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楊德志將軍應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紅軍老一輩聚會,參加會議的有中國的開國元勳和將領。 晚會當天,楊德志將軍早早到達會場。
儘管他已經80歲了,但他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坐在禮堂的座位上,而是像個軍人一樣站在門口,眼睛盯著遠方,彷彿在等待有人到來。
楊德志的工作人員勸他進場坐下,但楊德志堅持要等。 這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納悶,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將楊德志,究竟是什麼樣的品格,讓他如此重視,才不得不親自出來迎接?
直到那個角色出現,眾人才明白,楊德之正恭敬地等待著他的老首領,享有“大聖”美譽的老將軍李巨奎!
李巨奎和楊德志一樣,都是被***認可的湖南人。 1926年,大革命期間,李巨奎成為國民革命軍戰士,參加了唐聖志麾下的北伐戰爭。
巧合的是,此時**帶著自己的隊伍加入了北伐,李重奎有幸被調到***的團裡,遇見了***。 雖然國民黨名義上討伐軍閥,但很多軍隊還是有軍閥的壞習慣,很多軍官專橫,對士兵發號施令,搞官僚作風,這讓李巨奎深感不滿。
**與士兵們的親密關係,讓李巨奎深深佩服。 **時刻關心士兵,提倡親近士兵,一起吃飯,始終如一地吃飯,溫柔體貼地對待下屬。
這種對下屬的態度,讓李重奎下定決心要跟著***到底。 因此,在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李重奎果斷放棄了國民黨戰士的身份,選擇跟隨***參加平疆起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第一次黨組會議上,李巨奎堅定地表示,他將一輩子跟著黨的步伐走。 在獨立第5師第1團,他用行動履行了自己的誓言。
他從班長一路晉公升為旅長,並參加了文家市、長沙等地的戰鬥。 後來,由於敵我兵力懸殊,**決定率兵到井岡山會師。
李巨奎到井岡山的第一天,**就來給他講課。 ** 講述紅軍士兵"三大規矩"——不求回報,不惜性命,無憂無慮,深深地烙印在李居奎的心裡。
他不僅牢記在心,還得到了***的讚賞和認可。 雖然***從未被人欽佩過"同事關係"以免形成官僚風,但李巨奎作為湖南一流村民,贏得了一流村民的尊敬。
1928年,**率部離開井岡山與紅軍主力會合,**率部留了下來。 然而,敵人卻趁機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進攻"井岡山之戰"於是它爆發了。
在井岡山戰役初期,紅軍面臨巨大困難,黃陽街和八公尺安山的形勢十分嚴峻。 李重奎成功挫敗了敵人在黎平的一波進攻,但很快新的敵人不斷到來,敵人的人數遠遠超過他們。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巨奎率領部下與敵人激戰了四天四夜,他的忍耐力之強,使國民黨反動派深感頭疼。
然而,由於敵我懸殊,**最終決定撤離井岡山。 在撤離過程中,李巨奎承擔了開路的重要任務。 後來,當***和***再次見面時,他提到李巨奎在保衛井岡山時的英勇表現,**立即稱讚他是乙個鐵血湘人,並記住了他。
從那以後,**經常稱他為“我的小傢伙”。
毛公親自接李居奎,想起了這件事,這對李居奎來說無疑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1930年,國民黨反動派視共產黨為眼中釘,發動了三次“圍剿”。
在這三次圍剿中,李巨奎率先衝鋒陷陣,善於運用攻、阻、遊戰等戰術。
由於軍事功績突出,李巨奎於1933年2月被任命為紅一軍第1師師長,紅一師一直是紅一軍的棟樑之柱。 李巨奎上任時,軍團長特意提醒他,如果他在紅一師做得不好,他不會輕易放過他。
不過,李巨奎很快就給出了滿意的答案。
李巨奎在第四次“反圍剿”戰役中表現突出,他以“全師統包抄”的戰術,在大龍平成功殲滅了敵乙個師和乙個旅,俘虜了敵師長李明。
