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劇老將王培玉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知道,除了京劇圈,她現在在年輕人中也頗有名氣。
作為京劇第一位女性老手,她為弘揚京劇文化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這也讓她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王培玉出生在蘇州,小時候的她,穿得不像現在這樣中性,穿著裙子,扎著辮子,看起來和普通女孩沒什麼兩樣。
但誰也不會想到,眼前的這個小女孩,長大後會打扮得留著長鬍子走上舞台,唱出舊生活。 起初,她的父母真的很想訓練她的藝術,但他們沒想到乙個笑話會改變她的一生。
因為她出生在蘇州,所以她首先開始學習蘇州平丹,而王培玉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展現了她的藝術天賦。 她似乎天生就有這個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她已經熟練地練習了她的技術。
父母對此非常高興,認為她是從事藝術的好苗子,除了蘇州平丹,他們還給女兒報了琵琶等練習班,打算在聲樂方面培養女兒。
王沛玉也沒有辜負她的期望8歲時,憑藉歌曲《新花木蘭辭》獲得丹平大賽特等獎。
就在父母以為女兒可以成為琵琶彈唱的優雅女子時,王沛玉卻把自己的命運轉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王培玉的舅舅是持票人,不僅愛聽京劇,還彈唱幾句。 當他聽說王沛玉的說唱天賦時,他感到驕傲,忍不住想調侃她
“平丹好好唱不了什麼,京劇要是能唱好,那真的很厲害。 ”
她這話一出,王佩玉的倔強脾氣就上來了,她不得不向舅舅證明自己的實力。 從那時起,她一直在叔叔的指導下學習京劇。
沒想到王沛宇在這方面的天賦真的很好,但沒過幾天就唱得相當火爆。 從此,王培玉走上了京劇之路。
光有天賦是不夠的,沒有名師有天賦也沒用,而就在這時,她遇到了第乙個恩人範詩仁。 他尖銳地指出王培玉是唱老學生的素材。
於是王佩玉脫下紅裙,開始學唱老學生。
因為之前學過平潭,王培玉沒有基本的戲劇功底,那時候已經十幾歲了,骨頭硬了,再練基本功就很難了。 每次按腿,她都疼,想想都心有餘悸。 但王沛宇努力堅持,從不退縮。
14歲那年,在父母的鼓勵下,她決定報考上海戲曲學院,但報名時卻被拒絕了。
但看到王沛玉的優秀天賦後,他們不忍心耽誤這麼好的苗子,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為她破例,讓她進入學院繼續深造。
成功錄取後,她師從豫派繼承人王思濟,成為豫派的***
在名師的教導下,王培玉的進步越來越快,15歲的她就用一句“溫照關”驚豔了所有人。
這場戲本來是梅寶玖先生表演的,但演出當天,年邁的梅寶玖意外病倒,無法到場演出。
這時,王思基決定大膽使用王培玉,讓她暫時扮演這個角色。 對於默默無聞的歌劇後輩來說,能與各類大佬同台演出,是莫大的榮幸,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雖然她的唱功與前輩相比還有些稚嫩,但王沛玉一點也不害怕,把這次演出完成得非常好。
大家都對這個新人的才華感到驚喜,就連梅寶九先生本人也對她讚不絕口,對她評價很高。 3年後,當王培玉再次演唱這齣戲時,京劇大師譚元壽也吝嗇地稱讚他,說他有孟曉東的氣勢。
從這些老前輩的讚美中可以看出,王培玉確實是乙個在京劇中很有天賦的人,所以對她寄予厚望。
而王沛玉也辜負了這份信任,20歲那年,她就拿下了京劇界所有的獎牌,從長遠來看,未來是無限的。
此外,梅寶九先生還向她介紹了自己驕傲的**胡文閣,希望能促成一段美好的婚姻。 兩人都是優秀的新生代劇演員,如果能在一起,確實會成為好故事。
但這種事情是不能勉強的,他們都沒有那種意圖,最後他們只是成為好朋友。 現在王沛宇好像有家之地,沒人知道物件是誰。
年僅26歲的年紀,年輕的王培玉已經成功擔任了京劇團團長,她還是第乙個擔任如此年輕劇團團長的人,無數人對她投來了羨慕的目光。
但她並不滿足於此,年輕的精神讓她做出了乙個大膽的決定:離開劇團,開始自己的事業。
很多人都想盡辦法勸阻她,但她年輕有朝氣,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她覺得以自己的能力,一定能闖出天地。
