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軍所有將領進行了一次大改組,羅帥排名第7位,聶帥排名第9位。 事實上,這兩人都是以軍事指揮機關聞名的元帥,堪稱軍隊中“政工元帥”的典範。 而且羅帥在聶帥麾下的時間長了,為什麼聶帥的軍銜還要比他的頂頭上司羅帥還要低呢? 讓我們來看看。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兩位老兵為什麼會獲得“元帥”的稱號。 在所有將領中,朱鵬和彭兩位將軍大多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和輝煌的業績,但政軍的領導卻很少被人注意到。 不過,羅帥和聶帥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得不選擇新的主帥。
抗日戰爭開始前,紅軍只有四萬五萬人,連地方軍都不到十萬人。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軍隊必須迅速壯大,這對我們的戰爭和我們自己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能夠發展自己的軍隊,建立自己的基地,這些領導人和將領是我軍的關鍵人物,他們的影響力非常大。
這一次,羅帥和聶帥都是第115師團員,乙個在山東,乙個在金察冀,乙個在山東。 短短幾年時間,山東根據地發展到50萬人口,山察冀地區建設也相當順利,正規軍30多萬人,文職武裝力量100多萬人。 這兩個地方是紅軍在抗日戰爭中建立的最重要的根據地,羅帥、聶帥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乙個人為部隊做什麼,並不是要帶部隊打幾仗,打贏幾仗,而是要團結群眾,進行土地改革,籌集糧食,籌集資金,招募部隊建設村莊。 1946年解放戰爭初期,我們能夠擁有100多萬大軍,這與羅、聶同志前期工作的堅實基礎是分不開的。
既然都是以軍事和管理著稱的將領,為什麼聶帥的排名比羅帥低呢? 聶帥早年是羅帥的頂頭上司,紅軍時代,聶帥和羅帥都是最高領導人,聶帥是參謀長,羅帥是政治部主任。 副司令員是政委的下屬單位,負責執行政委的方針和指示; 羅帥和聶帥在抗戰期間都是第115師團的下屬,羅帥是師的參謀長,聶帥是副團長,他也是聶帥的上司。 從軍銜上看,聶帥要超越羅帥,為什麼羅帥的排名在聶帥之上?
聶帥是十大元帥中年紀最大的,羅帥和他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 聶帥在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等三大起義中,都是由聶帥指揮的,他也深受寵愛,建國後,他被任命為參謀長,協助制定作戰計畫,當時是為了抗美援朝, **非常重視他。
羅帥之所以能排在聶帥之前,是因為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期間,羅帥擔任東北野戰軍(四野戰軍)政委,聶帥任華北總司令兼政委。 金察冀地區最初是由聶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但後來在解放戰爭中因為遭遇了強敵傅作義及其軍隊而陷入停滯。聶帥雖然是華北軍區司令員,但在領導能力上並沒有自己的領導能力,所以在與傅作義的戰鬥中,他並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反而吃了不少虧,分道揚鑣。
相應地,羅帥在東北服役時也有著突出的功績。 他在東北主要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領導了整個東北的土地改革工作,贏得了人民、人民和軍隊的支援; 二是創新性地採用“二線兵團”的招募政策,為“三軍”的快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三年內將“三軍”總兵力從“十多萬人”提高到“百萬兵”,使之成為全國最強大的戰區之一。 羅帥在這個階段的功勞超過了聶大帥。 在第48屆平津戰役中,羅帥在總司令中的排名首次超過聶帥,僅次於林帥。
說起林帥,那就另當別論了。 羅帥和聶帥曾經在部隊當過參謀,與軍事功勳出眾、指揮能力出眾的林帥共事了很長一段時間。 抗日戰爭中,聶帥和林帥同組,因為林帥的領導能力出眾,他的團隊中經常有很多勝利,所以他的參謀們被賦予了很高的職位。 解放戰爭中,羅帥和林帥一起率領第四軍,立下了大功,逐漸超越了負責華北戰場的聶帥。 那麼林帥顯然也是乙個不容忽視的環節。
如果不算解放戰爭時期,聶帥的軍銜應該在羅帥之前,但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聶帥的功勞就更大了,因為聶帥參與了兩彈一衛星的研發和軍隊的研究, 他的功勞甚至超過了許多將軍。而且聶帥的壽命很長,他已經九十多歲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在新中國成立後為國家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另一方面,羅帥於1963年英年早逝。
事實上,在1955年選出的十大將領中,羅帥經驗最少,而且是在紅軍後期和抗日戰爭期間才開始嶄露頭角的。 有意思的是,除了羅帥之外,華北戰區的徐帥也是羅帥的下屬,他在1955年排名第十,也就是聶帥的位置。 這就是為什麼,乙個人的職稱不是基於他的職位,也不是基於他的級別,而是基於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