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沒有領域,行走者沒有邊界
新的一年從閱讀開始
“科學是對思考世界的新方式的探索,是不斷質疑我們現有概念的能力,是敢於挑戰權威的批判性、前瞻性的力量,是改變自身概念基礎並從頭開始重新繪製世界的力量。 ”
卡洛·羅維利(Carlo Rovelli)在他的書《量子物理學如何改變世界》一書的開頭寫下了他對科學的理解。 在反思量子力學含義的過程中,他總結道:“不要害怕深不可測的未知,但要敢於將目光投向深淵。 當原本堅不可摧的東西受到質疑時,它開闢了新的道路,讓我們看得更遠
2024年首份科普書單,小關聯合書院圖書館,從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等發布的第四期《新發現與科普書單》中精選部分圖書,與您一起探索迷人的未知世界。
量子物理學如何改變世界
作者:[義大利語] Carlo Rovelli 譯者:王子昂 出版社:浙江省科學技術出版社。
從量子理論的角度來看,相距遙遠的物體之間似乎有一種神奇的聯絡。 量子理論的奇怪之處令人費解,但與此同時,它為認知現實開闢了乙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瞥見了乙個比從純粹唯物主義角度看的空間中由粒子構成的現實更深刻、更微妙的現實。
作者卡洛·羅維利(Carlo Rovelli)是一位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他對時空物理學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這是他對“量子”思考的結果:“量子理論為我們提供了重新思考巨集大問題的新思路,例如現實的結構,經驗的本質,形上學,甚至可能是意識的本質。 這些是他在書中談到的話題。 像《極簡物理學七課》和《時間的秩序》等書一樣,他用優美、通俗易懂、詩意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帶領大家了解神秘的宇宙。
“永不停止的時鐘”。
作者:傑西卡·里斯金 譯者:盧天雪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生命從何而來? 它有內在的能動性嗎? 當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成為現實時,人與機器之間的界限就在**? 《永無止境的時鐘:機器、生命、能動性和現代科學的形成》圍繞著一場長達四個世紀的辯論展開:生命是由外力驅動的被動時鐘,還是乙個主動的、永無止境的時鐘?
作者從中世紀晚期歐洲教堂和法院的自動機開始,考察了這場科學爭論的起源和歷史。 以歷史的方式反思科學,不僅可以徹底改變原有的思維方式,還可以為我們理解現在和想象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星際記錄:外星生命的地球檔案
作者:卡爾·薩根 譯者:楊鵬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面對外星生命,人類如何回答幾千年來一直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是誰? “這個有10億年歷史的記錄是對人類的浪漫問候,對浩瀚的宇宙,也是我們存在的證明。 ”
受美國宇航局委託,由科學作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創作的“地球檔案”包含118張描繪地球和人類文明的影象,來自世界各地的近90分鐘,以及進化史的音訊簡史,“地球的聲音,來自不同語言的問候和鯨魚的歌聲。 它跟隨兩個旅行者號探測器離開太陽系,在廣闊的星際空間漫遊。 本書囊括了這張金唱片的全部內容,唱片的原班人馬從自己的角度講述了這張唱片從構思到現實,最後飛向太空的故事。
“天文學的終極問題: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最終會去哪裡
作者:尼爾·德格拉斯 泰森·詹姆斯·特雷菲爾 譯者:傅磊、胡方昊、王克超 出版社:江蘇鳳凰科技出版社。
天文學是自然科學中時空跨度最大的學科,整個空間、空間和宇宙都是天文學研究的物件。 所謂天文學的終極問題,就是用物理原理研究天體的起源,回答“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最終會去哪裡”。
尼爾·德格拉斯·泰森 (Neil DeGrass Tyson) 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他與物理學家詹姆斯·特雷費爾 (James Treifel) 一起對前沿科學有著深刻的理解,以解開關於宇宙的 10 個基本問題——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孤獨等等,在天文學、生物學、哲學等方面。 雖然天文學的終極問題的答案仍然沒有定論,但正如作者所說,“我們也可以在提問中找到樂趣。 ”
“深時之美”。
作者:賴利·布萊克 譯者:劉曉鷗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我們今天燃燒的煤炭來自昆蟲可以長成龐然大物的時代“和”5000年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木之一生根發芽“......深時間,塑造我們星球地質事件的時間尺度,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它甚至挑戰了人類理解的極限,但它的證據無處不在。
作者賴利·布萊克(Reilly Black)是一位研究古生物學的科學作家,本書匯集了前沿的研究成果和近200幅精美的畫作,從“什麼是時間”開始,從宇宙出發,聚焦地球45億多年的地質歷史,講述了從地球形成到人類文明出現的故事, 也講述了時間本身的故事。
再生:結束氣候危機的一代人
作者:保羅·霍肯 譯者:金旺明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氣候危機已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 本書作者一直從事氣候生態學領域的研究,在書中深入探討了生物多樣性、公平和氣候等重要問題,並形成了一系列解決方案,通過行動、政策和轉型來結束氣候危機。 他不僅著眼於太陽能、電動汽車和重新造林等已知解決方案,還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如食品本土化、火災生態學和林場。
海洋與文明
作者:理察·漢布林 譯者:張煥祥 白雲琪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大海和海洋有什麼區別? 在海浪中,流動的是能量還是海水? 史匹柏的《大白鯊》是如何引發鯊魚狩獵熱潮的? 像磷蝦這樣的微小海洋生物對全球生態系統有多大影響......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在書中找到。
作者不僅介紹了與之相關的海洋知識和歷史故事,還展現了人類與海洋的互動關係,並延伸到人類對海洋的理解和利用以及人類在科學、文學、藝術、電影等領域創造的文化,以簡單的方式探索和解釋海洋的世界。
來自未來的人:約翰·馮·諾依曼傳記
作者:Ananyo Batacharya 譯者:Daigang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約翰·馮·諾依曼(Johann von Neumann)是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物理學家、氣象學家和生物學家,在閱讀了45卷的《世界通史》後,在8歲時學習了微積分; 17歲時,他發表了他的第一本數學**; 18歲時,他在三所大學攻讀化學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以及數學博士課程......30歲時,他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人一起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他的“不可思議的大腦”及其科學貢獻遠遠超出了他的同時代人的能力範圍,導致了一種莫名其妙的“馮·諾依曼現象”。 作者帶領讀者探索天才和獨特的歷史背景如何結合在一起,讓乙個人在不同的領域馳騁,無論他走到哪裡都能引發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