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延民支援蔣介石,他的兩個師成為蔣介石軍隊的主力
在各派系的新軍閥中,大多數都與蔣介石的後裔發生衝突,有的甚至在戰敗後直接解散或合併。 然而,自稱“從未與蔣介石軍隊發生過軍事摩擦,也從未與反蔣勢力勾結”的軍閥只有乙個軍閥,那就是與譚彥巨集合作的湖南第二軍軍群。
譚彥民死後,這個集團一度被他的部下陸狄平控制。
電視劇集中的譚彥民不敢違抗蔣介石,這可能與他顯赫保守的家庭背景有關。 譚延民1880年出生於湖南茶陵的乙個富裕家庭,父親曾任清朝巡撫和巡撫。
譚延民家境優越,從小就受過良好的教育,被授予大清漢林業學院紀士稱號,還組織了君主立憲**活動。 辛亥革命成功後,湖南老派發動叛亂,殺了巡撫和革命誌者,然後推選譚延民為巡撫,這是譚延民第一次掌管湖南。
他雖然成為湖南省最高都督,但因為是新舊軍選,沒有自己的軍隊,只能靠威望和財富拉攏師長和旅長來支援他。
雖然名義上加入了孫中山的組織,但他與舊派和北洋軍的將領保持著密切的聯絡。 因此,每當湖南省發生動亂時,他都會被要求擔任監督者,以緩和關係,整理局勢。
湘軍趕走北洋軍將領張景堯後,譚延民第三次受邀督軍,但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只是乙個吉祥物,還想方設法利用湖南軍總司令和湖南監工的空位,安排親信當官賺錢。
在驅趕張的戰爭中,湖南軍統帥趙恆熙受不了了,於是動員將領強行攻宮,譚彥民的妻子方某因難產在上海去世,他又被迫在上海避難。
趙恆熙上台後,試圖以“援湖北”的名義占領湖北省,但被北洋軍將領吳佩孚擊敗,導致趙恆熙被迫解除武裝,這引起了他的一些將領的不滿,他們隨後邀請譚延民回來。
1922年湖南省省長選舉,譚延民敗給趙恆熙,眼看省民無法支援他,最終決定到廣州去找孫中山求援,在陳炯明的叛亂中沒有離開孫中山的身邊,這極大地感動了孫中山,也為譚延民贏得了必要的政治資本。
1923年秋,孫中山任命譚延民為“湖南盜賊軍”總司令,派他到湖南聯絡老朋友,希望利用他的影響力推動軍事行動。
此時,湖南軍在趙恆熙的管轄之下,下轄兩個師、乙個混成旅、三個鎮衛隊,還有陳渠珍、夏抖音的團,其中宋和庚、謝國光、吳建學表示願意跟隨譚彥巨集。
然而,宋和庚的兩個旅長何耀祖和唐聖志都支援趙恆喜,北洋軍進入支援趙恆熙,譚彥民的軍事行動最終失敗了。
宋鶴庚、謝國光、吳建學、蔡菊友、陳家友被趕出湖南,陸地平也受到影響,他的部隊只剩下兩個團,被迫逃離湖南。
1923年11月,被趕出湖南的湖南軍各部隊改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湖南軍,下轄6個軍,總兵力為1宋和庚、盧迪平、謝國光、吳建學、陳家友、蔡菊友等7萬多人被任命為第一至第六軍司令員。
這次行動雖然失敗了,但譚延民因此獲得了擁有一萬多人大軍的好處。 撤退到廣東後,他參加了對北洋軍閥方本仁的進攻,以及與陳炯明的戰鬥和擊敗盤踞在廣州市區的滇貴聯軍。
1924年10月,宋和庚率領的湘南建國軍北伐進軍江西,但被方本仁擊敗,其餘的建國湖南軍改編為八個團,宋和庚、謝國光、吳建學、蔡菊友等人撤軍。
其中,宋鶴庚於1952年被我軍處死,謝國光於1928年病逝,吳建學1944年退休在家時被日本偽軍殺害。
1925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軍改編為北伐軍第二軍,譚延民任司令員,盧迪平任副司令員,**任黨代表。 第二軍下設第三師,由張惠贊、譚道元、戴嶽任師長。
1926年春,又添了一位新教官,由陳家友為師。 第二軍的總人數達到10000多人,但其中大部分是舊步槍。 蘇援**到達廣州後,通過軍隊顧問扎布羅斯基的努力,從蔣介石那裡獲得了1000支步槍和10挺機槍,這是蔣介石在抗日戰爭前給蔣介石的唯一**補給。
1926年7月,陸軍副司令員陸迪平率領第1師北伐,譚延民率領第5師和教官留在廣東。 兩個月後,第5師團也北上增援。
在吉安、南昌兩次戰役中,第二軍成功地給北洋軍江真臣的部隊造成了重大損失,繳獲了4000多支步槍。 雖然全軍7000名官兵中有一半以上是**,但在補充了北洋軍的6000名俘虜後,第二軍的兵力增加了。
不過,由於譚延民沒有親自來到前線,師長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尤其是第五師團司令員譚道元,他不喜歡副師長陸迪平。 1927年春,北伐軍繼續進攻,迅速攻占了江浙、上海、安徽等地。
有一天,當第二軍在皖北與北洋軍對峙時,突然傳來緊急訊息,蔣介石和新桂派在南京和上海發動了兵變。 陸迪平緊急召開師長會議,最終決定突破火線,轉移到武漢。
好在全軍在突圍過程中沒有損失什麼,但留在南京的8000支步槍、80門火炮和100萬發子彈,連同陸軍參謀長嶽森,都被新桂部繳獲。
