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彭先生故居陳列室裡,擺放著一張彭先生1958年的“返鄉照”,這是曙光公社黨委書記楊芳廷歷經20年風雨儲存下來的。 多年後,面對這張“返鄉照”,楊芳婷還是感慨萬千1958年冬天,彭先生回到家鄉視察現場,至今仍歷歷在目。
1958年12月16日清晨,大雪停了,久違的陽光倒映在凍土上,閃耀著銀光。 這一年,楊芳婷只有28歲,是個大忙人,早上7點到公社鐵廠,8點到南田水庫施工現場。 這時,只見公社的通訊員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遠遠地喊道:“楊書記! 楊書記! 省委書記周打電話**來找你! ”
省委書記直接打電話**找公社書記當然不尋常,但楊芳亭並沒有想太多,因為省委書記周小舟的故鄉黃景平在他的管轄之下,周周書記在找自己,大概是家裡有事要處理。 楊芳婷趕回公社,周小舟告訴楊芳婷,上午10點左右有**的村長來了。 這個訊息對於楊芳婷來說實在是來得太突然了,他來不及做任何準備,就把圍裙繫在腰間,拍了拍褲腿上的泥土,在黃京平的街道上等著。
10點剛過,通往黃景平的路上塵土飛揚,一輛灰藍色的轎車開了過來,後面跟著一輛吉普車。 兩輛車幾乎同時停了下來,省委書記周小舟第乙個跳落車,緊接著,乙個高大魁梧的陌生人出現在楊芳亭的面前。 周小舟連忙把楊芳亭拉到陌生人面前,介紹這是彭先生。楊芳亭已經28歲了,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官員,心都快要跳出胸膛了。 還沒等楊芳婷放慢腳步,彭總的大手就熱情地握著楊芳婷的手,周小舟的聲音在他耳邊響起:“這位是公社黨委書記楊芳婷。 ”
彭先生一行人落車後,直奔周小舟家,楊芳婷緊跟在周小舟身後。 一路上,彭先生看到乙個衣衫襤褸的孩子走在路上,他俯下身子摸了摸孩子的衣服,親切地問他吃飽了嗎,冷不冷? 雖然話不多,卻浸透著一種愛的氣息。 當他即將到達周小舟家時,彭先生問楊芳婷,湘鄉鄉的乙個大地主在土地改革期間被打壓了嗎? 楊芳婷說,被壓制住了。
在周小舟家吃過午飯後,彭先生想按計畫參觀煉鐵廠,在去煉鐵廠的路上,彭先生拉著楊芳婷問道:“同學們都集中在學校了嗎? 得到否定的回答後,他說:“不如在家照顧好好丫頭。 他一路輕鬆的說著,不知不覺中,他就到了煉鐵廠。 剛進廠的時候,不知道是誰買了一千個鞭炮放起來的。 彭先生的臉色頓時變得嚴肅起來,他轉過頭瞪了楊芳亭一眼,道:“我還沒死,你放什麼鞭炮。 ”
下午4點多,彭先生離開黃井平,回到了老家彭無師家。 **1898年出生於彭家衛子的乙個中下農家庭,一家八口住在幾間茅草屋裡,靠在**畝貧瘠的山地裡種植棕櫚樹、茶葉、冷杉、竹子、棉花、紅薯等農作物,勉強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 10歲那年,家裡的生計被徹底切斷,他帶著二哥出去當花童,然後去富農家放牛,在煤窯裡做童工。 這種被壓迫的經歷催生了與富人作鬥爭,幫助窮人,為窮人尋找出路的想法。
15歲那年,**參加了餓民自發鬧事,吃了牛排,於是被團防局抓捕。 五叔賣了一頭小豬,給了***作為旅費,逃到湘陰縣的西林衛,當了兩年工人。 不出所料,工人仍然是一群被剝削的窮人。 所謂洞庭湖,就是湖南大公尺倉庫,就是這些堤防工人的血汗血肉的積澱。1916年,17歲的***加入湖南軍隊,開始了他的騎兵生涯。
