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者的恐懼是英雄太強大了,不能輕易根除。 然而,有時,英雄的力量使勝利者不得不盡早採取行動。
戰國時期的白起被世人稱為“人屠”,他的殲軍戰令人骨悚然。
在冷兵器時代,有200萬人死亡,其中一半是他的傑作。 白起的戰鬥方式不是碾壓,而是大規模殲滅,讓敵人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任何人面前都只有死路一條。
這樣的英雄,只能在勝利者的手下生存,否則他將面臨“鳥不死,狗被煮熟”的命運。
白起出身卑微,從一名小兵晉公升為權臣賞識的將軍,直到成為非常受歡迎的大臣。 他的記錄令人震驚。
西元前293年,他在鄒闕之戰中擊敗漢魏聯軍,斬首24萬人隨後,在朝鮮和魏國奪取了大片領土,幾乎將它們從大國名單中刪除。
然後,他深入楚國腹地,以數萬人的兵力擊敗了數十萬楚軍,占領了楚國的發源地,征服了楚國的首都應國,燒毀了宗廟,挖了堤壩,淹死了數十萬鹽城人。
休整五年後,白起再次進攻韓魏,斬殺了20多萬人,攻占了大批城市,朝鮮上黨縣成為飛地。 上黨縣衛軍併入趙國後,趙國與秦軍展開了拉鋸戰。
在長期的拉鋸戰中,趙國無法抵抗秦國,於是派趙括去接替連破。 秦國也當場更換了將領,由白起指揮。 昌平戰役打響,45萬趙軍被包圍,經過46天的圍攻,40萬趙軍投降,被白啟坑殺死。
時至今日,昌平地區仍有白骨。
在秦國,嚴格執行軍功制度,軍官的頭銜是根據集體的軍事功績確定的。 如果軍隊中的斬首次數達到三十多人,則只有百名將軍和屯指揮官才能獲得功績。
如果在攻城戰中被斬首八千人,在野戰中被斬首兩千人,指揮戰鬥的將軍可以獲得功績。 各級軍官和將軍都得到了獎勵。 白起率軍攻城,被秦昭祥王封為武安君。
武安"這意味著能夠培養士兵,贏得每一場戰鬥,並保證人民的安全。 這個頭銜很適合白琦。
白起麾下的秦軍在戰鬥中幾乎是無敵的,每支都能俘虜大量的頭顱,可以換取爵位、田地、奴婢。
白起的功績越大,士兵們就越愛戴他,因為他能夠給士兵們帶來榮譽和財富。
白起的威望,自然會引起秦王和臣們的警惕。 我們還要明白,白起是由魏然提拔的,而魏然又是秦昭祥王和他的心腹範舉的政治對手。
因為白起擅長打仗,秦王和範駒碰不了他,但只要白起表現出不合作甚至怨恨的態度,秦王和範駒都不能容忍他。
長平之戰後,白起的威望達到了頂峰,這也引起了權貴大臣範駒的警惕,他擔心白起會搶走自己相國之位。
因此,範駒向秦王建議,他將軍隊撤回鄉下,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進攻趙國的首都邯鄲。 不過,白起認為,趙國剛剛被打敗,人心起伏不定,現在是滅趙國的最佳時機。
然而,秦昭祥王聽從了範駒的勸告,撤軍回國,白起對此事十分不滿,這也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西元前260年,秦國出兵攻打邯鄲,但被擊敗後帶著趙軍的怨恨和充分準備返回。 於是,秦昭祥王想到了自己的老手白起,希望再次依靠他來滅掉趙國。
然而,白起卻以生病為由,婉拒了秦王的召喚。 對於白起的不配合,秦王忽然有了殺意,因為白起的不聽話,可能會讓軍隊士氣波動,影響他的權威。
不過,秦王還是給了白起最後一次機會,派范駒去勸說白起出山。 不過,範炬是白起的政敵,現在白琦陷入困境,範炬絕對不會放過這個落地的機會。
在範菊的“勸說”下,白起的“病”越來越嚴重。 於是,範駒對秦王說:“(白起)他心懷不滿,還有很多話要說。
憤怒的秦王下令將白起殺,有“人屠”之稱的著名秦將終於死了。
秦王親自結束了白起的性命,這無疑給秦國的統一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但是,在我看來,這個結果有積極的一面。
白起是一股極具威脅性的力量,如果他的影響力得不到控制,可能會對秦國的統治構成嚴重威脅。 而秦王通過殺死白起,成功地穩定了國內局勢,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內亂。
同時,我們也要承認,白起的功績無與倫比,如果他繼續發揮作用,那麼秦國就達不到他的獎勵要求了。 也就是說,白起的長生不老,或許意味著秦國的破產。
因此,白起的死訊雖然讓六國的統治者松了一口氣,但秦國的百姓和士兵卻無法忘記這位英勇無畏的將軍,他們為他的命運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