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話動物,有角、有須、有爪,能造雲造雨,造福萬物。 在中國文化中,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 從幾千年前沒有文字記載的新石器時代,到殷商朝、西周,再到戰國和前秦時期,關於龍形象的圖騰、器皿、裝飾品層出不窮,有翅膀,無翅膀,翱翔,坐臥,形態各異。 龍年即將來臨,我們邀請您來欣賞豐台的“龍”。
Don Bronze Sitting Dragon)。
1981年出土於豐台區王佐鎮石思明墓,高165厘公尺,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青銅坐龍做工精美,造型奇特,龍頭向左微斜,向下看,眼睛圓圓怒火,龍口大開,脖子上有一顆火焰珠,鬃毛向後翹起,龍鱗清晰可見,前肢直立, 有五隻爪子,後肢彎曲,有三隻爪子,整體蹲著,翅膀伸展,尾巴磨損,捲到腰部,顯示出蓄勢待發的氣勢。
石思明墓出土的青銅坐龍,是目前我國最早見到的青銅坐龍,既突出了主人的身份,還用來辟邪。
明玉龍與鉤)。
出土於豐台區望左鎮,140 厘公尺,寬 22 厘公尺,高 35cm,現現為豐台區文物管理辦公室。 帶鉤玉的玉龍柔和鬱鬱蔥蔥,鉤頭變成龍頭,肚子上雕刻出想要飛翔的龍,形成雙龍對話的場景,鉤柄向上彎曲,整個鉤形精緻,形象生動,雕刻線條流暢,變化十足。 帶有鉤子的裝飾圖案表示“天上飛龍,官運興旺”。
皮帶鉤是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佩戴的腰帶的鉤子(如下圖所示),在古代也被稱為“犀牛”。 它多以青銅鑄造,但也由玉石、鐵等製成。 它們有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工藝和不同的含義。
明玉鏤雕龍紋腰帶板)。
1985年出土於長新店618廠,長6cm,寬52cm,07cm,現現為豐台區文物管理辦公室。 玉雕龍紋腰帶板由白玉製成,略帶黃色斑點。 皮帶板呈長方形,鏤空圖案起伏生動,設計精緻。 玉龍造型鮮豔,龍身彎曲,龍頭側看,四爪張開,龍爪堅實有力,周圍鏤空草花裝飾,整體構圖飽滿,線條靈動流暢,刻畫生動細緻。
玉帶板又稱玉帶跨,鑲嵌在腰帶上(如下圖),是古代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不同等級**佩戴的玉帶板的數量和裝飾都有嚴格的規定,從十幾塊到二十多塊不等。 鏤空龍戴花的風格,是明代玉帶板中最經典的。
大王寺)蘆溝橋西側有一幢晚清建築——代王廟,當地老人也稱其為“大王廟”,2013年宣布為豐台區尚未獲批並宣布為文化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
大王寺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坐北朝南,有三大殿,東西殿九間房,有山門和戲院樓。 山門與戲院連通一體,山門一樓是石拱形的優惠券門,門頭弧形雕刻在探龍的中間,盤旋在祥雲中,兩邊有兩條龍在嬉戲,下部雕刻著乙隻在山間吐水的小獸和水中的石頭, 造型奇特,造型逼真,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呈現出生動有趣的畫面,為拱門增添了靈動的色彩。
傳說每年汛期,人們都會從永定河中撿到一條龜或蛇,供奉在大殿中。 劇院準備為它演唱一部大型歌劇,當時舉行了祭祀儀式,祈求人們免於洪水。
*前後改為京照師範學校。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是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第219團第3營的總部。
龍年到了,最後祝大家龍興旺發達,龍虎躍,龍馬精神,龍年好!
*:豐台時報。
供稿人:文旅豐泰。
編輯:袁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