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此時此刻,當你讀到這篇文章時,你要麼在回家的路上,要麼已經回家了。
中國人非常重視親情,每年春節期間的家庭聚會是重頭戲。
但它總是與家庭關係聯絡在一起,並且有一種關係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
貨幣關係。 而越是長大,越是無法迴避這段感情,就算平時能逃避,春節回家也逃不掉。最近,很多朋友都向我表達了他們的糾結和煩惱:
春節回家,年收入中有多少是給父母最合理的方式? 鑑於這個問題問的人太多了,我今天就給大家做乙個特別的回顧。
讓我們從理性資料開始。 兩年前,一家諮詢機構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您每個月要支付多少退休金給父母? ”這裡的統計資料是月度資料,我們將其乘以 12 得出全年。 從調查結果來看,80後給點多,每月500點,年少6000點,一年共給500-2000人入住當然,也有孝子每月捐5萬多元,年捐5萬多元的。 與90後相比,每筆金額的人數都少了一點,而且最多的顯然沒有給一分錢,這是佔的
圖源:網路 我還諮詢了我所在大學的一位教授,他前段時間剛好在做相關領域的研究,根據大量的研究資料給了我這樣乙個公式:子女每年給父母的費用=(子女家庭的平均收入和當地最低生活費)20% 受撫養人人數 12讓我們舉個栗子:假設你和你的妻子組成乙個小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當地的自給自足線是00元那麼你給父母的錢=(5000-500)*20% 2*12=5400元。 當然是給乙個人的,也就是父親5400元,母親5400元。
資料來源:《漫長的告別》。
資料和公式僅供參考,教授最後還不忘提醒我,這個計算得到的金額基本屬於標準線。 什麼是標準線? 大概是:頂部可以無限延伸,底部有點不合理......
教授的公式科學嗎? 當然,有科學。 但是,我們的生活真的有指南嗎? 我只能打個問號。 畢竟,公式就是公式,事實就是事實。 如果現實世界中發生的一切都可以很容易地用公式來應用,那麼只要我們學好數學,就不會有矛盾需要處理。
來源:《請回答1988》 這些年來,在我所見所聞的無數財務矛盾和糾葛中,在父母被割裂和搞砸的無數財務衝突和糾葛中,我們需要考慮的遠比計算問題更複雜、更全面、更具挑戰性。 那麼,回到情感和現實層面,每年應該給父母多少收入才是最合理的呢?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 你有錢嗎? 2. 你的父母有錢嗎? 3. 你的父母對你給錢有什麼看法? 在第一種情況下,你有錢,但你的父母沒有。 例如,沒有養老金,沒有養老保險,也沒有固定收入。 沒什麼好說的,想給就給就給,不想給就給,尤其是獨生子女。 畢竟他們退休是靠你的錢,至於給多少,建議按月給,保證自己每月的生活,金額可以算在自己的收入中當然,你的收入越高,你父母的收入越低,這個比例就越大。
資料來源:“今生第一次”。
在第二種情況下,你有錢,你的父母也有錢。 不管你給不給這種錢,你給多少,都是你的心,反正你爸媽根本不在乎你的錢。 當然,如果你能給他們錢,改變你的方向,向他們證明你做得很好,他們會感到更自在。 即使你拿了錢,他們也不一定會花錢,但會為你存起來。 我的乙個朋友告訴我,她之前給過媽媽10萬元左右的零花錢,但去年遇到困難時,媽媽一下子給了她20萬元。 移動。 在第三種情況下,你沒有錢,而你的父母有錢。 既然如此,你自己養不活自己,最好不要讓父母倒貼,自然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在第四種情況下,你沒有錢,你的父母也沒有錢。 這可以說是最可悲的案例。 我發現,在這個問題上受苦的大多數人都是這些人。
資料來源:“一切都很好”。這涉及到第三個維度,你的父母對你給錢有什麼看法。 如果你的父母沒有錢,他們希望你先好好生活那就先不要想孝道了,抓緊時間投資自己,早日脫貧。 以後有時間報答父母,懂事的父母會理解的。 如果你的父母沒有錢,他們就指望你的錢來使用它,暗示甚至明確地要錢這樣的案例很多,尤其是在有很多孩子的家庭、農村家庭和重男輕女的家庭中。 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躲,你可以給一些,但你不能打腫的臉而變胖。 如果你的父母在你付出後仍然在你的生活中攻擊你,那麼你可以在法律上和邏輯上擁有自己的選擇。
