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Sunset
2月17日,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開幕。 國務委員陳一琴出席開幕式並宣布開幕。
“第十四屆冬”是北京冬奧會後在中國舉辦的首個大型國家冬季運動賽事,也是歷屆全國冬奧會規模最大、賽事最多、水準最高的賽事。
今年“第十四屆寒冬”開幕式將於2月17日舉行,閉幕式將於2月27日舉行。
現場
“第十四個冬天”原定於2020年舉行。
2015年12月,**辦公廳印發《關於同意內蒙古自治區承辦2020年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的信函》。
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十四寒”延期舉行。
2024年2月17日,“第十四個冬天”在內蒙古拉開帷幕。 當天晚上8點,開幕式開始,開幕式分為開幕式和文化體育表演兩部分。
開幕式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少成致歡迎辭,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致開幕辭。
開幕式由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王立霞主持。
當晚8時36分,國務委員陳一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開幕! 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據報道,出席開幕式的還有:
**劉玉輝副秘書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周金強、張家生。
內蒙古自治區領導張彥坤、於立新、吳彥剛、楊進。
據介紹,“十四屆寒冬”設定了8個大專案、180個小專案,其中8個大專案、176個小專案,4個小專案為群眾活動,來自全國35個代表團的3000多名運動員赴冰雪赴約。
“第十四屆冬”實現了全國冬奧會歷史上的五個“第一”
省、自治區、直轄市首次組隊參賽,在一定條件下允許運動員聯合訓練;
首次對冬奧會進行全面對標,增設青年組;
冬季奧運會首次組織了群眾活動;
首次將體能作為競技體育比賽資格的參賽標準;
首次在速度滑冰、空中技巧等專案中設定了進入決賽的最低分數標準。
第一次
“十四冬”肩負著提公升我國冰雪運動國際競爭力、發掘優秀後備人才、鞏固和擴大後冬奧時期“三億人參加冰雪運動”成果、提公升冰雪產業質量和效益的重要任務。
正志君了解到,過去,我國冰雪運動的發展受到氣候和地理的影響,參加全國冬季運動會的隊伍大多在地市參加。
首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冬奧會參加冬奧會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港澳等地的35個代表團參加了比賽,全面鞏固和擴大了“3億人參加冰雪運動”和“由南向西向東拓展”的發展成果。
來自甘肅、陝西、青海、江西、重慶、福建等省份的體育代表團首次走進全國冬季運動會開幕式。
在一些省份,代表團由省級或部級領導。
1月30日,廣東省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代表團成立大會召開,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王習作為“代表團團長”出席會議。
2月17日,山西省副省長熊繼軍作為“代表團團長”,在呼倫貝爾市看望了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運動員和教練員。
2月17日開幕當天,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組委會全體會議暨代表團團長會議在呼倫貝爾舉行。
出席會議的有:
組委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黨組書記高志丹。
組委會副主任、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紅帆。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總局組委會副主任、副局長張家生。
會上,高志丹指出,要全面抓好作風紀律和反興奮劑工作; 盡一切努力確保活動的安全有序; 做好高質量的遊戲指揮排程工作。
圖為各省(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部分代表團團長、體育行政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
吸引更多遊客和冰雪愛好者觀看比賽
內蒙古也非常關注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
2月15日下午至16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少成前往扎蘭屯市、海拉爾區調研“十四寒冬”最後階段的籌備工作。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王立霞出席會議。
孫少成先後前往金龍山滑雪場和“十四冬”作戰指揮排程中心了解情況。 他還通過**連線排程了各競賽區和消防安全前方指揮部的工作。
孫少成說做好“十四冬”工作,是託付給內蒙古的一項重大任務我們要發揚蒙古馬精神,按照既定安排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一氣呵成,把一場精彩的體育盛事獻給全國人民。
他說要展現內蒙古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遊客和冰雪愛好者來內蒙古觀看比賽。 要盡最大努力組織我區運動員備戰,爭取好成績。
他還提到,要提前開始籌畫賽後工作,更好地利用“十四冬”的場地設施和影響力,發展內蒙古冰雪產業。
內蒙古許多地方已經開始動武。
2023年12月2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市長齊飛雲帶領全市**團隊深入涼城滑雪場,率先體驗滑雪,傳遞冰雪魅力,助力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順利舉辦。
烏蘭察布財經傳媒也公布了淇飛雲滑雪的一段路段。
市長步行到滑雪場的背後,是烏蘭察布正在拓展的“體育+文旅+消費”冰雪經濟鏈條。
官方報道提到,烏蘭察布正以內蒙古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為契機,依託優越的區位條件和豐富的冰雪資源,大力推動冰雪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2月18日,《經濟**》刊文稱,各地將以“十四冬”為契機,補齊全民健身短板,多措並舉圍繞群眾建設冰雪運動場館,解決冰雪運動去哪兒的問題。 冰雪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將為國民健身注入新的活力,也將為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旺盛的內生動力。
資料: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內蒙古**、人民網、經濟**、澎湃新聞等
【版權宣告】本文版權歸正志信**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