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成為乙個獨立國家。 作為前蘇聯的主要繼承國之一,烏克蘭開始在全球政治和軍事舞台上嶄露頭角。特別是,烏克蘭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庫,約1300枚核**,包括數千枚彈頭和投擲裝置。 這些核武器不僅是烏克蘭維護自身權利的重要保障,也讓烏克蘭在地緣政治上有一定的發言權。
然而,核**也給烏克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首先,核武庫的維護成本高昂,這對烏克蘭這個經濟拮据的新獨立國家來說是乙個沉重的負擔。 其次,核武器在烏克蘭的儲存和部署引起了許多鄰國的關注和部署,這讓烏克蘭承受了很大的地緣政治壓力。 與此同時,國際社會普遍擔心烏克蘭的核**可能落入***手中,導致核安全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烏克蘭已開始尋求解決方案,以擺脫來自核的經濟、安全和外交壓力。 經過幾輪談判,烏克蘭於1992年簽署了《里斯本議定書》。 該議定書規定,烏克蘭承諾放棄從蘇聯繼承的核**,不生產和試驗核**,並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擴散條約)。 隨後,烏克蘭進一步與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舉行了會談。
為了獲得這四個國家領土完整和安全的長期保障。
1994年6月,經過幾輪艱苦談判,烏克蘭與四國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諒解備忘錄》。 根據協議內容,烏克蘭承諾將所有核武器送往俄羅斯銷毀,並在滿足一定條件後關閉和拆除所有與核生產有關的設施。 作為對烏克蘭的回報,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為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和領土主權提供安全保障。
四國承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對烏克蘭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 此外,四國還同意向烏克蘭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經濟合作和其他形式的安全支援,以幫助烏克蘭加強和提高其防禦能力。
在協議的背後,國際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其他國際組織和專家的監督和援助。 在今後兩年中,烏克蘭**與這四個國家密切合作,確保逐步執行《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
1996年,烏克蘭終於完成了核**的所有運輸,將其送往俄羅斯進行安全拆解和銷毀。 這使烏克蘭正式成為世界上第乙個自願放棄核武器的國家。 烏克蘭成功放棄核武器,對推進全球核不擴散和核裁軍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這一事件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對烏克蘭和地區安全改善的廣泛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