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大和”號,海上帝國的重炮手

Mondo 軍事 更新 2024-02-01

大和號以26節的速度轉彎,直徑為640公尺。 即使對於戰列艦來說,這也是乙個極好的結果。

這艘戰列艦在機動性方面優於所有其他艦艇。 而“大和”號被認為是其中最好的。 在全速行駛時,它只需要 600 公尺的空間(前方空間)即可轉向。 而轉彎“環”的直徑僅為其船體的24次。

Mitsu 螺旋槳比 Litorio 差得多。 我們通常稱讚熱那亞大師的工作,他們精心設計了船體輪廓並確保了義大利戰列艦的良好適航性。 但客觀地說,Litorio在全速時的轉彎直徑是其船體的4倍。

法國“黎塞留”號通過巴拿馬運河在愛荷華州的情況甚至更糟。 美國戰列艦以良好的轉向而著稱,但“南達科他州”除外。 這要歸功於它的船尾形狀、強大的動力裝置以及安裝在螺旋槳流中間的兩艘船。

但沒有人能夠超越“大和”。

在巡洋艦和驅逐艦中尋找競爭對手是徒勞的。 長長的船體使這些船隻根本不可能像“大和”號那樣急轉彎。

機動性取決於尺寸和輪廓形狀的比例。 在所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與其尺寸相比,具有最小細長船體和最小吃水深度的船舶將具有最佳的機動性。

整體飽滿度係數可以告訴我們很多。 這是乙個無量綱引數,可以給人一種船體輪廓和水下部分的銳度的印象。 它是船舶的排水量與其平行體體積的比率,由其長度、寬度和吃水深度定義。 該值越高,機動性越好。

在所有艦艇型別中,戰列艦具有上述指標的最佳組合。 良好的機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巨型戰列艦的尺寸。 即使從絕對值來看,戰列艦的轉彎直徑也小於驅逐艦的轉彎直徑。 對於後者,700-800公尺的距離已經相當於船體長度的7倍。

接下來,舵機進入了比賽。

大和號的舵機並不完美。 兩組方向舵位於縱向平面上,一組在另一組後面。 一方面,這種布局減少了同時損壞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方向舵沒有安裝在螺旋槳流中,這降低了它們的效率。 主舵和副舵的面積分別為41平方公尺和13平方公尺。 與“大和”號的排水量相比,其他戰列艦也採用了同一區域的舵機。

上圖是“大和”號戰列艦的模型。 下圖顯示了“密蘇里”號戰列艦的螺旋槳舵船員。

毫無疑問,“日本人”具有不同比例的橫向尺寸。 但是船體伸長率的差異並不像獲得的表面位移和機動性的差異那麼大。

“大和”號出色的轉向效能的原因隱藏在某處......

“大和”被對手低估了。 儘管有大量的航空攝影影象,但美國人未能認識到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列艦。

263公尺的長度並不表明該戰列艦的滿載排水量為72,000噸。

義大利“Litorio”號滿載排水量為47,000噸,船體長度為237公尺。 排水量較小的“黎塞留”號為247公尺。 德國“俾斯麥”號是250公尺。 而且速度快”。愛荷華州“比日本重型戰列艦長7公尺。

也許這是船體寬度的問題?

從形式上講,“大和”號至今仍是最大的非航空母艦戰鬥艦。 船體中間部分的寬度達到38公尺。 這是乙個巨大的數字,但......

其他對手並沒有落後於紀錄保持者。 義大利“Litorio”和“Richelieu”的船體寬度為33公尺。 36公尺的“俾斯麥”號接近“大和號”。

美國的戰列艦野心從一開始就受到巴拿馬運河的阻礙。 由於這種令人遺憾的情況,它們可以在縱向上延伸,但永遠不會在寬度方向上增長,停留在33公尺的標記上。

後期的所有戰列艦都是這種情況。 從表面上看,“大和”號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和可疑的地方。 它的尺寸與戰列艦的標準範圍相對應。

是時候潛入水下了。 “大和”號的潛水部分是什麼樣子的?

