椵道(韓語:椵島),古稱東江島和皮島,該島距朝鮮半島僅短距離,約2公里,其島嶼位於鴨綠江口以東,與樟子島、蘆島共同形成鴨綠江口三足格局,地理位置位於遼東半島之間, 朝鮮半島和膠東半島。在行政上,它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北道哲山郡管轄。
該島東西長約15英里,南北寬約10英里。 清軍進入海關戰爭期間,這個島被稱為“皮島”,成為明朝軍隊毛文龍軍隊的駐軍。
皮島,面積約192平方公里。 海岸線是4294 公里。 島上有幾座山丘,最高峰煙台峰高約333公尺,島上森林茂密,松樹林密布。 春季和夏季是很好的漁場,大量溫水魚洄游到島上的沿海水域。 居民大多為農民,當地農產品以大豆、玉公尺和大公尺為主。
明朝在遼東軍事侵蝕的時候,毛文龍手下只有100多人,單靠軍隊很難支撐,只好帶著軍民撤退到朝鮮。 考慮到後晉軍隊不擅長海戰,他選擇了皮島作為合適的駐地。 1622年,朝鮮國王光海君正式允許毛文龍留在皮島,並在那裡建立軍營,命名為東港鎮,接收了大約1萬明軍和難民,使其成為明朝後方的重要據點。 他得到了朝鮮的糧食支援和明朝的**支援,並繼續擾亂後晉的後方。 最終,毛文龍對後金的不斷騷擾,成為丁毛亂、秉子亂的最大直接原因。
毛文龍以披道、鐵山、寬居山為基地,招募難民,安插老弱,強者當兵,從無到有,逐步發展成為海外強國。 東江鎮成立後,毛文龍開展了一系列行動:一方面收留因戰爭而無家可歸的遼東人民,為他們提供住所、援助和安置,共計數十萬人。 另一方面,他派部下進行游擊突襲,與外國部落進行交流,同時向朝鮮尋求物質援助,朝鮮總共貢獻了約26萬石糧食。 由於這些行動,毛文龍逐漸成為後晉王朝的主要威脅和麻煩。
在遠離朝廷的披道,毛文龍擺脫了極度蔑視商業的儒家官僚的監督,並試圖將披道建設為商業中心。 他對來訪的商人徵收高額稅款,但保護所有遊客,包括掠奪者和走私者,統治著後晉、明朝和朝鮮之間的大部分黃海**。 學者們估計,他每年能夠收集數萬兩白銀,他還試圖從朝鮮獲得銅和鐵來鑄造自己的貨幣。
從中國風水的角度來看,毛文龍把春島改了名字,把春島改成了皮島,另乙個小島改成了雲叢島。 莫文龍認為自己的姓氏“毛”離不開“皮”,所謂“皮不存在,毛就附”,於是將賈島改為皮島。 另外,他的名字裡有“龍”,傳說說“雲叢龍”,所以木尾島改成了雲叢島。
崇禎二年(1629年)5月29日,袁崇煥以閱兵的名義乘船前往雙島,6月3日登陸,在那裡會見了以毛文龍為首的皮島官兵迎接。 袁崇煥當時展示了商方的劍,宣布了對毛文龍的十二項罪名,並打算對他處以私刑。 毛文龍也擁有一把商方劍,卻誤以為袁崇煥代表崇禎帝,想要殺了他,只能含淚被綑綁處死。 之後,清朝將領敖白征服毛島,敖白被提拔封為聖人。 袁崇煥處死毛文龍後不久,後方沒有威脅的後晉軍聞訊,粉碎了明朝的京師,導致了歷史上著名的“吉司變”事件。
然而,吉西改後,明朝軍隊仍然駐紮在島上。 1636年農曆十二月,秉子戰爭期間,皇太極派人攻打皮島。 阿齊格率軍在孔有德等東疆金商的協助下,突破了皮島,島上明軍軍官沈世奎拒不投降,被斬首。 明人大約有一萬人**,倖存者人數很少,楊思昌隨後將剩餘的明軍撤回山東北部的登萊。
1951年10月下旬,韓戰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鴨綠江口附近島嶼上向聯合**發動進攻,使聯合**撤軍。 11月5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襲擊了皮島。 11 月 14 日,蘇聯犛牛戰鬥機掃射了皮島。 不久,皮島被中國人民志願軍占領。 後來,中國人民志願軍撤出了皮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