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州條約庚子賠償:實際賠償和退款
庚子賠償:《新州條約》中的庚子賠償是中國的歷史包袱,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可磨滅的痛點。 根據條約的條款,賠償金額將以**的形式支付給各國,為期九年。
最初,清朝按規定按時繳納,但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賠款問題開始變得複雜。 由於革命的影響,各省沒有按時支付賠款,導致清朝**無法按時支付給各國。
在這種情況下,外交部與各國駐華大使協商後,決定直接從清朝的關稅中撤出補償。 但是,由於當時清朝的海關和稅收部門由外國管理,因此收到的關稅全部存放在外國銀行,這使得賠償問題更加複雜。
然而,上帝似乎特別照顧中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時,協約國提出暫停付款,以贏得中國的加入。
中國正式參戰後,盟軍駐華使節通知中國**,從1917年12月1日起,中國將推遲向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葡萄牙和日本支付賠款五年,不計利息。
1917年3月14日,中國**宣布與德國斷絕外交關係,並暫停支付賠款。 8 月 14 日,對德國宣戰。 隨後,根據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會簽署的《凡爾賽條約》第128條,德國從1917年3月14日起放棄對庚子的賠款。
1919年1月10日,協約國與奧地利簽訂條約,奧地利同意放棄1917年8月14日後支付給中國的賠款。
1920年,中國與匈牙利簽訂和平條約,匈牙利同意放棄中國對前奧匈帝國的賠款的匈牙利部分。 1917 年 11 月,十月革命爆發,此後中國先後三次暫停付款。
1919 年 7 月 25 日,外交委員加拉漢發表宣言,宣告蘇聯自願放棄沙皇俄國與中國簽署的所有條約,無條件歸還東北的權利,並放棄庚子賠款。
但前提是中國承認蘇俄政權。
加拉漢在1937年叛亂期間被槍殺。 1924年5月31日,中蘇建立外交關係並簽署協議,其中確認了庚子的賠款如下:(1)蘇聯**同意放棄對中國的庚子賠款; (2)在優先償還該款所擔保的債務後,賠償金將用於發展中國的教育; 蘇聯放棄的庚子賠款主要用於以下兩項教育事業:(1)1924年至1926年,每年有195萬銀元用於北京大學的辦學; (2)從1927年到1934年,每月向平津各大學撥款35萬銀元。
應該指出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庚子賠款方面給了中國一些好處,因為佔賠款一半的俄羅斯、德國和奧匈帝國不再需要支付。
蘇聯之所以選擇將廢棄的賠款用於教育,與當時美國的庚子賠款政策有關。 雖然很多人都聽說過美國率先將庚子賠款返還給中國用於教育,比如清華大學的成立、資助中國留學生赴美等,但給人的印象是美國在無私支援和幫助中國。
雖然我不同意目前**宣傳的好像世界上的壞事是由美國指揮的,但我也反對一些人把美國描述為文明的燈塔和世界人民的救世主。
我們應該客觀公正地了解美國的行動及其原因。 真正促成庚子賠款被美國歸還的英雄,是當時的中國駐美公使梁成。
梁成,廣東番禺人,1875年是第四批清代公費赴美留學的孩子之一,曾就讀於菲利普斯書院。 雖然慶**提前召回了留學生,讓他無法完成大學學業,但在美國留學的六年讓他對美國的風土人情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美國留學期間,梁誠成功地與美國國務卿約翰就是否以流利的英語償還庚子的賠款進行了談判。 在談判過程中,梁成誠發現美國在籌畫賠款時,在核對和提出過多要求方面犯了錯誤。
他立即抓住機會,向約翰提出減少賠償的建議。 雖然約翰沒有立即同意,但他答應將此事提交給**審議。 梁誠的機智和智慧在這次談判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提出也為後續的賠償談判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梁成是乙個中國人,他知道退款的意義。 他明白,退還多收的錢可以騰出可用於教育或其他重要目的的錢。 在美國國內,對歸還賠款有很大的反對意見,但梁誠並沒有放棄。
他積極遊說美國公民社會團體和***解釋退稅的重要性,並提出將退稅用於提高中國人的受教育水平,讓他們了解世界,與文明融合。
他還計算出,實際應向美國支付的賠償額應僅為1 165萬美元,但索賠額為2 444美元800,000 美元,翻了一番多。
