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2024年是閏年,這意味著今年2月還會多一天。 但為什麼是二月? 為什麼不在年初設定乙個閏日,例如 1 月 0 日或 12 月 32 日?
這似乎是乙個奇怪的選擇,但 2 月 29 日的起源實際上沉浸在計時、天文學的悠久歷史中,以及通過數學將兩者結合起來的不斷發展的嘗試中。
在日曆中插入日子,它已經在不同的文明中進行了嘗試和測試,以確保月球和太陽的時間表與季節跟蹤保持相容和一致。 這種做法因文化而異:古埃及曆法由 12 個 30 天的月份組成,每年年底還有 5 天。 在陰陽曆中,與中國曆法一樣,每三年增加乙個月,讓那些年的追隨者慶祝兩個春天來迎接新年或“雙春”。 同樣,在威克裡曆法和希伯來曆法中,根據月亮的 19 年相位,每三年左右增加乙個月。 伊斯蘭農曆以 30 年為週期,11 年加一天。
但是,正如我們所知,現代閏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馬。 羅馬的第一任國王羅慕路斯在西元前 738 年左右制定了羅馬共和曆法,規定這一年從馬提烏斯(現在稱為三月)開始,只有10個月,冬天沒有被考慮在內,因為當時人們不工作。 然而,由於對羅馬曆法的不規則性感到沮喪,並認識到羅馬曆法與其他曆法之間的差異,到西元前 7 世紀,第二任羅馬國王努馬·龐皮利烏斯決定是時候開始正式計算冬季月份了。 因此,它是在日曆年年底新增的1 月和 2 月
儘管如此,即使加上這兩個月,羅馬曆法也經常偏離季節。 因此,大約每兩年,羅馬執政官會根據需要將 27 天或 28 天的月份新增到第 13 個月- Mercedonius,或有時被稱為閏月,使它們的時間測量與太陽重新同步。 通常,額外的月份是在 2 月 23 日之後插入的,將乙個月縮短了五天,緊接著是 2 月 23 日一年一度的節日 Terminalia,以紀念古羅馬的邊界之神 Terminus。
然後是朱利葉斯·凱撒(Julius Caesar),他創造了新的太陽曆,該曆法是在希臘天文學家Sosigenes的幫助下建立的。 索西涅斯是埃及克利奧帕特拉的顧問,眾所周知,凱撒與克利奧帕特拉結盟。 新的儒略曆——在西元前 445 天後修訂的 Ultimus annus confusionis(“混亂的最後一年”)45 天後生效——基於一年應該由 365 天零 6 小時組成的數學,並且每四個 365 天的年份,這額外的 6 小時將加起來多一天。
凱撒日曆將 2 月 24 日延長至 48 小時在 2 月 23 日之後新增此閏日。 因為這個雙日落落在三月初前的第六天,所以它被稱為雙六分之一,直到今天,一些文化將閏年稱為雙六分之一。
儒略曆也是從1月1日正式開始的一年,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儒略曆將在整個歐洲使用幾個世紀,但其每四年插入乙個閏日的規則仍然比太陽年長11分鐘。 到 16 世紀,這種差異將導致與實際太陽週期相差 10 天,導致當時的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 1570 年代引入了一種新曆法: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曆,它調整了閏年每四年一次的規則以排除百夫長(即 1700、1800、1900 年), 但那些能被 400 整除的(即 1600、2000、2400)。然而,由於與慶祝復活節和聖徒節有關的各種原因,天主教會堅持重複2月24日,而不是在其他地方增加新的一天。
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現在已經完善了跟蹤時間的藝術,但從 1972 年開始,又進行了另一項調整:閏秒,這有助於彌補基於公曆的協調世界時 (UTC) 之間的細微差異,它更接近太陽時並且速度稍快。 但計時並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有時它會帶來很多麻煩,以至於專家們決定停止追求這種精確度,例如在 2022 年,世界上最重要的計量機構決定到 2035 年完全放棄閏秒。 熱點引擎程式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很快採用了公曆。 瑞典甚至在儒略曆和公曆之間來回切換,最終在 1712 年多花了兩天時間才解決,導致瑞典人罕見地觀察到 2 月 30 日。 與此同時,鑑於英國及其美洲殖民地與教皇之間的緊張關係,他們花了更長的時間才完全採用更準確的公曆,但他們最終也做出了讓步。 1752 年,《日曆(新式)法案》實施,將英國新年從 3 月 25 日(英國聖公會天使報喜節)移至更熟悉的 1 月 1 日,並正式將四年一度的閏日稱為 2 月 29 日,此後成為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