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董事長在主持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強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本方針,要堅持全面轉型、協同轉型、創新轉型、安全轉型。 以“雙碳”工作為導向,共同推進減碳減排、綠色擴張和增長,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的各個環節。
綠色是美好生活的背景色,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經歷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域性性變革。 根據2023年發布的《中外公眾綠色生活方式比較研究報告》,中國近80%的受訪者能夠“不用電器關燈”或“刷牙或洗肥皂時關水龍頭”,超過60%的受訪者會設定“夏季空調溫度不低於26”在大多數情況下......在當今的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採取實際行動“走綠”,積極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在全社會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如保護眼睛,視生態環境如生命”的生態意識。 在新的征程上,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必須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導向,不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自覺肩負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切實把加快綠色轉型發展方式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推動生態優先、保護集約化、綠色低碳發展。
緊盯發展趨勢,加快行業綠色轉型。 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轉型的方向,綠色經濟已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趨勢和大勢所趨。 近年來,我國綠色能源發展步伐加快,綠色轉型與經濟增長協同發展不斷湧現。 最新資料顯示,2023年國家級綠色工廠建設5095家,佔製造業總產值的17%以上,環保裝備製造業總產值預計超過9700億元,共有78家鋼鐵企業39億噸粗鋼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過程,新能源汽車比上年增長30%3%,產銷量居世界首......綠色生產方式正在加速形成。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僅為調整產業結構提出了迫切要求,也為產業結構的優化公升級提供了戰略機遇,堅持以綠色轉型發展經濟為導向,不斷加強產業政策協調, 有效調動各方積極性,從政策、因素、技術、市場等方面推動產業綠色發展,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構建完善的綠色製造體系和服務體系,加快形成產業發展優勢。
踐行綠色理念,持續完善政策、法律法規。 如果你不遵守規則,你就不能做乙個方圓。 近年來,我國有關綠色轉型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陸續出台,與以往相比,在指導思想、立法技術和實施機制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數量明顯增加,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為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發展。一年來,陸續出台了《關於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規範化實施監督管理的通知》《關於開展2023年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關於規範驗收復墾和礦山用地的通知》等。 以及《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監督指導意見(試行)》,完善生態修復管理體系的步伐不斷加快。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要求,加強綠色技術智財權保護,深入研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制度,形成完善的生態環境法律規範體系,促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更有效轉化; 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創造更好的法制環境。
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綠色技術研發和應用。 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 2023年,中國海洋塑料垃圾管理新模式“藍色迴圈”從全球2500份申請中脫穎而出,榮獲聯合國環境保護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該專案以前沿科技為支撐,是創新思維的結晶,不僅有助於減少塑料製品對環境的影響,而且實現了環保富民的“雙贏”局面,為廣大有志於控制塑料汙染的地方和企業樹立了榜樣。 綠色發展是一場深刻的變革,我們必須打破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不斷為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闢新路徑,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聚焦綠色低碳技術研究,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加快先進適用專案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不斷提公升創新鏈整體效率;要繼續做大綠色創新主體,通過整合技術創新要素和資源,努力培育一批綠色科技創新領域的綠色科技龍頭企業、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 努力形成多能互補、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的綠色發展新局面。
*: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