在草案中,“大和”不像冰山。 在發展其戰術技術任務的階段,提出了在許多太平洋島嶼近海水域建立基地和行動的要求。 因此,“大和”型戰列艦總是以相對較小的吃水(10公尺)而著稱。

72,000噸從?

大和號的整體飽滿係數高於所有同類產品。 與其他戰列艦相比,輪廓更飽滿。 換句話說,“大和”號船底部的寬度與其上層甲板的寬度相同。

大而豐滿的廓形產生非凡的效果。 因此出現了 70,000 噸的排水量、400 公釐的裝甲和 18 英吋的火炮。

“大和”號的轉向能力從何而來?

這裡的一切都有意義。 相對較短的船體、較淺的吃水和不太鋒利的船體線條為“大和”號的良好轉向提供了充分的解釋。

當時,良好的轉向能力對於反擊空襲或躲避直航魚雷有多重要? 毋庸置疑。

儘管具有明顯的優勢,但現在給“大和”號的機動性打最高分還為時過早。

日本重型戰列艦能夠比其他戰列艦更靈活地躲避魚雷,但隨後它們的優勢變得不那麼明顯了。 突然的轉彎導致速度下降,“大和”號花了很長時間才恢復速度。

12 臺鍋爐和 4 臺蒸汽輪機 (GTZA) 提供 153,000 馬力的軸功率。 按照歐洲海軍的標準,這樣的發電廠可以說是極其強大的。 但對於巨大的“大和”來說,這還不夠。

不要以為日本戰列艦很窮。 在戰鬥中,即使是動力裝置只有45,000馬力的“納爾遜”級戰列艦也取得了成功。

但歷史上還有其他例子。 為了對抗日本戰列艦部隊,美國建造了快速的“戰列艦”。

沒人知道”。愛荷華州數字有多快。 但是兩層鍋爐裝置(普通戰列艦的雙動力裝置)並不是浪費空間。 儲存的檔案顯示,”愛荷華州加速度幾乎是其前輩的三倍。 從 15 節加速到 27 節只需 7 分鐘。 250,000 馬力——這是乙個值得吹噓的統計資料。

擁有這樣的動力和2的戰術轉彎半徑船體長度的 8 倍,“.愛荷華州大和號以57,000噸的排水量奪得了冠軍頭銜。

應該指出的是,日本的設計在戰爭的最後一年已經過時了。

如果排除”。愛荷華州以及戰後服役的非常先進的戰列艦,那麼“大和”號無疑代表了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型別。

實現大和的全部潛力並不需要太多。 陽光明媚的熱帶天,距離十海浬。 這是與美國艦隊決戰的條件。

日本人為這次會議做了非常仔細的準備。 收集了所有需要的手段。 射程,460公釐彈藥的威力,大型延時保險絲。 甚至在大和的彈藥庫中準備了一種特殊的“潛水”炮彈,用於攻擊船隻。

敵人的炮擊應該被堅固的堡壘裝甲擊碎。 為“大和”選擇了“一切或一無所有”的極端方案,在發生罕見但“惡毒”的遠端命中時提供了最好的保護。

這裡還需要良好的機動性。

但沒有任何效果。

戰鬥發生在各種各樣的情況下。 美國和日本戰列艦交戰了三次,但在陽光下決鬥的條件一次都沒有滿足。 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裡,戰列艦的使用範圍不僅限於與自己的同類作戰。

“大和”號的設計者可以責怪他們為了乙個狹隘的專案而建立這個專案嗎?

