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統治西班牙歲月,影響深遠。
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歐洲國家在其歷史上度過了一段與眾不同的時期。 700多年來,伊比利亞半島一直是西亞和北非文化圈的一部分,因為它被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占領。
在那段時間裡,伊比利亞是如何脫離歐洲並融入西亞和北非文化的?是什麼讓伊比利亞成為現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這一切的答案在於阿拉伯帝國西哥特王國垮台的悠久歷史。 西元前218年,伊比利亞半島被羅馬共和國征服,成為西班牙行省。
大約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後,蘇維比人和汪達爾人等日耳曼野蠻人及其盟友阿蘭人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並建立了他們的統治。 然而,不久之後,另乙個日耳曼蠻族西哥特人再次入侵伊比利亞,並成功擊敗了汪達爾人和阿蘭人。
公元6世紀末,西哥特人擊敗了蘇維比人,吸收了這三個族群的殘餘,建立了自己的西哥特王國。 伊比利亞就是這樣從歐洲崛起並最終成為現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
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在西亞阿拉伯半島迅速崛起,並開始向外擴張。 公元 709 年,經過數十年的戰爭,阿拉伯人成功征服了馬格里布地區,這是東羅馬的非洲西北部領土,與伊比利亞隔海相望。
然而,當時伊比利亞仍處於西哥特王國的統治之下,但西哥特人並沒有與當地人融合,僅佔當地總人口的1%至2%。
儘管如此,由於西哥特國王維蒂扎的突然去世和一位名叫羅德里克的公爵獲得王位,西哥特王國在公元 710 年左右陷入內亂,但許多西哥特王子指責他殺死了維蒂扎並強烈反對他成為國王。
這場內亂給了阿拉伯人乙個機會。
西元前 711 年,來自北非的柏柏爾人、阿拉伯帝國任命的丹吉爾阿拉伯總督塔里克·伊本·齊亞德率領 7,000 人的軍隊跨海進攻伊比利亞半島。
登陸後不久,塔里克的軍隊在伊比利亞半島南部的瓜達萊特遇到了羅德里克率領的西哥特軍隊。 然而,這場戰鬥並沒有按照西哥特諸侯的計畫進行。
因為當時,一大批西哥特諸侯希望利用阿拉伯人的力量,殺死羅德里克,坐在山上看虎鬥。 結果,阿拉伯軍隊取得了勝利,羅德里克和許多西哥特貴族在戰鬥中喪生。
這場戰鬥標誌著阿拉伯帝國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立足點。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阿拉伯帝國又派出了 1憑藉 80,000 名增援部隊,他們成功占領了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中部的西哥特王國的首都托萊多。
不久之後,阿拉伯軍隊占領了伊比利亞半島近三分之二的土地。
714 年,阿拉伯帝國征服了伊比利亞,並在北部開始了新的攻勢,占領了巴斯克地區和加泰隆尼亞,並一度征服了今天的希洪等地。
除了最北端的庇里牛斯山脈外,整個伊比利亞都落入了阿拉伯人手中。 大多數西哥特王子被滅絕,少數人屈從於阿拉伯人。
不久之後,阿拉伯人建立了安達盧斯省,首府位於今西班牙南部的科爾多瓦。 來自北非的大量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也遷移到那裡。
阿拉伯軍隊突破庇里牛斯山脈並進一步向北移動,占領了今法國西南部的阿基坦地區。 一些阿拉伯資料甚至記載,他們的計畫是從伊比利亞開始,橫掃整個大陸,最終占領東羅馬人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然而,阿基坦的歐洲貴族在被阿拉伯人擊敗後,向當時歐洲最強大的法蘭克王國發出了救濟請求。 732 年,阿拉伯軍隊在普瓦捷戰役中被法蘭克領導人查爾斯·馬特擊敗。
這場運動標誌著阿拉伯在歐洲擴張的結束,他們的計畫未能實現。
伊比利亞半島的柏柏爾人於公元 740 年叛亂,這是對普瓦捷戰役後阿拉伯帝國在安達盧斯擴張失敗的反應。
儘管阿拉伯人在征服的早期佔主導地位,但移居伊比利亞的臣民中的柏柏爾人數量遠遠超過阿拉伯人。 他們在困難的條件下與前線的歐洲人作戰,不滿情緒積累到最終導致叛亂的程度。
為了平息叛亂,阿拉伯帝國從敘利亞等地調來了軍隊,但在鎮壓叛亂後,新軍與最初進入伊比利亞的軍隊發生了衝突,並戰鬥了大約一年。
儘管新軍隊最終佔據了上風,但他們不再重視舊的統治制度,並開始擁有很大的自治權,導致阿拉伯帝國在伊比利亞的統治放鬆。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勢力範圍逐漸擴大,西哥特貴族的殘餘趁機脫離阿拉伯統治,建立自己的王國,開始反擊阿拉伯人。
公元 759 年,法蘭克王國成功奪取了阿拉伯人在今法國西南部占領的領土。 然而,在此期間,阿拉伯帝國內部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公元747年,阿布·阿巴斯在阿布·穆斯林的支援下,成功造反,三年後推翻了倭馬亞王朝,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儘管倭馬亞王室幾乎是**,但阿卜杜拉赫曼王子還是設法逃到了北非並在那裡躲藏了 4 年。 公元 755 年,他成功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到達今西班牙沿海地區。