調到武漢後,為了調和譚道元與陸地平之間的矛盾,譚延民將第1師與新成立的第13師(後改稱第23師)合併為第2軍,由陸地平擔任司令員。
第5師、教官、新成立的第39師合併為第13軍(後改稱第14軍),由陳家友任司令員,譚道元任副司令員。 5月,第二軍與第六軍第18師一起反擊入侵鄂西的四川軍楊森師,這使他們被認為是一支可靠的力量。
然而,這只是譚彥民設下的伎倆,他的背景和歷史決定了他不可能參加革命。
汪精衛決定與桂家合作後,譚彥民支援並指導了第一代。
第2、第13軍協助新貴部和唐聖志的部隊。 儘管是第乙個。
第2、第十三軍的高階將領,如陸地平、張惠贊、戴嶽、嶽森、譚道元等,沒有明確的政治信仰,但都聽從了譚彥民的指示。
只有第三軍司令官陳家友不願與蔣介石同在,他離開了隊伍,繼續從事反蔣的活動。 他於1938年在香港島去世。 1928年1月,蔣介石重新掌權後,兼任軍隊總司令和軍委主席。
他推選譚延民為第一任主席,但由於政務糾纏不清,譚延民不再管理軍隊事務,將譚派軍事集團的事務交給呂帝平控制。 蔣介石原本打算任命譚延民為第四軍總司令,但後者婉言謝絕。
譚延民知道,湘軍各派系之間有很多歷史矛盾,不是老大誰能解決的。 程騫是北伐軍的老將領,有點狂妄自大,所以得罪了新貴和江派。
陸帝平、張慧山和譚道元抱怨道:“若不是怕公,咱們也捨不得聽從你的命令。 當成乾信貴被迫倒台時,陸狄平當成一出好戲,等著接任省主席。
程騫的第六軍不甘被陸狄平牽制,毅然決然地突破到江西,只有兩個團叛逃到第二軍。 1928年下半年,整個**隊大幅縮編。
第2、第14軍縮編為第1師,由張惠山、譚道元分別擔任師長。
此時,陸狄平與新桂部發生衝突,在新桂部的迫害下,被迫將省主席之位交給了投靠新桂部的前唐聖志將軍何堅。 雖然新貴派一度得意,但江-桂戰爭很快就爆發了,桂軍不久就被江軍隊打敗了。
譚道元率領第50師攔截了桂軍的乙個師,繳獲的**彈藥全部留給自己使用,蔣介石也裝作不知道。
何堅投奔蔣介石,呂迪平沒有希望回到湖南,作為補償,蔣介石任命他為江西省主席兼九路軍總司令。 盧迪平調調第1師在贛江流域掃蕩紅軍游擊隊。
廣東軍張發奎師再次勾結新貴派在西南製造事端後,第50師團調往廣東支援,第18師團也調往湖南攔截張貴聯軍。
但是,這兩個師減少到六個團。 1930年10月,蔣介石對江西蘇區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圍剿,陸迪平任江西省主席、南昌營所長。
他只指揮第18師和第50師,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包圍和剿弈中衝到前線的原因。 然而,第18師在東谷遭到紅軍伏擊,師部和兩個旅被紅軍全殲,師長張惠山和旅長王俊傑被俘陣亡,第50師團在返程途中也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兵力。
九路軍在第一次圍剿中的慘敗,讓陸迪平痛哭流涕,畢竟一旦大軍走了,他就沒有和蔣介石打的本錢了。 不久,陸地平被調任浙江省主席,成為沒有軍事權力的文官,1935年1月因抑鬱症去世,享年48歲。
他的老上司譚彥民在第一次圍剿前乙個月因病去世,年僅50歲。 蔣介石對他忠心耿耿的老搭檔譚彥巨集十分義,為他建造了一座僅次於孫中山陵的陵墓。
第18師團損失慘重後,在第54師團的基礎上重建,師長是張惠贊的侄子朱耀華。 該師與改組後的第50師合併為第22軍,長期駐紮在湖南、江西和湘鄂贛,對付當地的紅軍,幾乎沒有軍事壓力。
1934年3月,蕭克率紅十七師攻打南潯路,第22軍派出重兵攔截,但一無所獲。 事發後,朱耀華和嶽森雙雙被降職。
直到抗日戰爭前夕,這兩個師仍在原地清理游擊隊。
全面抗戰爆發後,第18師、第50師被調到淞湖戰場參戰,但在大戰中,第18師損失慘重,失守陣地,師長朱耀華氣得持槍自殺(後來被救出)。
後來,由於失去了靠山,第1師被陳誠的軍事集團盯上並吞併,黃埔更換了排級以上的大部分軍官,這使得蔣介石制度之後兩個師的經驗和發展變得模糊不清。
不過,陳誠並沒有因為戰敗而嫌棄這支支部,而是在抗日戰爭末期用全套美援取而代之。 解放戰爭中,第18師縮編為第18旅,曾隸屬於第11師、第3師、第10軍,最終於1948年12月隨黃魏兵團在安徽省蘇縣雙堆冀解體。
1949年1月,江軍在原第18師的2300多名官兵的基礎上,在南京浦口重建了第18師。
在補充新兵後,該師前往廣東對付解放軍游擊隊,其兩個團後來參加了金門戰役。 撤退到台灣後,第18師於1954年改稱第22師,現隸屬於台灣陸軍第八軍團。
解放戰爭期間,新一軍第五十師數次易手,先後隸屬於第五十四軍、新六軍和新一軍,最後在東北戰場戰敗。 雖然這只是一支支線部隊,但能夠成為蔣介石軍隊主力軍團的一員,是因為其經驗和經驗,這可能與譚彥民對蔣介石的謙卑態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