但她忽略了乙個問題,現在京劇走下坡路,市場低迷,京劇要靠唱歌商業化真的很難。 再加上她的性格,凡事都要求做到最好,在服裝、道具等用品上花了很多錢,光是成本就讓她不知所措。
這幾年,她不僅賺不到多少錢,還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這對這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來說是乙個很大的打擊,王培玉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
為了謀生,她只能回到原來的崗位,繼續灰溜溜地工作。 她不敢再折騰了,收斂了自己的鋒芒,繼續和劇團一起演出。
從那以後,她深深地意識到乙個問題,京劇的觀眾太少了,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現在對她感興趣的人很少。 雖然看似每天都忙於演出,但京劇並不像她看到的那麼火,她對自己一直處於的舒適區感到困惑。
從此,如何成功讓京劇回歸大眾,就成了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為了推廣京劇,她千方百計,最終將目光投向了年輕人。
之後,她開始頻繁出現在各種綜藝節目中,用年輕人喜歡增加她**的方式,很快就收穫了一大批粉絲。
雖然年輕人對京劇不是很感興趣,但一直很欣賞有才華、有實力的人,她藉此機會有意識地普及一些京劇知識,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京劇。
但隨著她人氣的提高,大眾對她的評價逐漸變得兩極分化。
有人認為,她是在積極弘揚京劇文化,是青年戲劇人的榜樣。 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她只是通過京劇賺錢,卻沒有履行自己推廣京劇的職責。 很多人只是喜歡她,但對京劇不感興趣。
就在雙方爭吵的時候,王培玉的一句話,又把她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創辦德韻社取得巨大成功後,一向非常喜歡京劇的郭德綱創辦了麒麟戲社,收穫了不少喜愛。
這時,有人問,相聲出身的郭德綱京劇水平如何? 王沛玉毫不留情地回答“他根本不懂京劇,也就是持票人的水平。 ”
這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這種高尚的評價讓人覺得她看不起郭德綱,甚至被認為是心胸狹隘。
但郭德綱只是淡淡的回答:我無意為春天而戰。
這讓王培玉的言論有些酸澀。
論實力,郭德綱的水平確實不專業,但是在他的號召下,麒麟社確實讓更多人願意走進劇院聽戲,其中不乏年輕人。
王培玉說的或許是真的,但另乙個事實是,麒麟戲團是京劇團中唯一乙個能自己承擔盈虧的,這說明老百姓願意花錢看,京劇市場已經開啟了。
但這並不是說王沛宇推廣京劇的努力全是錯的,其目的是一樣的,那就是推廣戲曲,弘揚戲曲文化。
只是兩個人的理念不同,導致了分歧。
其實他們用的也是一樣的方法,那就是先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然後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宣傳這部劇。
但郭德綱為什麼會成功呢? 不是因為他出名,而是他夠粗俗。
京劇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春天白雪皚皚,歌聲高低低。 如果你不了解文化的微妙之處,你怎麼能推廣它? 畢竟,志存高遠的人仍然是少數。
雖然年輕人中有很多藝術愛好者,但他們追求的卻是一門新藝術,與它相比,戲曲有點“土”。大多數年輕人直接說“醜”,而且節奏太慢,讓習慣了快節奏生活的年輕人沒有時間欣賞這種事情。
京劇的推廣不應該被擱置,而應該帶給大眾欣賞。 王佩玉做到了這一點,她一直在以各種方式向大家展示京劇的魅力。
但方式錯了,要想讓更多的人接受京劇,不應該要求觀眾提高口味,而是要讓京劇適應大眾的口味。
要傳承優秀的戲曲文化,像王沛玉這樣的天才演員是不可或缺的,但要宣傳推廣戲曲,顯然她不是很成功,也不如郭德綱這個外行。
但無論如何,她為京劇付出的努力是不容忽視的,雖然她的水平還沒有達到一致認可的程度,但她也是眾多年輕戲曲演員中的佼佼者。
做好戲曲傳承,唱好戲,是她對京劇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