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走了。 對於蔣介石來說,張學良的感情很複雜。 早年,他和蔣介石是兄妹,但後來卻被囚禁了半輩子,留下了乙個孤零零的花園。
不久,蔣經國派人前來,希望他能去弔喪,張學良本來是想拒絕的,但想了想,死者是最大的,於是答應三天後去弔喪。
1975年4月9日,張學良在趙一迪的陪同下,乘車來到士林府。 他緩緩走上前去,向死者及其家屬表示敬意,然後拿出沉思了三天的對聯,當著蔣經國等人的面大聲朗讀。
這首輓歌對聯只有16個字,在當時的背景下是有意義的。 張學良與蔣介石之間的半條命恩怨,都濃縮在這句輓歌中,概括了出來。
那麼,張學良的輓歌到底是什麼內容呢? 要了解他與蔣介石之間的不和,需要追溯到50年前。 張學良與蔣介石結盟是19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
甚至可以說,沒有張學良的投降,蔣介石充其量只能成為軍閥,不可能成為中國名義上的領袖。 然而,1928年6月4日,作為馮軍閥首領的張作霖在乘火車經過黃谷屯時被日軍埋下的炸彈炸死,東北局勢陷入動盪。
年僅27歲的張學良,正式成為東三省的統治者。 與此同時,蔣介石率領的北伐戰爭已經結束,兩大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也被擊敗,南京國民**也已經穩定下來。
按照北伐的路線,張作霖應該是最終目標。 然而,蔣介石在取得重大勝利後,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反革命政變,與共產黨決裂,國民黨內部派系鬥爭不斷,因此與張作霖沒有直接的軍事衝突。
張學良接手後,原本不相容的江、張家有了共同的合作基礎。 首先,張學良對蔣介石的看法與父親張作霖截然不同; 其次,東北軍雖然強大,但長期盤踞東北的日軍,讓他們難以對付。
因此,張學良決定承認並臣服於蔣介石**領導的南京國民黨。
無花果張學良把國家統一繁榮作為自己的責任,就算父親不殺,他也會這樣做。 東北地區處置的問題讓蔣介石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但張學良主動宣布換旗,卻讓他無比高興。
張學良的自首宣告了南京人民成為中國唯一合法的領導人,蔣介石自然而然地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領導人。
為了表示感謝,蔣介石將東部三省的軍事和政治權力交給了張學良。 雖然張學良名義上被賦予了很大的權力,但蔣介石仍然處處採取預防措施。 真正改變蔣介石對張學良看法的,是他在中原戰爭中的表現。
國民黨內部矛盾從來都是公開的秘密,在南京成立的國民黨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各派系的廣泛支援。 不過,蔣介石非常善於贏得民心,通過與宋氏家族的聯姻贏得了財閥的支援,他也善於結交義兄,吸引有德有才或掌握軍事權力的軍政要人。
當時,國民黨內部,李宗仁、馮玉祥、戴繼濤等人都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雖然名義上支援蔣介石,但私下裡也有一些小動作。
蔣介石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結拜兄弟擴大自己的勢力,另一方面又利用自己的直系親信重用,這逐漸激化了李宗仁和馮玉祥的不滿。
1930年3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發奎聯合集結了80多萬大軍,發動了反蔣戰爭,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中原戰爭”。
馮玉祥、蔣介石、燕錫山的強強聯手,讓蔣介石感到膽怯。 當時,他的後代只有六十萬大軍,中原戰爭初期極為艱難。
東北的張學良起初在面對複雜形勢時保持中立。 然而,在雙方的強烈拉攏下,他逐漸向蔣介石靠攏。 於是,張學良以“調停”的名義,下令30萬東北軍前往關奈援助蔣介石。
戰後,為了感謝張學良的支援,蔣介石任命他為中國陸海空三軍副司令員,居然成為僅次於自己的重要軍事政治人物。
同時,張學良所轄的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四省,以及平、天、青三市也歸他之名,甚至一度形成了“南江北張”的格局。
塵埃落定後,蔣介石熱情邀請張學良到南京會見,張學良欣然接受。 這次會面,蔣介石無疑給了張學良足夠的面子。
他不僅沿途安排了重兵護送,而且在張學良的每一站都安排了歡迎隊伍,高舉著“熱烈歡迎促統一”的字樣。
1、鞏固邊防,艱苦奮鬥,形成擁護張副司令的旗幟口號。
張學良一行抵達南京時,蔣介石親自率領幾百人的歡迎隊伍,熱烈歡迎張學良夫婦於鳳志。 江第一次見面,蔣介石激動地說:“賢哥,我終於期待你了!