在湖南軍當兵期間,**因殺害惡霸地主歐勝琴而被通緝,回到家鄉務農,後來考入湖南軍官武術館,畢業後回到湖南軍。 之後,**也回家過一次,也就是父親去世了,他回家慰問,順便給天花重病的黃公洛找了個醫生。 當時,已經是湖南軍營長的***帶回了600多塊錢,除了一部分給弟弟,剩下的都用來給黃公珞治病,買糧食救濟貧困村民。
轉眼間,彭先生已經離開家鄉30多年了。 他十分關心老百姓的生活和生產條件,所到之處,他都打聽寒暖,摸摸老人和兒童的鋪子,嚐嚐他們吃喝的。 彭先生的家鄉一帶曾經是著名的乾旱地區,飲用水必須從遠處的池塘裡取水。
1957年,當全國許多地方出現水利大修熱潮時,他給家鄉的幹部寫了一封信,建議在烏石峰下的南木衝建水庫。 因為小時候,他經常在那裡放牛砍柴,沖水裡的泉水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到家鄉後,彭先生非常關心水庫的建設,得知水庫開工後,非常高興,立即捐款500元表示支援。 1961年回老家考察時,也去視察水庫,建議大隊組織勞力拓寬大壩地基,在水庫養魚,又拿出300元給大隊買魚苗。
在考察完彭在烏石的家後,彭先生回到了黃井平,專程前往煉鐵廠與工人們共進午餐。 那天,工廠前草坪上有30多張桌子,每張桌子上都擺滿了豬肉,比平時的飯菜豐富多了。 彭先生一口飯,就端著碗離開了餐桌,走到其他桌子上,乙個個問工人,這樣的飯乙個月能吃多少頓飯。
臨走前,彭總與大家合影留念,留下了這張珍貴的“返鄉照”。 這個**是楊芳婷存放在長沙姐姐家的,後來又被拿了回來,用層層油布和塑料薄膜包好,放在豬樓茅草屋的屋簷下就這樣,冬去春十幾年,終於儲存完好。
離開家鄉時,吳石彭家的村民偷偷給彭先生送了一罐蜂蜜,他回京了解後,立即給生產組寄錢,寫了一封信,說:
“幾周後,當我回到北京的家時,我發現你給了我乙個裝蜂蜜的瓷罐。 這是烏師大隊全體人民的勞動成果。 我沒有為中國人民和我的鄰居做出多少貢獻,我對此深感慚愧。 原品計畫退貨,不方便張貼,約30元,請查驗交給大隊投入副業生產。 ”1961年12月,彭先生再次回到湘潭進行農村調查。 在寒冷的冬天,彭先生穿著一套舊的綠色軍士棉衣服和褲子,袖口上有幾個補丁。 隨從見他有些冷,便問道:“你老爺子穿得這麼樸素單薄,到底有多少暖和? 彭先生笑著說:“你還覺得我穿得不好,這怎麼了,我和外國朋友見面,我不也穿這套西裝嗎! 你穿的和我想要的一樣,不是嗎? 聽了彭先生的話,隨行人員頗為尷尬,不好意思地說:“你比我大了將近四十歲,當然是怕冷的老頭子,我現在也冷了,想請假去買明天下午穿的衣服! ”
12月14日,彭先生在和嶺大隊吃午飯,準備了公尺飯和紅薯。 彭先生不吃公尺飯,他擅長燉紅薯,大隊的幹部知道他是在想節省細糧,於是提出不要讓老人們吃紅薯,他笑著說:“這還是高檔的午餐! 在北京吃飯對我來說並不容易。 ”
午飯後,彭先生走進一位佃農老人的家。 彭先生笑了笑,問道:“你老爺子姓什麼? 老爺子見高官到家,臉上帶著春風說:“我姓李。 彭先生幽默地說“哇! 你姓李,我姓羅,你我都是驢騾(湘方言驢李音),我們都是一家人! ”為了不驚動群眾,彭先生自稱姓羅。
彭先生又問:“你多大了? 李老爺子說他已經66歲了。 彭先生說:“我今年63歲,你我是好兄弟。 老爺子笑了,皺了一層又一層,急忙請客人進屋坐下。 走進李老爺子家的門,彭先生打量著每個房間和用具,問了又問,一絲不苟,就像在戰場上視察地形、指揮作戰一樣。 一些老式的農具,彭先生很熟悉,和他小時候不顧家鄉時用的一模一樣。