資料來源:《天堂之路》。還有一種不得不說,如果你的父母沒錢,不管你要不要錢,但他們基本上沒有理財的觀念和想法,甚至拿你給的錢去瞎眼。 買保健品,買P2P,或者魯莽地借錢給親戚,或者不回來。 這種雷霆,你踩過一次,以後不要太快給。 事實上,世界上所有關於與父母發生爭執的經典問題只有乙個統一的答案:看看你的父母是否在這個領域取得了成功。 如果他們在相關方面表現平庸,甚至比平均水平差,那麼你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家庭和睦的程度,給他們不同的拒絕表達。
當然,世界上沒有這樣絕對的東西,三維也不是永恆的,它們會根據自己和家人的情況隨時無縫切換。 以我自己為例:畢業後單身的時候,我基本上屬於第三種情況,我沒有錢,但我的父母有錢。 月薪太低,日用雜費和房租都付完後,基本沒錢了,連父母都得補貼。 既然如此,我自然沒錢給父母。 但是在過年假期的時候,他們還是會買自己喜歡的酒、禮物等,年底給父母乙個紅包,就是1000元,也就是這個意思。
來源:《家庭形態》幾年後,結婚後,我多了不少錢,但不會每個月都給父母錢,到了年底,我會一起給父母倆乙個大紅包,金額肯定會一年比一年多。
後來有了孩子,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錢,父母搬過來幫忙照顧孩子,但我不能讓他們花錢,所以我開始每個月給他們幾千塊錢的生活費。 我沒有問錢是否足夠,但至少這是我們的態度。 當然,年底的紅包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隨時都會買東西,不是刻意的,一般都遵循費用由我們承擔的原則。 畢竟,他們能幫忙,已經是我們這一代人培養出來的福氣,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一般來說,給父母錢其實很容易,只是找個藉口給就行了,多給少給就是心意。 但在我看來,最難的是讓父母把錢花在自己身上。 我爸媽經常在表面上拿我的錢,卻一分錢都沒動,說要給我存起來,以防萬一。 拜託,我多大了
資料來源:《家庭的形式》。我已經積累了很多處理這種情況的經驗,既然他們自己不花錢,我就幫他們花錢。 比如帶他們去旅行,從國外到中國,讓他們體驗我能給他們的東西,給他們買商業保險,讓他們偶爾生病去特殊需要或國際部門,如果有什麼可以在網上買到的更放心更便宜的,我會在網上為他們買, 無論如何,他們不懂如何線上支付,我會說我可以用我的積分節省積分。我還有乙個同事,她甚至更好,她告訴我,她給父母錢的方式是向他們借錢。 平時,如果無事可做,她會先向父母借點錢,1800,約定下個月還。下個月初,她將在借來的錢之上再加三五百來償還父母。 告訴他們,每個月的物價通脹都很高,這筆錢相當於上個月借的錢。 通常這個時候,她的父母會聯手毆打她,責怪她欺負他們沒有受過教育,但當他們收到時,他們很高興。 後來,這一招被用了很多,大家自然也默契地答應了。 但父母願意合作,那為什麼不繼續演戲呢?
資料來源:《家庭的形式》。
說了這麼多,從理性到感性,從共性到個性,不知道是否解答了你們心中的疑惑。 其實,這件事情真的沒必要有太多的疑慮,錢在你手裡,主動權在你。 不管別人的意見有多少基於他們,你都是決定者。 所以,你想給什麼就給什麼,給多少就是你的心,不想給多少,就不必處處被動,讓自己被道德綁架。 但作為乙個已經過來的人,我還是要給你乙個提醒:給錢是可以的,但不要讓父母長期保管你的錢,更不要讓父母知道你的真實收入。 各種家庭悲劇是怎麼發生的,我就不用多說了。
圖源:《我的叔叔》 當然,人類一直只相信倖存者偏差。 雖然最近有很多朋友擔心這個問題,但我相信他們仍然只是一小部分人。
更多的朋友,其實還遠遠沒有想到世紀的問題,誰讓他們處於現在的狀態- 父母顛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