這個戰績可謂是壓倒性的勝利,紅一軍政委也非常興奮,甚至高喊“紅軍萬歲”。 然而,由於王明“左”錯誤的影響,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行動中暴露出嚴重問題,最終以失敗告終,不得不開始長征。
長征開始前,**任命李巨奎的部隊為先鋒隊,負責開路和掩護主力。 李巨奎不負使命,率兵走大路,鑽小路,甚至翻山過河,一路到吳江,最後還是被洶湧澎湃的河水擋住了。
面對吳江和敵人的雙重堵塞,以及國民黨軍隊的瘋狂追擊,李巨奎果斷下達了強行渡吳江的命令。 由於艦船被敵人奪走,己方缺乏建橋工程師,李巨奎一著急,指示楊德志用竹筏架橋,同時不顧炮火的危險,親自組織部隊在戰場上進行速攻, 最後成功渡過吳江。
他率兵渡過吳江後,馬不停蹄地向遵義進軍。 敵人沒有想到,紅軍竟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渡過吳江。 李重奎、楊德智等人從天而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遵義城,為召開遵義會議奠定了基礎。
遵義會議是人民生活的轉折點,正是在這次會議上確立了第一黨主導的政治局面,後來誕生了輝煌的革命事業。
因此,**非常重視並感謝開通了遵義市道路的同鄉李巨奎。
赤水四渡之戰後,紅軍在大轉移過程中面臨最危險的生死封鎖——大渡河。 大渡河是長江的重要支流,水流湍急,波濤洶湧,故被稱為自然險境。
特別是在安順油田的路段,無法保證乘船安全通行。 據說太平天國的石大愷曾經在這裡被大渡河堵住,最終導致全軍全軍覆沒。
因此,蔣介石知道紅軍的開路部隊已經到達大渡河,就調集重兵,企圖一舉殲滅紅軍,讓他們永遠留在大渡河上。 然而,紅軍並沒有被這個困難嚇倒,他們勇敢地向前邁進,最終成功地渡過了大渡河,繼續前進。
生死攸關的大渡河,勇士們的決戰戰場。 面對強行渡河的任務,**特意挑選了成功渡吳江的李巨奎。 肩負重任,幸好天無邊際,李巨奎從敵人手中搶走了兩艘小船,與楊德志一起,挑選了十七名精銳戰士,賦予了他們不平凡的使命。
時間緊迫,戰士們已經就位,第二天他們開始了英勇的戰鬥。 戰士們登船後,李巨奎指揮楊德志提供掩護,神槍手趙章城的精確炮擊壓制住了敵人的進攻。
炮彈在戰士們周圍響起,巨大的海浪瘋狂地拍打在他們的臉上。 但他們沒有退縮,勇敢地向前邁進。 大渡河的生與死,他們的身影,永遠載入史冊。
在強行渡河的戰鬥中,司令員李巨奎不敢有絲毫鬆懈,他密切關注戰場動態,巧妙地安排好進攻和壓制的時間,全力以赴保護渡河群眾。
在這場危險的戰鬥中,在李重奎的精心部署下,十七名戰士成功登陸對岸,迅速占領了敵人的陣地,打破了紅軍的防禦"鬼門關上了"。
這一戰之後,李巨奎聲名鵲起,紅一軍團也聲名鵲起。 讚美他"開拓者",對紅1團讚不絕口。而楊德志自豪地說,這一切都是"師長領導得很好"。
不過,在後來的記載中,李巨奎的名字很少出現,這是因為他性格低調,從不自吹自擂,始終保持謙虛。
楊德志曾一度對李巨奎感到不公,但在李巨奎看來,那場戰鬥中最重要的不是個人得失,而是紅軍的鬥志。 多年以後,我們的名字可能會被遺忘,但精神將永遠存在。
李重奎文武功高,不為榮辱所震撼。 然而,即使是這樣乙個強者,也有在戰鬥中失敗的時候。 1936年10月,**下令實施寧夏戰役計畫,李巨奎的渡河部隊改為西路軍,向西渡黃河,在甘肅、青海被“馬家軍”和十萬“民兵團”追擊攔截。
由於敵我兵差距大,西路軍最終被殲滅,李巨奎被迫偽裝成乞丐,一路乞討,歷經艱辛,到達陝北,歸隊。
他曾經對自己的失敗感到深深的懊悔,但當他再次看到***時,他從**的解脫中受益匪淺。 主席的話:“怎麼會有持續的勝利? 即使你被打敗了,你也是光榮的,你不必擔心! ”
這給了他很大的鼓勵。 他總結了失敗的教訓,更加沉著地面對挫折,並意識到了乙個真正的將軍應該具備的品質。 不久之後,抗日戰爭爆發,在經歷了失敗之後,他在戰爭中表現得更加穩健。
1938年神頭嶺戰役,他和陳庚等人採取“強力縮水、以石塊扔雞蛋”的戰術,成功殲滅日軍1500人。
這種戰術被譽為“一流的游擊戰術”,深受日軍的憎恨。
在山西東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北部,李巨奎率軍與日軍進行了艱苦的戰鬥。 面對日軍“三燈”“大掃蕩”等戰術,抗日根據地一度陷入困境。