1907年12月3日,羅斯福迫於自身運作和社會的壓力,向國會遞交電文,要求國會批准歸還庚子對中國教育事業的賠款,並派遣中國學生赴美留學。
1908 年 5 月 25 日,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將庚子賠款金額從 2444 人增加到080,000 到 13655,492萬美元,其中1,078美元被多報這5308萬美元被歸還給中國用於教育,這一決定由西奧多·羅斯福於1908年12月28日簽署,並於1909年1月1日正式實施。
退款採用先賠償後退款的原則,即將條約規定的賠償金額支付給美國,美國在收到賠償後扣除實際賠償金額,然後將超出的金額返還清算。
1909年9月,清朝外交部、外交部聯合舉辦了赴美留學學生招聘考試,同年,美國外交部也進行了招聘考試,第二屆共招收63名學生直赴美留學。
1909年,第一批赴美留學的庚子賠款學員與美務辦辦公廳周子琪、會議辦辦公廳唐國安、範元聯合影留念。 根據前三名學生赴美後的反饋,清華學校於1911年4月29日正式成立,作為赴美留學的預科學校。
官方全稱清華帝國理工學院,1912年成立後更名為清華學校。
此外,返還給清華的錢餘額為409萬美元,台灣後來用這筆錢重建了新竹的清華大學。 1921年,美國參議員洛奇向參議院提交了乙份提案,將庚子賠款的全部未付餘額交給中國。
1923 年 12 月 6 日重新提出該提案後,1924 年 1 月 12 日和 2 月 28 日,眾議員馬吉和波特分別提議歸還耿的錢。
最終,在1924年3月31日至4月2日舉行的公開聽證會上,以下觀點得到了大多數國會議員的贊同:(1)中國和美國都是民主國家,乙個強大的中國對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有利; (2)庚子的賠償不是債務,而是對清**的懲罰,為了正義,餘額應該歸還中國; (3)在第一次退款後,中國**確實信守承諾,將其全部用於教育,成績優異,從未中斷付款; (4)第一筆退款促進了中美兩國的友誼,顯然贏得了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 (5)中國未來的領導人受過美國教育,與美國關係密切,美國可以獲得外交和經濟利益; (6)其他國家也在談判歸還中國的耿錢,美國作為倡導者,應該發揮示範作用。
最終,眾議院於5月8日投票通過該法案,參議院於5月10日通過該法案,柯立芝於5月21日通過該法案,美國國會正式決定將庚子賠款歸還給中國。
美國柯立芝**提出,已確認從1909年到1940年,中國每年應支付539,588美元的賠款,美國**決定每年將這筆賠款全部返還給中國。
退款的方式與第一次相同,中國**仍將原賠償金額交給美國,美國**在收到每月賠償金後將其退還給中國。
為保證資金的合理使用,中美兩國外交界、教育界成立了中國教育文化理事會,全面負責管理耿二次回歸的使用。
截至 1949 年,這筆退款的賬面上仍有 1166681 美元。 隨著國民黨敗給台灣,該基金繼續資助台灣的教育和文化事業,為當時台灣高等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台灣各大學學院教授生活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一直使用到1970年。
美國在這件事上的行動,無論其目的如何,都是乙個很好的例子。 後來,英國也計畫效仿美國,1911年首次提出退還40萬英鎊的賠款,用於在中國建立一所大學,但遭到英國財政部的反對和拒絕。
為了讓中國加入協約國,英國同意歸還庚子賠款,前駐華公使朱爾典是其中的積極推動者。 但日本對此表示強烈反對,英國以需要與有關國家協商為由拖延,直到1922年,閻惠卿在講話中再次提出歸還耿錢,得到英國上議院代表團的同情和贊同。
1922年12月,英國正式通知中國,經議會同意,將歸還庚子賠款。 英國的退稅不僅用於教育,還用於建設鐵路、抗洪、參與電力公司發展等行業。
此外,英國退稅還資助了文化和教育事業,包括建立圖書館、博物館、高等教育研究機構、留學教育等。 儘管法國的庚子賠款處理不當,但大部分資金最終都用於補貼救助中法興業銀行和面臨崩潰的教育合作專案的費用。
義大利的賠款非常不合理,但在英美宣布退款後,他們終於在 1933 年成立,約有 1100 萬美元未支付。 比利時和荷蘭的退款用於教育和國內建設,而西班牙、瑞典和挪威等國家則全額支付。
這一系列退稅為我國教育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國教育文化發展史上的第乙個時期成為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