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整合商正在逐步被國企占領
2024年1月16日,中國電氣裝置正式披露,擬在上海設立儲能子公司,以打造央企儲能業務龍頭企業,塑造中國電氣裝備儲能旗艦品牌為發展目標。一石激起千浪,轉眼間,國有企業彷彿成了儲能一體化領域的中流砥柱。中國電氣裝備集團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電氣裝備的控股子公司,在徐吉集團旗下電科儲能、平高集團旗下儲能技術、山東電氣電氣旗下電氣時代的基礎上重組成立,擬在上海註冊。
為什麼? 事實上,在2022年之前,Hyperstron無疑是儲能一體化的領頭羊,儲能一體化領域的民營企業率先快速增長,光伏、機電、電池等相關企業相關的民營企業正在快速拓展儲能業務。 由於儲能一體化技術要求含量低,原材料開採後進行一套儲能一體化設計,產品在幾條一體化生產線上基本完成。 所以在2021-2022年,儲能整合商的數量瘋狂增長,翻了一番。
但去年的2023年,在這種光伏和儲能競爭激烈的局面下,一些問題和機遇暴露出來。
對於大王子(拿起可以說的話):
1.你們有核心產品嗎? 例如,電池、PCS 等
2. 你們的關係很艱難嗎? 例如,五大、六小、兩個網路、兩個建築等
3.可以進行工業更換嗎? 對於地方**稅
那麼,既然可以成為儲能的龍頭,為什麼我國的央企就不能自己呢? 我們五大發電集團(大唐新能源、華電新能源、聚變租賃)能否投資儲能,成立儲能子公司(融源儲能、鑫源智慧型儲存)專攻一體化? 我的兩個網路能否進行儲能整合(國電南裡、南方電網技術)並獲得併網接入? 我可以從事儲能設計與施工(華東電力建設院、山東省電力建設)嗎? 再加上三桶油、電氣裝置、中車等,哪些體積和含金量能比得上?
而且,在當前大多數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在光伏發展下,儲能成為國有企業探索轉型發展的一條廣闊道路,落地沙灘才是重中之重。
回到開頭的數字,2023年,前20名鋰電池儲能系統整合商專案將進入前20名,共有11家國企子公司,首中車株洲是第一故障。 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中車株洲是什麼時候開始、開發、開展專案運營的,這裡就不多說了。 加上中國電力裝備集團儲能業務的重組,有望與中國中車展開競爭。
未來幾年,或許為了成為國企掌握大部分大型儲能整合專案,擁有自己核心技術的民營企業也可以在整合領域競爭,而一些沒有競爭力的儲能企業將沉入工商業儲能領域進行競爭。
未來一到兩年內基本形成格局,大家可以投票選出心目中儲能系統十佳廠商,歡迎留言! 最後,附上了117家中央儲能公司的名單。
新年快樂,2024年龍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