在得出這樣的結論之前,再看看數字 72,000。 即使是日本的完美主義者也無法在一項任務上花費如此多的重量。

有趣的是,儘管擁有如此龐大的儲備,但日本人仍在努力減輕每噸船體重量的重量。 即使在視覺上,在船首炮塔區域也可以看到上層甲板的彎曲。 船尾也有同樣的彎道。 這些設計的獨創性旨在盡可能降低船舷高於吃水線的高度。 還有一種(純粹的日本方法)可以躲避外人的視線。 堡壘裝甲板承擔了承重功能,並被納入動力套件中。

上述措施只會增強其已經強大的作戰能力。

而對“全面戰鬥”的關注並沒有影響大和的其他品質。

大和號“不僅擁有最厚的裝甲,而且是所有戰列艦中最短的船舷,佔其船體長度的54%。 船首和船尾(舵機室和上層甲板部分除外)沒有任何保護,可以被任何口徑的炮彈穿透。

乍一看,這是乙個瘋狂的設計。 但即使是對我們來說顯而易見的事情,對於“大和”的創作者來說也不是秘密。 為什麼他們“輕率地”讓 46% 的船體不受保護?

首先,因為日本的設計與其他戰列艦不同(“愛荷華”號除外)。 大和號的船體呈“瓶形”形狀,船頭和船尾急劇收縮。 換句話說,它的船頭和船尾的尺寸和體積都比其他戰列艦小。 而船體的主要容積集中在中間部分,即在船舷防護牆的保護下。

日本人進行了計算並得到了這樣的結果:即使船頭和船尾被淹沒,山戶號的浮力和穩定性也得到了保證。

“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情景意味著,在艦舷牆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對戰鬥力產生重大影響。 損失的逐漸積累導致船頭和船尾的所有柱子和所有艙室被淹沒,這需要大量的命中才能實現。 在同等實力下,在戰鬥中取得這樣的結果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大和號也可以反擊。

在實踐中,交戰雙方都沒有使用炮擊船頭和船尾作為戰術手段,而是專注於突破船舷。

沒有必要詳細描述大和裝甲的厚度和分布。 這些數字可以在任何來源找到。 只需注意大和的結構保護包括幾個原始元素就足夠了。

對於飛機炸彈和發射的炮彈,穿透大和號的主甲板比通過煙囪口更容易。 煙囪上覆蓋著厚度為380 mm的穿孔裝甲板。

另乙個特點是水下裝甲帶,旨在在近距離發生失誤時提供保護,當時“穿甲彈”可能會擊中船體的水下部分。 日本人是唯一想到這種威脅並發展防禦措施以防止其失敗的人。

反魚雷能力

水下裝甲帶是反魚雷保護的一部分,但不是反魚雷保護的基礎。 大和級戰列艦具有完整的三艙反魚雷保護,寬度為5公尺,符合當時戰列艦級的最高標準。 戰列艦的船體在整個長度上有三層底板,但機艙和鍋爐房除外。

從航海史上看,反魚雷保護從未在靠近船舷的地方提供過對魚雷**的完全保護。 根據損壞描述,位於**站點附近的隔間總是被損壞和淹沒。 反魚雷保護的任務是儘量減少損害並防止像戰列艦巴漢這樣的嚴重事故。

當魚雷擊中時,船的大小和內部結構是關鍵因素。 防洪和隔間排水措施的目的是消除由此產生的傾斜。

從理論上講,要使船舶在吃水平穩的情況下下沉,就必須耗盡其排水量的100%,即通過孔注入數萬噸的水。 如果有水密隔間,這個過程可以永遠持續下去。 但是,如果傾斜度失控,那麼船會在幾分鐘內沉沒。

大和級戰列艦具有雙傾斜消除系統,這是通過艙室防淹和燃料轉移實現的。 它的設計能力允許在不影響船舶作戰能力的情況下消除 14 度的傾斜。 時間標準是:在第一次魚雷擊中後5分鐘內控制橫滾和橫滾。 第二次命中的後果需要 12 分鐘才能消除。

