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中國美術學院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張志民工作室主任助理,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寫生班導師,山東省中國畫社理事,濟南省工商聯美術家協會副會長,濟南市淮陰區美術家協會副會長。
1978年生於山東寧陽。
2006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大學,獲中國山水畫碩士學位,師從張志民教授。 畢業後,他繼續教書。
201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獲中國山水畫博士學位,師從陸玉順教授。
“溪流和山脈漫長的夏天”。
70cmx70cm
輕鬆創作
無論理論多麼深刻複雜,無論困境多麼艱難多變,當我們進行藝術實踐的那一刻,似乎一切都在逐漸變得清晰:每當我們拿起畫筆作畫時,畫家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幾千年來形成的完美筆墨技法體系, 但作為今天的畫家,“我們”不可能拿著現代畫筆,坐在寬敞明亮的現代工作室裡,重複幾百年前畫家的“搓染”。如果是這樣,就好像我們為我們呼吸的新鮮空氣感到遺憾,我們今天已經失去了作為畫家的意義。 即使上色,這件作品看起來也不像當代的“我”作品,而像一台印刷機。 另一方面,在生活中被傳統滋養的我們,不會放棄傳統山水畫的核心內涵——筆墨精神,否則當代水墨山水畫就會成為“斷線風箏”。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表達當下真實的“我”的狀態,用當代山水畫筆墨的語言,表達當下真實的社會狀態。
藝術創作不是即興表演,也不是三筆或兩筆的雜耍,這叫“徒手”,負責任的創作是乙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畫家的靈感和藝術觀念應該通過筆墨的形式語言來表達,在這個過程中,畫家應該選擇一定的材料、藝術符號和畫面構圖形式來描繪。 創作是藝術活動的最終目標,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提前學習很多知識。 創作不是孤立的,它是畫家的技法和生活感悟的終極融合和昇華。
我寫作時不會做木炭草稿,開始草稿會限制我對筆和線的使用。 相反,它從圖片中的某個點開始,就像故事的開頭一樣。 這一點是我進入整個繪畫意境的門戶,我開始慢慢地演繹其他場景。 在這個過程中,它可能與你開始設計的構圖有很大不同。 因為有時創作會持續一兩個星期,甚至乙個月。 那麼在整個過程中,思想上會有一些變化,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會融入一些新的想法,這就是繪畫中的意外。 這種偶然性至關重要,它使我的作品保持精神和純真。
在我的每一件創作中,我都想與我以前的作品保持距離,並表達不同的同理心和想法。 也就是說,從整體上看,作品每隔幾年就會有很大的變化,今年和明年的作品也會有一些小的變化,這就是藝術家藝術創作的軌跡。 對於每幅畫,我都不想重複我以前的作品。 這種創作習慣使我無法在繪畫過程中產生套路,這對藝術創作是有害的。 藝術家風格的形成不應該有固定的路線,它應該像滾雪球一樣,滾雪球的核心是藝術家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隨著你的經驗和經驗的不斷增加和變化,雪球的延伸也在不斷擴大。 因此,藝術創作要思想開放,積極吸收其他藝術或事物的優秀元素,這樣創作才會不斷向前發展。
劉明。
“山地藝術校園”。
36cm×26cm
《白花玉素描之一》。
36cm×26cm
《五蓮山素描II.》。
36cm×26cm
《昆玉山素描II.》。
36cm×26cm
“太岳祥雲”。
69cmx137cm
《古木韻》。
33cmx34cm
“古春風情”。
33cmx34cm
“倒水積瀟”。
30cmx65cm
“溪流、山脈和青雲”。
65cmx30cm
《清江仙居地圖》。
70cmx34cm
“青山祥雲”。
38cmx28cm
“來自青山的吉祥雲”。
70cmx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