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賠付的現象,或許是車險市場改革下中小保險公司面臨困境的乙個縮影。 保險公司和車主之間有衝突,經營事故車業務的維修店很難獨善其身。
作者丨劉一.
投稿**微信公眾號:18001896570
*請註明**:AC Car(ID:ACQICHE)。
保險公司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收到索賠?
“一年”。
這是浙江上虞某修理店老闆給出的答案。
今年2月初,上述老闆直接到保險公司浙江分公司要賬,終於拿到了拖欠已久的理賠款。
據了解,該保險公司為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保險”)。公開資料顯示,長安保險成立於2007年9月,註冊資本325億元。 業務範圍涵蓋責任保險、汽車保險、財產損失保險、信用擔保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以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
在多個社交平台上搜尋關鍵詞“長安保險”,發現不少車主抱怨公司理賠拖欠,甚至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也給予了警告和相關處罰。
對於維修店來說,當他們遇到購買了此類保險汽車保險的客戶時,“頭痛”似乎就開始了。
車主不停地抱怨
2023年7月,陳先生的寶馬3系車主發生事故,在長沙某盛之寶4S店進行維修。
4S店的服務顧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很無奈,“我們多次催促長安保險分公司,複查工作已經結束了十多天,但保險公司還是說要走乙個流程,不知道具體流程是什麼, 導致索賠支付延遲。 ”
一位在湖州購買長安保險的車主向**透露,他的車去年7月發生事故,在維修店完成維修後,他提前支付了2萬多元的維修費用,8月理賠結案,但到了今年1月,理賠還未到賬。
提醒很多,理賠員直接說公司沒錢。 但是我身邊也有朋友買了長安保險,有的拿到了錢。 “老闆有點困惑。
巧合。 湖州紀先生還表示,長安保險的報銷有問題,父親去年6月發生交通事故,導致醫療費用6.3萬元,到今年1月,長安保險只賠償了2萬元,其餘費用都拖欠了。
根據湖南省金融監管局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轄區內保險消費者投訴情況通知》,長安責任險保費約億元投訴量位居湖南省第一,萬保單投訴量、投訴量約萬份位居前三, 中位數為 898 次,781 次和 127次。
這足以說明長安保險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還存在不足。
結合上虞老闆在浙江的經驗,無論長安保險與車主之間的矛盾是否加劇,4S店和維修店作為保險公司的服務商,都很難擺脫自己的關係。
為什麼保險公司很難支付理賠?
AC汽車專欄作家魏然認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保險公司出現理賠問題的最大原因是理賠成本壓力大,這在小型保險公司中屢見不鮮。 ”
毫無疑問,經過三次收費改革,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面臨壓力。 自2020年9月車險保費改革以來,保險公司的賠付率已從2018年的56%躍公升至2021年的69%。
雖然車險業務不是長安保險的核心,但在車險市場盈利的難度前所未有。
從《今日保險》給出的2023年最新資料來看,以中國人保、平安、中國太投為第一梯隊的“老三”車險公司,仍保持著近70%的市場份額。
從承保盈利能力來看,截至去年12月底,在64家經營汽車保險的公司中,只有17家承保盈利,47家承保虧損,近三分之二的承銷商虧損。
回顧長安保險近年來的業績,償付能力和利潤一直處於下行狀態。
根據其2020年第一季度的公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分別為%,並在2022年第一季度繼續下降至%,然後在2023年第二季度,其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大幅下降,均為-58%。
根據監管要求,保險公司必須滿足不低於50%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不低於100%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
我們來看長安保險的盈利情況:其歷年的年報顯示,2017年至2022年的淨利潤為-195億元,-1833億元,-058億元,-131億元,-113 億和 -298億元六年累計虧損近28億元。
日前有報道稱,長安保險旗下多家公司被監管局處罰,拖累長安保險的重要原因是公司因踩到雷聲P2P履約險而蒙受鉅額虧損,其次是疫情影響和公司治理問題。
截至目前,長安保險已經計畫增資增股,換帥自救,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拖欠理賠的問題應該是第一位的,因為一旦失去了車主的信任,就不容易挽救了。
維修店成為承受壓力的最後一方
一方面是保險公司的利潤承壓,另一方面是業主抱怨權益得不到保障,修理廠夾在兩者之間,卻是受害最大的。
還沒有保險公司從來不敢明顯拒絕賠償客戶,但面對修理店,情況就不一樣了,債務關係從客戶變成了商家,拖欠貨款變成了商家,哪個行業不存在?
於是,作為車險產業鏈最後一環的維修店陷入了兩難境地:
如果不拒絕維修,將直接失去客戶; 或者讓客戶起訴保險公司索賠,這顯然對客戶不友好,也可能失去客戶;
如果不是文章開頭提到的老闆,他被理賠員和保險公司之間的“踢球”折磨得久久拿不到修款。
當然,也有修理店盡量不給買小保險公司的車主提供維修服務,但要承接頭部保險公司的業務並不容易。
一方面,保險公司、4S店和維修店的地位本質上是不平等的。 目前,4S店佔全國車損年度賠償總額的70%,而4S店對此並不滿意,想憑藉保費優勢要求更多,進一步擠壓修理廠事故車的利潤空間;
另一方面保險公司降本意願非常強烈,4S一時難以撼動,降本的希望自然壓在了維修店身上,迫使維修店只能使用品牌配件、副廠件,甚至配件採購平台也受到限制。
最終,維修店成為承擔整個車險產業鏈壓力的最後一方一方面,保險公司在賠付方面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
而為了生存,維修店也需要找到壓力的發洩口。 因此,我們在汽車售後市場看到了許多維修店與保險公司發生衝突的事件。
隨著2023年第四季度的開始,車險行業吹起了一場“合規運營、消除成本亂象”的風暴。 可以預見,在2024年的汽車保險市場中,合規仍將是考驗汽車保險公司的底線和試金石。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滲透,對於車險市場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成為車險市場“馬太效應”的催化劑。
拖欠理賠可能是中小型保險公司面臨汽車保險市場變化的乙個縮影。 至於保險公司與車主之間的矛盾,經營事故車業務的修理廠很難被偷運。
車主在選擇保險公司時必須睜大眼睛,維修店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