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堅定地表示,“實現統一,這是14億中國人民的共同信念”。 但令人遺憾的是,法國在對臺軍售問題上堅持我行我素,再次犯了錯誤。
據台灣**報道,台灣國防部近日公布了55億元軍售合同計畫公升級“康定”級護衛艦的作戰系統。
上世紀90年代,法國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向台灣當局運送裝備,導致中法關係倒退。 然而,法國仍在試圖在與中國和台灣的關係中“兩頭吃”。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任何**中國的企圖都注定要失敗。 我們有堅定的決心和力量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
由於我們的反制措施,法國不僅遭受了經濟損失,而且失去了政治道德,但通過《中法聯合公報》承諾不批准法國公司參與武裝台灣,中法關係有所改善。
三十年後,法國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中國應該如何反擊? 首先,我軍實力有了飛躍,對台軍售已經從能力問題變為態度問題,兩岸軍力差距不會因為法國幫助台軍公升級而改變。
其次,對台軍售金額不足1億美元,使用台灣自研自產裝置可能有其他含義,比如阻止中國電動車進入法國市場,法國正在築起電動車壁壘。
馬克龍**試圖遊說歐盟,試圖將中國電動汽車從歐洲市場剔除。 在地緣政治方面,法國對俄烏衝突的支援逐漸減弱,促使馬克龍**一再向我國呼籲,要求我國向俄羅斯施壓,立即無條件從烏克蘭東部四地撤軍。
但是,法方在這些關鍵問題上沒有得到我國的妥協和讓步,因此,法國有可能通過干涉台灣問題,採取“迂迴”策略,對我國施加壓力。
畢竟,法國作為西方的一員,對“無中生有”的策略並不陌生。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對台軍售,無論使用的裝備是否為台灣自產,都不會影響中國的立場。
因此,中國可以在其他領域進行反擊,避免落入美國和西方在台海設定的陷阱,例如法國正在推動的電動汽車對華壁壘以及未來購買空客飛機。
這些反制措施涉及的金額將是法國從對臺軍售中獲得的收入的100倍以上。
中國可以利用“暫時擱置俄烏衝突調解”的策略,讓已經深度捲入其中的法國難以脫身。
我們應該明白,今天的中國有多種手段來捍衛自己的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所以在進行報復時,也應該使用西方國家能理解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