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棉花種植的截留,7000萬人口的母親河被乙個超級大國毀了

Mondo 國際 更新 2024-02-20

世界上有一處水體,曾經被稱為世界第四大湖,稱為鹹海。 然而,儘管它有著輝煌的歷史,但它現在卻處於名存實亡的境地。 鹹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我國的遠古時代,素有“雷珠海”之稱,在歷代文獻中留下了不少記載。 然而,隨著現代性步伐的臨近,鹹海在短短幾十年內就乾涸了。 這種令人震驚的現象與超級大國的行為密切相關。

鹹海經常與死海混淆。 死海以其極高的含鹽量而聞名,這使人們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會下沉,因此得名。 然而,鹹海和死海之間有很多不同之處。 鹹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並記錄在我國的《水之書筆記》中。 鹹海因其海水鹽度高而曾被稱為“大鹽池”,礦產資源豐富,是重要的資源來源。

然而,在現代,鹹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源於人類的過度開發和盲目的建築活動。 蘇聯時期,鹹海成為漁業的重要來源,為了滿足對漁業資源的需求,大量漁民在鹹海從事捕魚活動。 蘇聯每年近六分之一的漁業資源來自鹹海,使其成為當地人口最大的內陸魚類生產國之一。 然而,隨著捕魚活動的不斷擴大,鹹海的魚類種群開始下降,這令人擔憂。 儘管在1960年,鹹海能夠維持每年約40,000噸的魚類產量,但一場暴風雪改變了一切。

蘇聯作為乙個緯度極高的國家,為了抵禦嚴寒,不得不從世界購買大量的棉花。 然而,在1973年,蘇聯與許多國家的溝通被封鎖,迫使其選擇在沙漠地區種植棉花,這被稱為“自然大適應”計畫。 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曼施坦因沙漠,那裡不僅種植棉花,還種植各種水果和蔬菜。 然而,人們沒有意識到自然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 沙漠的改造雖然給當地帶來了綠色活力,但也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成本。 曼施坦因沙漠由阿姆河和錫爾河的灌溉水源提供水源,並與鹹海緊密相連。 隨著農業用水量的增加,鹹海的體積逐漸減少,面積急劇縮小。

面對鹹海逐漸乾涸,蘇聯曾考慮過從西西伯利亞引水等補救措施,但由於施工困難而未能實施。 因此,他們轉向種植業,希望通過減少支出來解決問題。 然而,這一倡議遭到了當地人的拒絕。 蔬菜和棉花在蘇聯經濟中的作用比漁業資源重要得多。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鹹海的面積不斷縮小,現在減少了60%,含水量減少了80%,使其成為沙漠寶石羅布泊的候選者。

鹹海的悲劇是乙個關於盲目開採和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的警示故事。 它的消亡不僅是一種地理現象,也是人類無視生態平衡的慘痛教訓。 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珍惜自然資源,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否則,鹹海的命運將成為地球上無數生態系統的縮影,最終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引用: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現在農村沒有人種棉花?這四個原因讓農民捨不得放棄

    農村之棉花人工林它曾經是經濟作物的領導者,給農民帶來豐厚的收入。然而,如今農村種植棉花這種現象越來越少,甚至有些年輕人都不知道棉花完成。為什麼是現在農村沒有種族棉花那又如何呢?本文將從四個原因開始。跟城市化加速度,農村人們湧向城市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年輕人洗腳外出打工已經成為常態,而一些中老年人也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