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2月2日電(通訊員楊玲、劉靜)近日,“暖冬行動”志願者們身著“紅背心”,在高鐵站、地鐵站、機場等交通點維持秩序,或幫忙搬運行李,或耐心引導乘客購票取票,為匆匆忙忙的人們帶來一股暖冬潮流。
32歲的閆騰芳是這群志願者的領隊。 談及參加“暖冬行動”,他引以為豪,“這是我每年都要參加的活動,就像過年的儀式一樣。 2022年畢業於湖南省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應急救援專業,他記不清自己參加了多少次“暖冬行動”。 從業10年,從社會到學校,再從學校到社會,90後出生的閆騰芳依然堅持公益、國防教育、應急救援、疫情防控、公益宣傳的“初心”。
2013年,工作了三年的閆騰芳,偶然聽說軍隊的班長在鄰近省份成立了藍天救援隊,從事公益服務,這引發了他一直藏在心裡的事情。
2008年汶川**事件發生時,我還在上高中,對人們在自然災害面前的脆弱和渺小感到非常感動,所以我想學習一些救援技巧來保護自己和家人。 隨著他不斷學習緊急救援技能,他也越來越多地參與社會志願服務。 然後他想,與其在業餘時間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不如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就這樣,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發起了長沙市天心區藍天救援隊的成立。
公益救助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人員、開支、裝置、時間都是閻騰芳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很多時候,他不得不面對“一分錢難勝一英雄”的困境。 有朋友嘲笑他“傻”,他坦言:獲救後陌生人的笑容,當事人家屬撕心裂肺的哭泣,是他堅持不懈的動力。
閆騰芳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公共服務。 2019年,他利用專業優勢,開展反拐、防溺水、防自然災害等五項預防教育志願服務專案,先後走訪100餘所中小學,開展上千場講座演練,覆蓋數百萬青少年。 疫情防控期間,他每天扛著50磅的消毒器材,爬過1000多級台階,奮戰了47天600多個小時,服務了400多個單位和社群。 2021年,他與藍天救援隊隊員一起,協助水警在長沙海域開展快速救援,一年內救出20餘名落水人員。
在業餘時間,他後悔自己沒有系統地學習應急救援知識,這讓他在工作中經常感到有些“不足”。 2019年,經過慎重考慮,他來到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學習。 “經過三年的學習,最大的收穫是系統思維,”他說,“我學會了動態、全面地看待問題,這為我進一步做好應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支援和保障。 ”
閆騰芳用所學之力,助力公益事業。 在普通的緊急情況下,如何選擇戰術,如何部署救援力量,如何細化任務分工,如何把握時機......他慢慢地習慣了整體思考。 2023年,他將在長沙市天心區新成立陽光應急救援隊,開展無人機探測、應急通訊保障、高空繩索救援、山地救援、**樓坍救援等工作。
一路走來,閻騰芳一直默默付出,用公益事業畫一幅“青春畫卷”。 先後取得應急救援指揮員、建築物倒塌、繩索救援技術救援員資格,並榮獲湖南省青年崗位專家稱號。 牢記“志願服務、奉獻、愛心”,他肩負起肩上的責任,為青年寫下了最美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