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林將軍任司令員,肖克任參謀長政委,譚正任政治部主任。
令人驚訝的是,四葉城竟然沒有副司令官。
要知道,同一時期,一葉有兩位副統帥,分別是張宗勳和趙壽山,三爺也有乙個副統帥,也就是蘇羽,而四爺有百萬大軍,為什麼沒有副統帥呢?
而且,四爺的前身,不管是東北民盟軍還是東北野戰軍,都有副司令員,而且不止乙個。
先介紹一下東北野戰軍的三位副司令員,陸正曹、周寶忠、蕭金光,他們都去了**。
盧正曹原本是東北軍軍官,後來成為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
周保忠原本是東北抗日聯將領,四爺南下後,因為熟悉東北局勢,所以留在東北擔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這也是從實際情況來考慮的。
至於蕭金光,他已經跟著部隊南下了,但此時新中國要建立海軍,**任命蕭金光為海軍司令,於是蕭金光離開四葉,進入北京建設海軍。
就這樣,原東北野戰軍的三位副司令員全部離開了四方戰場。
不過,也有人可能問:既然這三位副司令員已經調任,為什麼不繼續再任命幾個呢? 四大名將眾多,如鄧 華、程子華、劉震、洪學志、韓先初等人,都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軍委為什麼不考慮呢?
這個問題有三個主要考慮因素。
一是四爺部隊已經整頓好了,不需要太多的領導。
如前所述,東北野戰軍的三位副司令員,其實其實就是為了平衡各座山頭。
比如陸正草,因為出身於東北軍,所以讓他擔任東北野戰軍副司令員,這對原東北軍的領導部隊是有好處的,而周寶忠是東北抗日聯的人,作為抗日戰爭期間的重要力量,也需要有代表性的人物, 而蕭金光是延安部隊的代表,他是八路軍留守軍司令員和陝甘寧津綏聯合防衛軍副司令員,地位高,威望高,能說服群眾。
不過,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之後,各部隊已經合二為一,各種指揮關係也理順了,就沒有必要再考慮山的問題了。
其次,四大野戰部隊雖然號稱有百萬人,但四大兵團的任務十分明確,作戰區域主要集中在中南地區,從地理和編制規模上都沒有那麼複雜。
而且,各軍團的組織結構也非常科學,在兵力供應、後勤保障、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合作等方面都非常順暢高效。
說白了,四爺司令部的命令下達給各軍團之後,就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了,而且都可以獨立負責,這讓四爺司令部很是放心。
以前為了加強領導指揮,幾個副司令員不得不下沉到前線,但現在四兵團的指揮體系效率很高,自然不需要總部派人去加強兵力。
第三,是林將軍的指揮風格決定了不需要副司令。
林先生的軍事指揮天賦非常高,甚至到了破檔帶頭的地步,所以他很少聽取副司令官的意見,更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指揮部隊。
四爺政委***也知道林總的這個特點,他把其他的事情都接手了,讓林總可以專心指揮戰爭,不讓其他事情打擾他,並說這是林總的“重點”。
而且,林總在戰爭中喜歡跳過指揮級別,經常在中間跨軍和軍,直接指揮下面的乙個師,所以不需要副司令員上下下傳達,否則不僅會耽誤軍局,還會造成人才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