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際來看,目前全球晶元製造產業集中在東亞。
從下圖可以看出,在全球晶元代工企業中,來自台灣、中國大陸和南韓的廠商佔全球份額的90%以上。
美國、日本、歐洲企業佔比不到10%,可以說東亞在全球晶元代工行業擁有最終決定權。
這對美國來說當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美國一方面打壓中國大陸的晶元產業,一邊結成聯盟建設自己的晶元工廠。
資料顯示,過去幾年,歐美日市場已有20多家矽片廠,專案總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
毋庸置疑,為了重振晶元製造業,美國已經制定了530億美元的補貼法案,為美國國內晶元製造提供了390億美元的補貼,為製造裝置成本提供了25%的投資稅收抵免,並為半導體研究和勞動力培訓提供了130億美元。
日本和歐洲也搞了晶元補貼,都是以百億美元計算的,歐洲是430億歐元,日本是2萬億日元(133億美元)。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歐洲,晶元製造行業都沒有什麼進展,因為晶元建設成本太高。
與中國相比,在美國建晶元廠的成本高出約50%,在歐洲建廠的成本與美國差不多,在日本建廠的成本比中國高出約30%。
同時,更重要的是,近年來晶元行業一直處於下行階段,產能過剩且下滑,晶圓廠打一流仗,業績下滑,大家對全球產能擴張持悲觀態度。
我認為,如果一旦全球晶元產能大幅增長,全球供過於求最終將依靠成本競爭,而中國優勢更大,屆時中國廠商將涉足全球,我該怎麼辦?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目前局勢比較緊張,所謂的全球一體化已經慢慢被美國切斷了,所以未來很可能會形成更多的本土化,所以雖然大家也知道會出現產能過剩,但為了第一鏈的安全, 我們必須擴大......瘋狂
所以,不管是美國、日本,還是歐洲,都希望牽制住中國的晶元產業,讓自己後續的晶元製造更安全,他們不得不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