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農曆新年是乙個期待已久的活動。 新衣、新年問候、除夕大餐,還有那些甜點,都讓夢想成真。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農曆新年似乎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魅力。 這種活潑的儀式感現在看來既繁瑣又不舒服。 為什麼我們對農曆新年的態度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也許我們家鄉的變化可以給我們答案。
家鄉的改變,始於父母的離去。 回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即使是在偏遠的山村,家鄉也是熱鬧的。 媽媽們會精心準備農曆新年用品,幫助鄰居,團聚共度佳節。 然而,隨著父母的相繼離世,家的熱鬧漸漸消失,家鄉變得荒蕪起來。 這種變化,讓人壓抑不住心中的酸澀。
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村民搬出了家鄉,甚至中年單身男子也進城打工。 那些堅守村里的老人不再像以前那樣準備年貨,而是選擇方便的超市購買。 漸漸地,家鄉失去了往日的生機,家家戶戶的新年味道也越來越淡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回老家過年的意願逐漸減弱。
父母的離去,讓他的家鄉變得陌生而荒蕪。 儘管我們想回去參觀,但我們發現我們的家鄉不再是我們熟悉的地方。 烟花的味道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破敗的牆壁和荒涼的街道。 對我們來說,家鄉不再有吸引力。
與家鄉的關係逐漸淡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棄回老家過年。 即使有些人堅持要回去,他們也會發現各種不便和陌生。 家鄉的變化,不僅讓我們感到無助和難過,也讓我們失去了對新年的憧憬和熱情。
家鄉的變遷,不僅讓我們感嘆時間的無情,也讓我們思考人生的變遷。 也許,我們的家鄉不再是我們嚮往的地方,但在我們心中,對家鄉的依戀永遠不會消失。 或許,正如古人所說,“傷歌可以當哭,遠望可以當歸。 “在回憶中,我們能找到家鄉的影子,即使我們不再親臨現場,也能感受到家鄉的溫暖。
家鄉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適應時代的變遷,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或許,春節不再是返老路的唯一方式,我們也可以選擇與親朋好友在城市共度佳節。 歸根結底,無論身在何處,都能感受到一年的溫暖和喜悅。
作者:布衣粗糧注意我的話,走進你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