你是中國的偉大英雄! 在南京,張學良也受到了非常高標準的款待,幾乎每天都有宴會,這讓張學良感到受寵若驚。
在此期間,張學良與蔣介石不僅成了兄弟,就連張學良的妻子於鳳致也被蔣介石的婆婆倪桂珍收為乾女。
張學良的光彩與蔣介石的熱情相得益彰。 在離別時,張學良感激地說:“這次去國家政府,受到了江主席的熱烈歡迎,水準超乎我的想象。 ”
此後,蔣介石在與張學良的通訊中,總是稱張學良為“韓慶”或“賢良兄”。 張學良控制了華北地區,並將東北軍司令部和精銳部隊遷往北平。
這正是日本敢於發動“9·18”事件的原因。 然而,原本如兄弟的江、張二人,卻因“九·一八”事件而逐漸疏遠,最終分道揚鑣。
士兵們勸誡習,導致張學良被囚禁半輩子。 “九·一八”事件後,張學良奉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命令東北軍駐紮在關外的所有部隊有序撤退到關。
張學良雖然奉命行事,但現在社會卻把矛頭指向了他,這讓他一頭霧水。 在內心深處,他對日本人懷恨在心。 三年前,張作霖被日軍殺害,東北慘遭日軍占領。
但是,蔣介石在書信中勸他要把大局放在首位,不要急於與日本開戰,耐心等待國際聯盟的調停。 蔣介石為了讓他暫時放下仇恨,不斷把他放在消滅共產黨的實際位置上,讓東北軍作為主力。
首先在鄂豫皖地區,紅軍長征結束後到達延安後,被任命為西北剿別總司令,駐地設在習。 在與紅軍的幾次戰鬥之後,他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
中共趁機派地下黨員與他取得聯絡,重點向他宣傳中共的抗日救國主張,他對此深表贊同。 1936年4月,在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的聯絡下,他以監督戰爭的名義飛往延安,與李克農等人進行了秘密會談。
在抗日問題上,他率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我同意你所主張的聯合抗日,我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隨後,他就陝北紅軍與東北軍的關係問題進一步與***達成一致,最終確定了紅軍與東北軍互不侵犯的總方針,甚至從事軍事友誼等活動。
在與***秘密會談後,他繼續勸說蔣介石積極抗日。 但是,蔣介石始終把鎮壓共產黨放在心上,嚴厲地駁斥了他的建議。
1936年10月,蔣介石以監督戰爭的名義來到習,多次勸蔣介石抗日,但蔣介石還是嚴厲訓斥了他。 在這一點上,他只能走最後一條路。
同年12月12日凌晨,他與楊虎成出兵扣押蔣介石,迫使蔣介石抗日。 現在蔣介石已經認清了現實,對他說:“韓青,你我都是義兄弟,你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 ”
他板著臉回答:“我不敢忘記對國家和家人的仇恨,我還請主席召集抗日軍!
經過國民黨、張學良和共產黨的談判,蔣介石被迫同意與共產黨聯手抗日。 張學良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當蔣介石要回南京時,張學良不顧一些反對,堅持親自護送他。
然而,當飛機降落時,蔣介石下令逮捕張學良,解除其所有職務,並移交軍事法庭判處十年徒刑。 然而,張學良可能沒有預見到的是,蔣介石在十年刑期過後仍未放棄復仇。
兩人之間的恩怨在對聯中顯露出來。 全面抗戰打響後,張學良在軟禁中飽受折磨,他熱切希望參加抗戰,率領東北軍收復東部三省。
尤其是當他聽說蔣介石在正面戰場上接連敗下陣來時,更是心急如焚。1943年,張學良向看守他的探子提出乙個要求:釣魚,並請蔣介石親自給他一根魚竿。
戴笠向蔣介石轉達了他的願望,蔣介石立即意識到張學良的意圖,毫不猶豫地將其用作自己的政治工具。
蔣介石的怒火還未平息,直接派人給張學良送了一根從美國進口的伸縮魚竿,暗示他可以彎下腰伸懶腰,繼續被關在這個小地方。
張學良收到禮物後非常生氣,他折斷了魚竿,以示不會向蔣介石妥協。 抗戰勝利後,張學良來自各界的聲音越來越響亮,甚至一些知名政界人士也加入了呼籲的行列。
然而,蔣介石對此置若罔聞,在多次更換軟禁地點後,於1946年將張學良送往台灣。 不久,國民黨也在台灣被擊敗。
1958年,在張學良的要求下,蔣介石同意與他會面,這是21年來與蔣介石的首次會面。 不過,蔣介石的態度依舊不冷不熱,只用語言表達了對張學良的關心。
在軟禁期間,張學良被嚴格禁止離開住所,儘管蔣經國實行了一項寬鬆的政策,允許他自由選擇居住地和接待訪客。 然而,即使面對這樣的限制,張學良仍然堅持為自由而戰,甚至一度送給蔣介石乙隻珍貴的鳥,卻用乙個很小的籠子來表達自己對自由的不滿和渴望。
蔣介石把乙個大籠子還給張學良,好鳥雖然不多,但有籠子。 雖然蔣介石在張學良死前仍不打算釋放他,但他警告蔣經國,張學良是猛虎,不應該被放到山林裡。
出於孝道,蔣經國嚴格遵守蔣介石的指示,沒有讓張學良解除軟禁。 最終,張學良被軟禁了30多年,直到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因心臟病發作去世。
張學良在葬禮上拿出一對十六字對聯,回顧了自己與蔣介石一生的恩怨。 這副對聯生動地概括了他們的友誼和政治紛爭:“關愛陰,愛是血肉之軀;關於政治觀點的爭論就像敵意。 ”
江和張曾經成為兄弟,一起努力,但在國家危亡的關頭,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這導致了他們後半生離心離開德國。
張學良對蔣介石的態度一向複雜,多年的軟禁已經撫平了他的稜角,但很難消除蔣介石對他的敵意。
這16個字,濃縮了他們一生的悲歡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