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2023年人壽保險產品的通知》,表揚9家保險公司在豐富養老健康保險供給、服務鄉村振興建設、普惠保險、滿足老人、兒童等特殊群體保障需求等方面表現突出。 同時,有14家公司因未能遵守“報銀一體化”、產品管理不力、精算假設不謹慎、報告不規範等問題受到批評。
這是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一次小小的考驗。 年度監管工作會議以來,金融監管如何“長牙長刺”,如何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從知識到行動,逐步完成環節。
供應是加分項
上榜的9家保險公司,除了泰康人壽、農銀人壽、中郵人壽保險外,主要有五大保險公司的人壽保險或健康保險公司。
其實,列出的方向都是國家的戰略方向,或者說是保險業一直被賦予的社會責任。 此次“五大文章”中提到的五大金融方向涉及養老金融和普惠金融,投射出乙個明確無誤的訊號。 鄉村振興無疑是一項長期戰略,鄉村市場之間的振興和資源排程是無可替代的。
保險市場近年來遇到的問題,歸根結底是野蠻增長時代產生的大規模同質化競爭,不適合新時代,無法快速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保險公司也在積極調整和轉型,但面對短期的市場生存壓力,規模仍是佔據心智的主導方式。
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要形成供給側的突破口,要在量化層面形成巨大的保險產品供給。 人工智慧模型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當資料足夠多,算力足夠強的時候,就能形成毀滅性的進化。
“報紙和銀行的統一”。
該表揚的,批評該批評的。在暴露的問題中,“報紙和銀行的統一”被放在首位。 去年下半年以來,銀保渠道降費,“報銀一體化”成為監管的起點。
在合作模式中,保險公司看重增加收益,希望衝刺規模,因此利潤基本被渠道優勢的銀行拿走,形成了行業內眾所周知的增收不增利的病。 在競爭紅海中,中小保險公司和問題保險公司紛紛給予飲用解渴等銷售費用,遠超產品備案水平,報表線不一致,形成“成本差異”的嚴重風險。
因此,一方面,增收不增利是一回事,另一方面,這樣的銷售模式使激勵方式大大異化,虛假保險、虛假費用滋生,黑灰產業的中介和組織也蔓延開來,使整個行業陷入泥潭。 這自然是高質量發展的桎梏之一。
嚴格“報銀一體化”,從小事上說,是推動我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從很大程度上講,這是當前金融監管力度的應有之義。 畢竟習慣的“秩序”會被打破,銀保的規模會下降,但從長遠來看,保險公司專注於創新和供應是好事,而不是過度營銷和灰色地帶。
這是有原因的
1月3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召開2024年度監管工作會議,這也是其成立後的首次監管年度會議。
長牙帶刺“,有稜有角,這是金融監管的明確要求,所以金融監管要敢於亮劍,橫向對邊,縱向向到底,有牌金融機構管理,無牌金融業務要管理,合法,也要違法管理,真正形成全面監管。
一方面,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接到了自己的軍令,在局內進行了層層細分的職責,另一方面,金融監管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單打獨鬥,一定不夠,此外還要加強“一行”之間的協調, “一局一會”,中央與地方的協調是金融監管新階段的關鍵內容。
在建設金融強國的新征程上,做好“五大條”和實踐“五大監管”相輔相成,提供辯證支撐。 前者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 後者是安全,穩定高於一切。
強有力的監管是金融強國的關鍵要素之一,任何反對監管和發展的想法都是片面的和線性的。 我們經歷了金融市場的“野蠻增長”和矇眼瘋狂,付出了代價,積累了經驗,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管給予的穩定預期和既定規範,金融市場就無法在正確的道路上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