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省衛寧縣某副縣長帶工作人員勸阻村民不要給孩子“剃鬚酒”,副鎮長帶人往菜裡撒鹽! (2月1日,紅星新聞)。
人們禮貌交流、稱呼朋友、適度舉行宴會是正常的,這符合中國傳統禮儀,有利於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不過,“小孩子剃光頭”也要辦宴席,這顯然是個花招,有趁機賺錢的嫌疑,背離了“辦宴”的本質,是對宴席的濫用。
雖然看似是個人行為,是村民自己的事情,但因為“禮金”,不僅加重了其他村民的經濟負擔,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產生活,還助長了比較、浪費等不良趨勢,影響了當地形象。
鄉村振興不僅要發展經濟,保護生態環境,還要形成良好的氛圍; 良好的氛圍關係到群眾的幸福,群眾的利益不是小事。
聽說“剃光頭也辦飯”,鎮長聞言感動,趕緊帶領有關人員趕到舉行“宴”的地方勸阻他們,雖然表現出了基層幹部的責任和擔當,但為了整治陋風, 在當地形成和倡導良俗風情,關心群眾的幸福。
然而,在勸阻過程中,由於“溝通不暢”,副市長居然帶領隨行人員在“菜餚”中撒鹽; 雖然一日三餐少不了鹽,但如果過量服用,不僅“菜”會失去應有的味道,而且是不可食用的,必須丟棄。
宴會選單豐富,菜品多,往往需要提前準備; 這樣的伎倆讓“菜”吃不上,讓組織者措手不及,自然達到了“勸阻”的目的; 這種看似高層次的伎倆,很容易就能達到勸阻的效果。
但用這種勸阻方式,不僅加重了組織者的經濟負擔,有浪費食物的嫌疑,還暴露了基層“樸素粗魯”的作風,不僅不能讓組織者認清自己的錯誤,而且不利於良好風俗的形成。
春節將至,外出打工的村民陸續回老家過年。 痛中吸取教訓,要基層基層幹部該行動,該行動就行動,要及時舉辦各類宴會,要對劍說“不”,要擇對策,努力做好好事。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觀念”。 二是要做好基層幹部的榜樣作用。 幹部要帶頭,自覺遵守有關規定,認真“不亂搞”,帶頭“不參加同類宴會”,言出必行,發出強烈的反對訊號。
最後,基層幹部要自覺補短。 毫無疑問,“撒鹽入菜”暴露了基層幹部的“樸素粗魯”作風,他們習慣於面對問題焦急,缺乏應有的耐心,總是想動用手中的權力,忘記了“改風改風”需要很長時間。
為此,基層幹部要學會放眼未來,尊重規律,勤於動腦筋,視群眾為親人,選擇群眾能接受的道路,努力做好好事。
方法決定效果,選擇決定方向,也需要乙個好的方法來勸阻“亂筷”。在菜中加鹽,顯露出“樸素粗魯”的氣氛,傷害了群眾的利益和感情; 希望鎮上和其他基層應該記住:在蔬菜裡撒鹽不是形成良好風俗的選擇。 (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