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人民群眾千百年來抗病養生的實踐經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醫的辨證和治療是一切的基本規律,不僅要看到一種疾病可以有不同的證候,還要看到不同的病症在整個病程中可能有相同的證候,所以中醫的辨證是以證候為治規律的, 不以疾病為靶點。
“同病同治”是指同一種疾病,由於發病時間、部位和患者機體反應性不同,或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以症狀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
“不同疾病,同一種治療方法”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同一症候群,因此採用相同的方法**。
然而,在疾病發展的同一階段,不同的醫生可能會開出不同的處方,這對理解中醫是乙個挑戰,造成了“難以識別”的局面。
事實上,在中醫中,“證候”的概念是對發病機制性質的概括,如**、病位、病害性質、病程中某一階段的病態等。 例如,如果脾胃虛弱,則疾病位於脾胃,疾病虛弱。 證候是發病機制的泛化,發病機制是證候的內在本質,證候反映的是疾病的好壞,把握“好壞”是乙個複雜而深刻的過程,因此將“證候”與“病”聯絡起來確實是“難”的,例如,“病症模組”相關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應用於中醫的“證候”。
為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這一關聯系統,研究人員提出了中醫網路醫學的理論和方法,並認為中醫臨床辨證治療中的“正確醫學”可以通過人體蛋白質相互作用及其拓撲關係來解釋。 在這種方法中,研究者更關注“證候”而不是疾病,這也與中醫自身根據證候表型鑑別和治療證候的做法是一致的。
拓撲和拓撲關係。
拓撲學的定義是將各種物體的位置表示為抽象位置,在網路中,拓撲學生動地描述了網路的排列和位置,包括各個點和點的相互關係。 拓撲學並不關心事物的細節或彼此之間的比例,而只是在討論的範圍內表示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而這些事物之間的關係則用圖表來表示。
拓撲關係是指滿足拓撲幾何原理的空間資料之間的關係。 即點、弧、多邊形所表示的實體之間的鄰接、關聯、包含和連通性,以及圖形元素之間的空間連線和鄰接性,不考慮具體位置。
本研究還有兩個相關的概念: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和網路醫學,進一步說明了拓撲關係與中醫證候區分治療的關係。
蛋白質相互作用是蛋白質節點的網路,它們以物理方式相互作用和連線。
另一方面,網路醫學使用蛋白質相互作用來揭示疾病和藥物模式之間的相關聯絡。 網路醫學表明,疾病相關蛋白在相互作用中傾向於形成區域性聚類模組,當兩個疾病模組之間的網路距離較短時,意味著兩者之間存在共病現象。 此外,網路醫學的建立也有助於提高藥物的療效,分析一組藥物之間的共同作用機制,開發藥物的新作用和新方法。
首先,研究人員試圖使用表型來描述中藥的適應症和療效,即人類蛋白質相互作用模式的模式。 中醫的辨證和治療、不同病症的治療、同一病症的治療,均以中醫證候表型、整體觀、個體化為原則,結合證候表型中的疾病分類學和蛋白基因關聯資料,以及臨床驗證,作為進一步研究其關係的理論依據和支援。
因此,研究人員依靠模式和基因關聯資料來識別與各種症候群相關的基因,並將這些基因對映到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中的相應蛋白質分子。
研究表明,兩種症候群的常見疾病數量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模組之間的平均網路距離呈負相關,提示症候群模組之間的網路距離越近,兩種症候群模組在疾病中的共現程度越高,它們在生物學上越相似。
例如,發燒和腹瀉症狀之間的網路距離為 125,遠低於2的平均水平01;結果,這兩種症狀的合併症數量達到1278例,遠高於236例的平均水平。 這與該病的病理生理學、臨床表現、體徵、實驗室檢查等相符,許多疾病可同時出現腹瀉和發熱,如炎症性胃腸道疾病、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相反,眼痛和厭食症的網路距離更大(2.)91),因此他們的合併症僅為13。
為了進一步驗證網路距離是否具有臨床意義,我們以“發燒”症狀為例,探討針對該症狀的有效藥物。
中藥寅咫呤與“發熱”症狀相關蛋白模組的接近z評分為-432.接近z評分的高負網路意味著該藥物對減輕發熱症狀有明顯作用。 銀猜胡具有清虛熱、祛疳熱的作用,用於陰虛熱、骨蒸潮熱、小兒下疳熱。 臨床上常用於發熱,也常用於減少發熱後的體溫過低和潮熱。
接近 Z 分數為 -282軟木,具有清熱、祛火、解蒸、解毒、焉瘡的作用,可用於**傳染病,有效成分為小檗鹼,具有消炎、解熱作用。
反之,一些在“熱”模組中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中藥,網路距離較遠,如川武,其z-score為177,表示川武發熱症狀無改善,也符合川武的藥理作用。 在中醫證候網路上,傳武更接近“痛”,z評分為125、其抗炎、鎮痛、抗腫瘤作用與現代藥理學研究一致。
在這項試驗中,研究人員將接受大頭白朮(病例組)的食慾不振患者與未接受大頭白朮的患者(對照組)進行了比較。 研究發現,大白朮可顯著改善食慾不振患者的症狀。
網路鄰近性顯示,大白朮蛋白靶點與厭食症狀模組的z-score為-245、即白朮 蒼朮對改善食慾有一定的作用,與上述結果相比可以看出:網路距離可以更準確**藥物之間的效果評價。
綜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從複雜的網路和系統的角度對中醫原理進行現代科學解釋,並通過結合真實的臨床資料來論證網路醫療框架的有效性。 基於中藥靶點與證候的關聯,研究人員在人體蛋白質相互作用網路上構建了拓撲關係,構建了中藥原理的新研究模型,成為中藥藥理研究的風向標。 但是,我們必須遵循中醫規律,不能脫離中醫理論,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運用現代生物學研究方法,揭開中醫治療的奧秘,拓展中醫藥的使用空間,用現代語言解釋中醫。 中醫辯證法,同治不同病、同病異治有蛋白質相互作用和網路醫學的共同研究支撐,證候是本病的內在本質,把證鑑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