊光遠的軍隊將直接威脅到防禦空虛的汴州,後晉朝廷可能會重蹈後梁的覆轍。

耶律德廣通率領契丹軍隊占領了廣大河北地區,似乎沒有後顧之憂。 然而,在關州之戰中,他吸取了失敗的教訓,採取了謹慎的策略。

他假裝撤離元城,伏擊古敦丘城的精銳士兵,引誘晉軍參戰。 金軍雖然一再報契丹軍已經逃跑,但因大雨而無法追擊。 最終,耶律德廣採納了趙延壽的建議,親自率兵攻打蘭州,但晉軍頑強抵抗,契丹軍始終未能奪取黃河浮橋。

戰鬥一直持續到深夜,雙方都傷亡慘重。 最終,契丹軍隊分兩路逃竄,準備再次進攻南方。 然而,後晉軍民並沒有因此而氣餒。

他們趁勢收復失地,契丹軍隊南下撤退,留下一片廢墟。 攻占北州、亳州時,契丹軍隊雖然假裝安慰當地百姓,賜官降服後晉官員,但這些都掩蓋不了對中原人民的掠奪和殘暴。

契丹軍隊入侵齊城、馬家口時,其真面目暴露無遺,肆意妄為,引起漢軍百姓的強烈抵抗。 他們乙個接乙個地撿起**,收復失地,驅逐契丹軍隊。

開雲元年3月19日,金義武節度讓馬全傑攻占台州(今河北清遠縣以北)。 4月,沿河巡金的梁晉率領鄉兵趕走了契丹軍,收復了德州。

5月7日,後晉衛兵馬不軍杜豫侯李守貞率軍2萬人攻打青州楊光遠。 6月21日,晉軍攻克淄州(今山東淄渤南),擊斃刺客劉漢。

青州被圍困了半年多,契丹援軍被擊退,城內糧食枯竭,兵民餓死。 楊光遠的兒子承勳被迫投降,開啟城門迎官軍,楊光遠被處死。

5月16日,葉都留下來守守張從根的桌子,趙延昭雖然占領了北州,但手下因為長期離家,急於回國,應該盡快派兵打仗。

後來晉廷命令張從根為北州部署營地,20日,趙延昭放火燒北州城,洗劫一空,然後棄城逃竄,晉軍再次占領北州。

6月,後晉下令福州遠攻契丹,連根拔起十幾個契丹據點。 由於後晉軍民的英勇奮鬥,第一次南侵時被契丹占領的北州、德州、台州在近半年的時間裡被晉軍收復,奪取青州的楊光遠被徹底剷除。

後晉王朝解除了景延光的侍衛和親軍馬步軍的統帥職務,由節度的使者高行舟繼任,並重新任命桑維漢為樞密使,並命令劉致遠為河東節都北營司令,杜崇偉為順國節都的使者, 和十三節都督出兵防備契丹。

後晉朝廷經常出兵準備再次進攻契丹。

耶律德廣的軍隊到達元氏時,晉廷怕邢州一帶的晉軍被殲滅,就下令張從根等人撤退,導致晉軍匆忙撤退,丟棄**裝備,弄得一團糟。

晉帝還命令趙在立退到屯州,馬全傑回軍野都,張彥澤回屯溍陽,景延光派兵保衛胡梁都。 張從根報告契丹主力逼近邢州後,晉廷擔心邢州會失守,再次指示馬全傑、皇甫向邢州進軍。

然而,後晉軍隊屢次逃命,無力抵抗,契丹軍隊趁機南進,掠奪了邢、洛、慈三州,進入了鄴都境內。 這一次,契丹軍隊從幽州南下,占領了邢州等邦,幾乎沒有遇到晉軍的抵抗,主要是由於晉廷軍事指揮的失誤。

在防禦契丹軍隊第二次南下時,金廷對防禦重心的布置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部署,開始計畫以邢州為第一道防線,派張全恩等人阻止契丹軍隊前進, 但又懼怕契丹軍隊的實力,他命令張全恩撤退,試圖守住蘭州和溧陽,依靠黃河作為抵禦契丹軍隊的天然屏障。

不過,後晉朝廷並不想讓邢州淪陷,命令晉軍向邢州進軍。 這種混亂的指揮導致統帥們一頭霧水,士兵們精疲力竭,抵擋不住契丹大軍的強大進攻,最後紛紛撤退。

在玉林典戰役中,張從根、馬全傑、安先琪率領數萬營在香州安陽江以南設陣。 當他們要渡過漳水時,與契丹軍會合,邊打邊撤退,到了玉林原,契丹軍到了,皇甫羽和慕容彥朝商量,如果再往前退,敵軍騎兵就衝上來,上千晉軍就被殲滅了,於是他們列隊作戰,契丹軍從中午打到下午, 兩邊人多,皇甫羽始終沒能脫困。

有人在安陽向張聰根匯報,皇甫被數萬契丹軍隊圍攻,但張聰根拒絕出兵。 契丹軍見塵土驟然起伏,誤以為晉軍到了,於是迅速逃跑,耶律德光從邯鄲逃往古城,皇甫玉等人返回香州。

張從根與將領們商量對策,契丹人南下,兵糧少,城防薄弱,擔心有人在內部反響,主張撤退到溧陽。 後晉將領們沒有統一的作戰計畫,於是張聰根率軍撤退,其他人也紛紛逃走,局勢混亂。

張從根留下500名步兵防守安陽橋,傅延倫見人手不夠,便調往城裡調了500名士兵。 16日清晨,趙延壽率領數萬契丹騎兵在冀安陽北部列陣,很快渡過安陽河,經香州外向南進軍。

趙延壽到達浄陰時,得知張延澤正在從溧陽向香州進軍,擔心會遭到香州城的駐軍和張延澤的軍隊的襲擊,於是於17日撤退。

後金時期在溧陽的張聰根和馬全傑沒有派兵追擊。

杜崇威等將領在陽城與契丹軍激戰。 後晉軍雖然沒能繼續運糧,但還是堅決抵抗。 然而,由於後晉將領非常懼怕契丹人,所以他們沒有看到契丹軍隊就開始撤退。

在撤退的過程中,契丹大軍緊追不捨,後晉軍隊只能邊打邊退,一天只能行十多里路,士兵們又餓又渴,非常疲憊。 最終,後晉軍被契丹軍包圍,陷入了絕境。

然而,在關鍵時刻,馬軍右翼副排姚元福卻提出了出其不意、迅速攻擊契丹軍的建議。 杜崇偉雖然怕敵,不願打仗,但將士們堅決要求打仗。

最終,晉將姚元福、張延澤、傅延慶、皇福玉等人不等杜崇偉的命令,突然率領一萬多騎兵攻打契丹軍,成功擊敗契丹軍,挽救了後晉軍的危機。

李守貞率領晉軍向北追擊20餘裡,途中發現不少被契丹軍遺棄的馬匹和**。 耶律德廣逃往幽州,集結散兵游勇,嚴懲在百團圍村戰役中失敗的契丹酋長,除了赦免了為契丹入侵南方最努力的漢族將領趙延壽。

4月,晉帝見契丹軍被擊退,從蘭州返回大良。 參加行動的晉軍返回原陣地。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