大和級戰列艦的寬體船體允許機艙和鍋爐艙布置成四排。 內部的機艙和鍋爐艙得到了可靠的保護:80 年前,沒有帶有非接觸式保險絲的魚雷,可以在船尾下方準確引爆。

在機艙和鍋爐房的布置方面,只有愛荷華號可以與大和號相媲美:它的機艙和鍋爐房沿著船體延伸至100公尺長。 為了剝奪愛荷華州的權力、權力**和任何抵抗,幾乎一半的戰列艦必須被“摧毀”。

大和專案的乙個有爭議的決定是有限地使用電力驅動。 日本人擔心笨重的配電盤和短路,因此盡可能地使用輔助蒸汽機。 現實表明,閥門和蒸汽管道也容易受到衝擊,鍋爐停止工作會使容器完全無能為力。

另一方面,要完全停止所有 12 臺鍋爐的工作,只能完全摧毀和淹沒鍋爐艙。 到那時,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大和號和武藏號在最後一戰中的猛攻並不能讓我們對這種解決方案的優點得出準確的結論。

在戰爭期間,盟軍和軸心國都多次受到水雷和魚雷的襲擊。 維托里奧·威尼托(Vittorio Veneto),馬里蘭州,北卡羅來納州,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和格奈森瑙(Gneisenau),以及日本的伊勢......實踐表明,主力艦可以相對容易地承受 1-2 枚魚雷的命中。

對在相同保護標準下建造的船舶造成打擊的後果是相同的。 ”

大和號和武藏號之間的最後一戰沒有任何比較的理由。 沒有其他戰列艦受到如此猛烈的炮擊。 此外,任何戰列艦都不太可能在 10+ 水下命中中倖存下來。

可以肯定的是,由於更大的排水量和更複雜的結構,大和級戰列艦可以承受比同齡所有艦艇更大的傷害。

在報告中,美國飛行員指出,只有在第六枚魚雷擊中後,武藏的速度才顯著下降。

406公釐艦炮是“陸奧”號戰列艦的主炮。 而信濃號的艦長在被4枚魚雷擊中後並沒有感到受到威脅,繼續沿著原來的航線前進,沒有降低速度。 結局發生在六個小時後。 如果信濃號能夠完工並有乙個密封的隔板,它可能會到達吳海軍基地。

那些船不見了。 但我們下次可以談談它們。

最後,讓我們牢記以下幾句話:

“戰爭是一場技術競賽,但它也是一場意志競賽。 ”

這句話來自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 它完美地總結了戰列艦的命運,以及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扮演的角色。

陸奧號戰列艦的船舵來自大和博物館,那裡最著名的展品可能是大和號戰列艦的模型。 在日本,這艘戰列艦享有難以想象的狂熱地位。 這艘船在整個社會中都很高,從幼兒園到養老金領取者,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 船型為1 10(263公尺長)大和模型。

Project Sword (劍計畫)

相關問題答案

    海上瓦科斯對中華帝國的早期誘惑

    宗旨 緬懷在南京受苦受難的同胞,追溯歷史,不忘民族恥辱。時間 日本人大規模海戰中華帝國的記載,在宋末元初,尤其是明代中後期,處於瘋狂狀態 日本侵略者出現的必然原因 日本從古至今國土面積很小,資源非常有限,而且經常發生不斷的內亂,所以為了生存,只能獲取外部資源,而且是在和平時期進行的,在禁海期間發動戰...

    阿提拉,上帝的鞭子,游牧帝國與歐洲的碰撞

    在古代歷史上,有乙個人讓整個歐洲都在顫抖,他的名字叫阿提拉。被譽為 神鞭 的匈奴帝國,以他為首,成為歐洲大陸不可忽視的力量。阿提拉,這個令人生畏的名字,在公元五世紀中葉統治期間,帶領匈奴帝國成為歐洲的霸主。他的征服深入歐洲的心臟地帶,包括巴爾幹半島 義大利和其他地區。在羅馬帝國的歷史記錄中,阿提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