坐在大廳裡,彭先生、李先生和家人聊得越來越多,問長短的問題,問寒暖的問題,有說有笑。 李老爺子突然問道“外面的謠言已經傳開了,說彭元帥進鄉了,你知道軍銜嗎? ”彭先生接過老人的話,說得很緊“我是彭元帥,進鄉了,不和大家一樣嗎? 平民! ”老人不好意思,說:“我真的瞎了。 彭先生笑著說:“不是我瞎了,我是認真的。 我從小就是柴火棍,普通人和你一樣,都是農民,住在烏石村下。 正如我一開始說的,我和你是一家人!沒錯。 以後見面的機會會比較多,我去上議院看看,免得耽誤你。 說完,他就和李家告別了。
彭先生一路大步走著,看完這所房子,離開那所房子後,精神抖擻。 有時邊走邊開玩笑,走在一戶人家門前,彭先生對隨行人員說了一句湘潭話:“去東屋,串西屋,日子哈哈!白天四處走動,晚上修補胯部!說完,他怕大家聽不懂,於是也解釋道:“去東屋,西屋就是要扛個'竹腦殼'。 “竹腦殼”是封建迷信的卦象。 攜帶竹骷髏頭的人,就是製作大卦的人。 在舊社會,這種人拎著包,換取一點錢和公尺來維持生計。 大家都笑了。
走到乙個大房子的池塘邊,彭先生領著大家進了一間橫著的房子,正好是廚房,爐子上的蓋子很緊,彭先生開啟鍋蓋,只見鍋裡有大半個黑綠糊糊的糊狀物。 侍衛景熙珍是北方人,也想不通是什麼,就用鏟子挖了出來嘗了嘗。 彭先生盯著他的神態,問道:“怎麼樣?景熙珍道:“是糊狀湯,草色,味苦。 彭先生仔細問了店主,才知道是細麩、蔬菜和可食用的雜草。 他突然感到沉重和悲傷,離開了家。
回到住處,他召開了一次會員大會,他說:“我乞討食物,我餓了,但那是舊社會。 既然我們是自己家的主人,就應該抓住機會開墾荒地種糧食,生產自救,把窮隊變成富隊,再也不用挨餓了。 ”
彭老始終是農民的兒子,對故鄉有一種懷念之情,看到村民們過著艱苦的生活,他也非常難過。 為了幫助群眾解決溫飽問題,他帶領侄子和衛兵克服重重障礙,在農民起義軍訓練和練習武術的黃泥大坪耕種土地。 在家鄉乙個多月的時間裡,彭先生接待了2000多名來訪者,深入7個公社10多個大隊進行調查,寫下了《烏石公社烏石大隊調查資料》《湘潭縣烏石公社金星大隊今年全面增產》等5份調查報告。 《湘潭縣無石公社金星、新平、烏石大隊工匠》、《湘潭縣華市區黃景平市場》等5份調查報告。那家招待所的接待室裡,沒有爐子,更沒有取暖裝置,六歲多的彭先生一度因疲勞而生病,但他從未動搖過。
回到家鄉時,彭先生曾向很多人講述過這件事他想在家鄉當農民,一年為生產隊工作100天。 他也有回老家養鴨子的想法,和烏師大隊黨支部書記閻瑞林商量了一下這個計畫,想請旅幫子蓋幾棟房子。 他甚至想包乙個生產隊,他說:“給我乙個旅或生產隊,我可以下三年的軍令。 ”
由於種種原因,彭先生回老家參與生產勞動的願望無法實現,於是提出用錢代替工作,每年投資100元。 從1962年到1964年,彭先生每年寄100元。 1965年,他去了西南的“三線”,匯款中斷了。 1979年,按照彭先生的意願,蒲安秀在去世前的10年裡支付了1000元的投資金。
彭先生病重時,曾對侄孫女說:“我死後,把骨灰送回家,在上面種一棵果樹,骨灰可以當肥料報答家鄉。 1998年10月24日,在彭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第一任銅像矗立在烏石峰下的臥虎山上。 人民的兒子***回到了他出生和長大的祖國,回到了祖國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