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位於全市紅旗街商圈核心區域的“這幽山”文旅商業綜合體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旅活動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體驗。 平均每天接待的遊客人數為3人6萬人次,日均銷售額超過200萬元,同比增長均超過20%,外國遊客佔比超過70%。
春節期間歡迎客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
2月16日上午10點30分,“這座山”門口滿是祝福和雨水,“山地開業典禮”上的遊客們肩並肩,不少遊客提前一小時在商場入口處排隊。
長春晚報記者走進“這座山”,映入眼簾的是春節元素的裝飾,紅燈籠、“福”字、貼紙等遍布建築周邊、遍布山體,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氣氛。 而這些裝飾品,不僅是為了場合,也是為了巧妙地展示長春的地域文化。 主入口玻璃上的窗格柵剪紙巧妙地融合了長春的標誌性旅遊景點和建築,如解放紀念碑、長春火車站、長鷹、一汽等,讓遊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長春深厚的文化底蘊。
網上看到很多人說'這座山'是長春必看的景點,今天也來看了,真是名副其實。 這裡不僅有山川,還有重慶洪崖洞的感覺。 看似桀驁不馴的陳設,其實很有條理,走來走去很舒服,走到哪裡都會讓人眼前一亮。 來自哈爾濱的遊客鄧先生感慨地說。
為了深入挖掘和展示長春的地域文化,“這座山”與樂觀博物館合作,推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年王山藏品。 在這個集市上,遊客可以體驗拓印、刺繡、剪紙等非遺活動,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吸引成群結隊的年輕人,在傳承中賦予非遺新的活力。
創新業務緊跟市場需求。
“這幽山”不僅注重地域特色文旅專案的結合,更勇於打破傳統商業模式,根據市場和需求不斷調整店鋪布局,將遊客的旅遊體驗發揮到極致。 這種緊跟市場需求的做法,既滿足了遊客的消費需求,又讓《這座山》保持了新鮮感和吸引力。
熊寵互動體驗館負責人陳爽是哈爾濱人,去年她來“這座山”玩,被商場創新的商場氛圍和一大批年輕消費群體所吸引,從中發現了商機,於是她帶著幾個閨蜜來到“這山”創業,投資了這個動物體驗館。 農曆正月初七,大批遊客依舊聚集在熊寵互動體驗館前,遊客競相與浣熊、貓鼬等小動物近距離互動。 “春節期間的營業收入比平時翻了一番,遊客太多了,需要排長隊等候。 她告訴記者,這種新穎的互動體驗,不僅讓遊客感受到了動物的可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樂趣,也為《這座山》增添了更多的人氣和吸引力,也給她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長春友山文旅事業發展部副總經理劉朝霞介紹,春節期間,“這幽山”平均每天接待3名遊客6萬人次,特別是春節第一天的第二天,接待遊客近4萬人次,日均銷售額超過200萬元,均同比增長20%以上,外國遊客佔比超過70%。
注重體驗,提高活動質量。
“這幽山”深知旅遊體驗對文旅專案的重要性,因此在服務方面也毫不遺餘力。 他們提供種類繁多的文化旅遊產品和活動供遊客選擇和體驗,從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到動物互動再到專業表演。 這些文旅產品和活動不僅讓遊客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大自然的樂趣,也讓他們的旅遊體驗更加豐富多彩。
新雪季以來,“此山”先後舉辦了查干湖推介會、南寧推介會、休寧推介會、路線推介會等。
展望未來,劉朝霞介紹,《這座山》將繼續深挖長春文化底蘊,與市文化廣旅局合作,將長春地域文化的屬性挖掘得更深層次,傳播到全國。 商場計畫與當地機構、博物館等機構合作,開展更多文旅專案和活動。
隨著農曆正月十五的臨近,“這座山”還將推出節日巡遊、非遺燒酒製作等活動,讓大家更近距離地參與互動,感受非遺傳統技藝,帶給遊客不一樣的欣賞和體驗感。
“這幽山”的成功,不僅僅是乙個商業專案的成功,更是長春“商貿+文旅”融合時代的縮影。
長春晚報記者 李德清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