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於華,很高興來到'與慧同行'直播間。 蘇桐不用打招呼。 ”
我通常會反駁於華。 他說天氣很好,我想反駁。 ”
直播一開始,於華和“文人小丑”蘇彤的幽默對話,成為觀眾的焦點。 網友紛紛留言,怎麼會有無聲的作家? 只有三個互相拆的老朋友。
2月28日晚8點,著名作家於華、蘇彤、《豐收》雜誌主編甫鑫齊聚“與慧同行”抖音直播間,與董玉輝暢談中國文壇重要之作《豐收》雜誌與當代文學創作的故事。
直播上架的產品分別是2024年4期《豐收特刊》和年內6期(雙月刊)《豐收》,售價分別為184元和158元。
截至發稿時,兩小時直播收到17億點贊,最高實時**數超過48萬人,帶動國外銷量超過1240萬元,資料還在不斷增長,讓我們再一次看到傳統文學直奔讀者的力量。
於華、蘇彤、程永新是《與慧同行》直播間的嘉賓。
夢想開始的地方,於華蘇通在電視上為“收穫”。
《豐收》由巴晉、金毅於1957年創辦,是新中國第一本大型文學雙月刊,也是無數文學愛好者夢想的起點。
陸遙的《生》、於華的《活著》、賈平瓦的《秦腔》、遲子健的《二君河右岸》、莫言的《青蛙》、蘇桐的《黃麻雀》、金玉成的《花》......《豐收》出版了無數文學經典,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簡寫版”。
在直播中,蘇彤回憶說,早在1997年,他和余華一起參加了《焦點訪談》節目,討論的話題是《豐收》雜誌是否應該接受廣告。
巴金先生曾經說過,讀者來《豐收》是看文學的,不是看廣告的。 於華感嘆,這些年來,《豐收》堅守初心,堅持純文學,從不刊登廣告,特別可貴。
在余華眼中,《豐收》是中國文學中“羊腸道”中最擁擠的一條,是中國文學的“道瓊指數”和珠穆朗瑪峰。
這本出版物伴隨著我們的文學成長,如果沒有《豐收》雜誌,《在細雨中大喊大叫》就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余華說自己與《豐收》有關係,四分之三的作品都是在《豐收》上首次發表的。
蘇童也表示,《豐收》是文學青年心中的巔峰,“如果能插上一面紅旗,那不僅僅是一次訪問,這是他在文壇立足的根基。 “收穫”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與我們一生的工作息息相關。 ”
於華和蘇彤在直播間交流。
突破圈,傳統文學在網際網絡上找到讀者
乙個月前,《人民文學》雜誌主編石占軍、著名作家梁曉生、蔡崇達來到《與慧同行》直播間,成為首家在直播領域試水的文學雜誌。
對於《人民文學》來說,這次直播就是尋親。 直播間裡,施占軍深情地說。 當晚,2024年度訂閱的《人民文學》99本售罄20000冊,成為傳統文學的“高光時刻”。
而余華、蘇彤、程永新也在《好文學,好朋友》的直播中吸引了無數讀者。
從《人民文學》的網上“親家搜尋”,到《豐收》的網上“約會”。 我們欣喜地發現,隨著資訊傳播模式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學也在與時俱進,努力突破。
從去年開始,《豐收》雜誌就一直與董宇輝的團隊保持聯絡。 《豐收》雜誌主編永新表示:“直播是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它能真正把好的文學作品、好的作家傳遞給讀者。 如果這被證明是可行的,那麼我們需要嘗試一下。 中國文學讀者的規模,老一代、中年一代和年輕一代,其實是驚人的,等待著我們以各種方式接近。 我相信,只要我們邁出這一步,前方的道路就會突然變得清晰起來。 ”
相信隨著《人民文學》《收穫》等傳統文學雜誌積極向讀者視野邁進,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將在網際網絡上“收穫”。
*: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