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掛鏡》是一部教導人為人世之道的古老經典,對於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說,仍然具有寶貴的借鑑意義。 父親因大案遇害時,作者傅昭年僅六歲,心中一震,於是一輩子研究著與世人打交道、保護自己的方法,概括為“知”、“行”、“停”、“隱”、“忍”、“信”、“歌”、“厚”、“她”九字口頭禪, 每個字都有深遠的意義,世人都說,大部分都能做到,達到自己想要的,不是浪費名聲。全書短小精悍,卻蘊含著各種生活,成為《譚彩根》《小窗的故事》等哲理著作的先例。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常常讓人驚愕或驚恐,喜中冉冉,輾轉反側,嘆息嘆息。有心人,會把所聽到的或自己的經歷看在心裡,傾注到筆下,從而成為一部能娛樂、能警示世人的傑作。 中國古代關於生命研究的論述可以追溯到百家百派時期,直到明清時期才有專門的著作問世。 在當代,對生活的研究往往被呈現為一種“讀心術”和“陶學”,但由於“藝術”的層次被誇大了,往往被大眾誤解,許多人甚至把它當成一門專門操縱人心的學科。
其實,對生命的研究可深可淺,通過古今,大部分的人生經典的精神核心都不能偏離正道,更勸誡人們要修身養性,教人以永恆不變的方式看透世界。
《天下掛鏡》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關於修身養生的古籍之一。
《天下掛鏡》的作者是南北朝時期的傅昭。 傅昭,名叫茂遠,六歲時,父親因為牽連大案被殺,傅昭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從此養成了內斂沉默寡言的性格,逐漸培養了一雙慧眼識天下的眼睛。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亂世善終的傳奇書生之一,與他畢生修身的學問密不可分。“知”、“行”、“停”、“隱”、“忍”、“信”、“歌”、“厚”“她”是傅昭晚年根據經驗提煉出來的“九字箴言”。 每乙個字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世上很少有人能做到十有六七次。
本書的風格也基本按照這句九字諺語編纂,其中知識量論述知識與勇氣的關係,鼓吹內膽與機智,內在外; 《實踐之書》鼓勵人們在知識的前提下保持自信、勤奮、堅韌不拔; 芝芝勸人們要看事物的發展形勢和自身環境,做到安全、慢、積極、安靜; 該系列的卷軸使人們保持謙虛,並收集了他們身上的光; 忍的量,教人懂得忍耐,積蓄自己的力量,等待時機動靜; 《信經》強調說服和倡導真誠的智慧; 歌的卷軸勸人像流水一樣順著圓圈走,能彎伸,才能成就大業; 厚厚的卷軸旨在去除自私,以仁愛贏得人心; 放棄的量,讓人懂得如何放棄,退而上,放棄得。 本書的風格分為原文、譯文和評論三個部分,其中原文和譯文以《第十一經》中的《天下掛鏡》為藍本,並參照其他版本進行修正。 在評論區,精選了許多中國古代經典故事,其中穿插著敘述和討論,進一步闡述了原文中的道理,以方便讀者對原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還有《七本人生書》中六本書的原文部分,包括《權策碎片》《守弱》《止學》《心度》《道慧術》《容古劍》等。 《天下掛鏡》雖然是一本古書,但在當今複雜的社會,它仍然具有重大意義。 有的在時間的考驗中成為牢不可破的真理,是值得反覆播放的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