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健康運動的核心是“愛國主義”,從根本上說就是“健康”,本質在於動員全民,行為準則是“文明、健康、綠色、環保”,我們應該怎麼做?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1.有意識地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一種健康習慣的行為方式,主要表現為有規律的生活,沒有不良習慣,飲食合理,適度運動,不吸菸,不酗酒,心理平衡,充足的睡眠,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念,增強健康意識,主動學習健康知識和技能,養成健康的行為,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2.合理飲食,多吃各種食物
合理的飲食是提供完整和均衡飲食的飲食。 多種食物可以滿足人體的各種營養需求。 日常飲食應包括穀物和土豆、蔬菜和水果、牲畜、家禽、魚、蛋、牛奶、大豆、堅果和其他食物。 建議普通人每天食用超過 12 種食物,每週食用超過 25 種食物。
3.少吃油、少鹽、少糖的清淡飲食
應養成清淡飲食,每天不超過 5 克鹽,每天不超過 25 至 30 克食用油。 過量攝入新增糖會增加蛀牙和超重肥胖的風險,建議每人每天攝入的新增糖不應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4.不要吃生病和死去的牲畜,如果發現生病和死亡的牲畜,請及時報告
許多疾病可以通過動物傳播,例如鼠疫、狂犬病、高致病性和高流行性感冒等。 為防止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播,與牲畜接觸後應洗手; 盡量不要接觸生病的動物和家禽; 不要加工或食用生病和死亡的牲畜; 不加工或食用未經衛生檢疫的禽肉; 不要進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禽肉和水產品; 不要吃野生動物。 如發現病死牲畜,應及時向當地獸醫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報告。
5.生熟食品應分開,肉類應徹底煮熟後再食用
在食品加工和貯存過程中,應將生熟食品分開。 切過生食的刀不能直接切熟食,盛放生食的容器不能直接盛放熟食,以免直接或間接接觸生熟食。 將食物存放在冰箱中時,還需要注意生熟食品的分離,熟食應蓋好存放。
肉、蛋、水產品應徹底煮熟後再食用,剩菜應徹底加熱後再食用。 餐具、筷子等餐具應定期煮沸消毒。 生蔬菜和水果可能受致病菌、寄生蟲卵、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汙染,生吃時應清洗。
6.不要吃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是指生活在自然環境中而不人工飼養的各種動物。 近年來,新出現的傳染病源源不斷,其中許多與野生動物有關。 這些新出現的傳染病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許多野生動物攜帶各種病原微生物,如果人們與它們接觸,就會被感染。 例如,愛滋病毒、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等,都是在與野生動物接觸時傳播給人類的。
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消除亂用野生動物不良習慣、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安全的決定》。
7.定期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
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應適度運動,均衡飲食,保持健康的體重。 運動要適度,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強度和運動量。 健康的成年人每週應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或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或每天進行超過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每週 3-5 天。 儘量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床活動一次,運動是有益的,堅持很重要。
健康的體重是長期處於適當體重的健康狀態。 最常用的健康體重指標是體重指數(BMI)。 BMI=體重(kg,kg)身高(m,m)。
超重或體重過輕是不健康的標誌。 低體重通常反映出能量攝入相對不足,這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超重反映出能量攝入相對過多或活動不足,容易導致超重和肥胖,並可顯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結腸癌等疾病的風險。 食物攝入和身體活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 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應該控制自己的能量攝入和消耗,以保持能量平衡和健康的體重。
8.盡快戒菸
吸菸可導致多種癌症、冠心病、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白內障、骨質疏鬆症等疾病。 “低焦油香菸”和“中草藥香菸”不能減少吸菸造成的危害。
人們不應該吸菸,吸菸者應該盡快戒菸。 如有需要,您可以尋求專業幫助,例如戒菸**或戒菸診所。
9.遠離二手菸
二手菸,也稱為被動吸菸,環境菸草煙霧,是從香菸或其他菸草製品的燃燒端釋放並由吸菸者撥出的煙霧的混合物。 二手菸暴露可導致惡性腫瘤,如肺癌、冠心病、中風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人們應該遠離二手菸。 吸菸者不應在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吸菸,並應保護非吸菸者免受二手菸的危害。
10.少喝酒,不要喝太多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幾乎沒有任何營養成分。 長期過量飲酒會對中樞神經系統、心腦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等造成損害,嚴重危害健康。
建議不要喝酒或少喝酒,如果適量飲酒,不要喝醉或喝太多。 **一天飲酒量:男性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 兒童、青少年、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應飲酒。
11.注意心理健康,保持平和的心態
健康是一種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幸福狀態。 心理健康是指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能夠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和事,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情緒穩定,行動有目的和自律,能夠應對生活壓力,能夠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 並為家庭和社會做出貢獻。
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現是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肯定自己的能力,正確認識自己的社會價值,培養自尊、自愛、自尊、自信; 不斷學習社交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技能,提高應對社會環境的能力; 在社互動動中,保持樂觀、快樂、積極的情緒,融入家庭、學校、單位、社會,從社交活動中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 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採取勤奮、勤奮、向上的態度,保持平和積極的態度; 當消極、抑鬱和焦慮等負面情緒發生時,他們能夠自我調節或尋求社會支援。
12.及時調節負面情緒,積極樂觀熱愛生活
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通過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向他人傾訴、尋求情感溝通、尋求專業心理援助**、向精神衛生醫院和綜合醫院尋求專業幫助來解決或處理。 以樂觀、開朗、豁達的心態對待生活,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設定目標,調整社會和他人的期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愛好,積極參與社交活動,都有助於維持和促進心理健康。
13.規律的生活,勞逸結合
每一項生命活動都有自己的內在節奏。 作息對健康很重要,工作、學習、娛樂、休息、飲食、睡眠都應按規律的作息時間表進行。 要注意工作與休息的結合,培養健康的生活興趣和愛好。 順應四季,日常生活正常。
睡眠時間存在個體差異,**一般每天需要7 8小時,兒童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建議小學生每天睡眠不少於10小時,初中生不少於9小時,高中生不少於8小時,長期睡眠時間不足對身心健康有害。
14.線上預約以減少住院時間
就醫時,應遵循分級診療,避免盲目去大醫院。 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應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急危病患者可直接到二級以上醫院就診。
網上預約可以減少輪候時間,降低醫院擁擠和交叉感染的風險。 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醫生,並可以選擇自己方便的時間; 有利於使醫院門診流量更加合理,資源配置更加科學; 有利於降低醫院管理成本,改善醫療環境。
15.定期體檢和及時就醫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了解您的身體健康狀況,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和疾病。 根據體檢結果,應有針對性地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遠離健康風險因素。 常見的體檢專案包括一般情況、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健康狀況的人,體檢內容會不同,所以可以諮詢醫生。 有家族史或病史的人應定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
*:全國愛國健康運動委員會。
宣告:推稿內容及特別說明除原文及特別說明外,均來自網路及各大主流**。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您認為該內容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絡我們將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