但是,在這個困難時期,李巨奎堅決貫徹“精簡軍隊”的做法,精簡機關人員,提高工作效率,把群眾中的一些人員和群眾一起發展生產,充分調動了根據地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1942年,日軍分14條路線進攻太越地區時,李巨奎夫婦進一步完善了軍民聯軍的戰術。 他廣泛動員人民,發動伏擊戰、地雷戰,實施“清荒空室”戰略,切斷敵人的糧食彈藥供應,最終打敗了強大的日軍。
太越地區軍民所採取的戰術,得到了延安的高度讚揚,被譽為“太越抗日根據地的一面旗幟”,李巨奎的貢獻自然不容忽視。
隨著作戰思路的拓寬,李巨奎不再侷限於一線作戰,必要時會承擔後勤補給工作。 解放戰爭期間,他負責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的後勤和補給。
李巨奎將軍是真正的“將軍聖人”,他堅信“能文明、能動用武力,不為榮辱所震撼”的原則。他不僅精通軍事戰略,而且在後勤方面也有深厚的造詣。
他的謙遜和才華使他在擔任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副參謀長期間成功地負責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後勤保障工作。 他被親切地稱為“物流之王”和“石油之王”。
他的出色表現,使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政委對他讚不絕口,使他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要人物。
**和李重奎在朝鮮戰場上遇到了困難,他們對於如何保證後勤物資的運輸感到困惑。 **一向是直率易怒的人,他甚至直接威脅李巨奎,如果後勤跟不上,就跟他算賬。
李巨奎雖然感到壓力,但還是倔強地去尋找解決辦法。 他意識到美國空軍擁有絕對的制空權,經常轟炸志願軍的後勤運輸路線,導致補給品被毀。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李巨奎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乙個巧妙的方案。 他計畫在運輸線沿線設立多個防控哨所,監視敵人的機動方向,並結合防空哨所的監視調整運輸工作。
他還採取了“梯隊儲備”物資的方法,以應對可能的短缺。 雖然這是乙個艱難的決定,但李巨奎認為這是保護後勤和確保戰爭勝利的必要步驟。
敵機出動後,防空哨所立即拉響警報,地面運輸部隊根據敵機動向立即進行掩護。 從那時起,物質破壞事件的數量大大減少。
美軍無法摧毀志願軍的後勤保障,於是他們開始了晝夜封鎖,導致志願軍無法生火做飯。 這是乙個嚴冬,沒有食物怎麼能戰鬥?
這時,“物流之王”李巨奎想出了乙個聰明的方案——用炒麵當乾糧。 他的建議得到了***和***的認可。 於是,在朝鮮戰場的後方,出現了“家家做炒麵”的壯觀場面。
在不到乙個月的時間裡,第一批400萬斤炒麵送到了志願軍手中,解決了燃眉之急,為後來的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中國“石油大王”、“物流大王”李巨奎曾接受中國石油工業部的任命,帶領人們到艱苦的西北地區開發油田,成功開發了克拉瑪依油田、玉門油田、大慶油田等。
由於忙於石油開發,李巨奎錯過了1955年開國將軍銜授予儀式,導致他的頭銜被擱置到1958年。
楊德志得知此事後,對李巨奎感到不公,認為應該授予他將軍軍銜。
李巨奎雖然功勳很大,但沒能獲得稱號,因為他的戰功略遜於將領的標準。 他將注意力轉移到物流上,他的功績減少了。 不過,他並沒有把軍銜放在心上,而是鼓勵好友楊德志不要過分追求名聲。
李巨奎的寬廣胸懷令人欽佩,楊德之對他深表敬意。 1991年,楊德志得知老領導李居奎也要參加晚會後,不顧工作人員的阻撓,親自到門口迎接。
兩位久違的老戰友,時隔多年再次相見,激動不已,在門口握手交談。 這一刻,眾人恍然大悟,原來楊德志將軍執意要親自問候被譽為“將軍聖人”的老將軍李巨奎,他的威望和威望,以及他在戰爭年代英勇的表現,足以讓同為將軍的楊德志將軍,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