阿卜杜拉赫曼在伊比利亞發動了大規模的征服戰役,迅速占領了馬拉加和塞維亞,並包圍了安達盧斯的首府科爾多瓦。
面對這種情況,阿拉伯總督在科爾多瓦的總督菲里表現出極大的冷靜,並迅速組織了一條強大的防線進行抵抗。 然而,阿卜杜勒拉赫曼的軍隊在連續戰鬥後已經筋疲力盡,食物和草**出現了問題**,導致大量士兵挨餓。
在這種情況下,菲里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在戰鬥前設定一系列的宴會,引誘敵軍投降。 然而,阿卜杜勒拉赫曼設法穩定了他的軍隊,並最終在幾個月後擊敗了菲里並占領了科爾多瓦。
隨後,他宣布自己為科爾多瓦埃公尺爾,並建立了科爾多瓦酋長國。
在接下來的一百年裡,後倭馬亞王朝的領土逐漸鞏固,特別是在伊比利亞半島。 然而,阿拉伯其他地區爆發了叛亂,使阿拔斯王朝陷入混亂,不再對科爾多瓦構成威脅。
因此,在公元 929 年,科爾多瓦埃公尺爾不再屈服於阿拔斯王朝的君主,而是宣布重建後倭馬亞王朝,這一時期被稱為後倭馬亞王朝。
在此期間,後倭馬亞王朝在阿拉伯統治下的伊比利亞地區安達盧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當時,該地區建立了廣泛的農業灌溉系統,使農業水平成為歐洲領先的農業水平之一。
同時,後倭馬亞王朝還與其他伊斯蘭地區和歐洲國家開展了定期交流,促進了整體經濟發展。 它的首都科爾多瓦人口迅速增長,很快達到 500,000 人,使其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甚至超過了東羅馬統治下的君士坦丁堡。
在後倭馬亞王朝時期,科爾多瓦開設了幾所大學,吸引了許多鄰國的學者。 這一時期積累的大量知識,後來在西班牙占領該地區後催生了托萊多翻譯學院等機構,將大量阿拉伯哲學和科學著作翻譯成歐洲語言,極大地促進了歐洲社會的發展。
後倭馬亞王朝的大量書籍也傳到了義大利,對隨後的歐洲文藝復興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然而,在 976 年,後倭馬亞王朝君主哈卡姆二世去世,他 10 歲的兒子希沙姆二世繼承了王位,但後倭馬亞王朝的權力很快被維齊爾(維齊爾)阿爾曼索爾接管。
然而,後倭馬亞王朝中仍有許多勢力反對阿爾曼索爾,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阿爾曼索爾大力支援當時支援他的柏柏爾社群,但這加劇了王朝內部不同派系之間的矛盾。
阿曼索爾死後,他的兩個兒子繼位,引發了後倭馬亞王朝的內戰。 公元 1008 年,阿爾曼索爾的兒子桑基耶羅迫使傀儡君主希沙姆二世自立為王儲,並準備正式接管後倭馬亞王朝,但這激怒了仍然忠於後倭馬亞王朝的勢力,導致他們在公元 1009 年發動兵變。
於是,後倭馬亞王朝陷入了軍閥分裂的混亂之中,最終在公元1031年正式滅亡。 在這個混亂的時期,伊比利亞北部的宗教勢力開始崛起,前述被後倭馬亞王朝鎮壓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國與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本土民族融合,演變成納瓦拉、萊昂、葡萄牙、卡斯蒂利亞、阿拉貢和巴塞隆納政權。
他們迅速扭轉了防禦,並發起了一場針對後倭馬亞王朝軍閥殘餘的運動,他們的“收復失地運動”開始產生實質性成果。
公元 1086 年,後倭馬亞王朝軍閥的一些殘餘邀請北非摩洛哥的柏柏爾穆拉位元王朝前來援助。 穆拉位元軍隊擊敗了卡斯蒂利亞並挫敗了其勢頭,看到了後倭馬亞王朝軍閥殘餘勢力的弱點。
在隨後的幾年裡,穆拉位元王朝一一平息了後倭馬亞王朝的殘餘勢力,成為伊比利亞南部的新統治者。 兩百多年來,伊比利亞南部一直處於柏柏爾人的控制之下。
然而,在此期間,柏柏爾王朝經歷了兩次王朝更迭,權力逐漸衰落。 1236 年,伊斯蘭在伊比利亞的長期影響力中心科爾多瓦被卡斯蒂利亞和萊昂的聯軍占領。
1249年,葡萄牙人征服了阿爾加維最南端的地區。 剩餘的柏柏爾軍隊撤退到伊比利亞南部的格拉納達地區,形成了格拉納達酋長國。
1492 年,格拉納達酋長國的統治隨著穆罕默德十二世的投降而結束,標誌著收復失地運動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決定性勝利。
儘管格拉納達酋長國在科爾多瓦被占領後堅持了 200 多年,但當他們開始向卡斯蒂利亞屈服時,它的滅亡就注定了。
146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的聯姻奠定了西班牙的基礎。 此後,西班牙對格拉納達酋長國發動了最後的攻勢,並於 1492 年取得了勝利。
阿爾罕布拉宮的投降見證了穆罕默德十二世及其家人向敵人投降的歷史性時刻。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大量穆斯林,如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最初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被迫逃離或皈依。
公元1526年後,伊比利亞半島的伊斯蘭勢力完全消失,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的影響也結束了。 現代研究表明,伊比利亞半島人口中4%至10%的父系基因來自北非,這可能是伊斯蘭統治伊比利亞半島幾個世紀以來留下的唯一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