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伊始,上海各大文藝團在繁忙的春節演出季後並沒有休息,而是不斷投入到新的創作中。 春節第一天,上海京劇團五樓排練廳如火如荼,京劇大師李軍、石一紅正在為農曆正月十五將登上天禪一府舞台的京劇《汾和灣》磨練。
圖片說明:《汾河灣》排練現場。
上海芭蕾舞團的幾間練習室都客滿了,改編自茹志娟的同名原創芭蕾舞劇**《百合花》在緊張的創作和排練中,導演王戈正在為年輕演員發聲,這部深情的作品需要靠著優秀的舞蹈技巧來考驗演員的表現力。 在另乙個練習室裡,**飄飄揚著歲月感,副團長兼總演員吳滬生正帶領團隊“雕刻”《花樣年華》,3月18日,他們將啟程前往香港參加第52屆香港藝術節閉幕演出。
圖片說明:尚巴《花樣年華》。
請老法師重新布置“汾河灣”。
《汾河灣》是一部歷史可追溯到1905年的古劇,上海京劇團排練的版本就是從這個最古老、最真實的故事中衍生出來的。 石一紅的表演遵循了1958年京劇大師梅蘭芳和馬連亮的現場錄音,李軍仍然演唱楊派,但表演是以兩位京劇藝術家梅寶九和張學金為這次錄音製作的“配音影象”為藍本的。為了還原1958年版的細節,石一紅特意邀請了來自天津的88歲京劇大師孫元喜來幫忙。
20世紀50年代,孫元熙被馬連梁、譚福英、邱勝榮等名師大力培育和推廣。 在排練現場,孫爺爺總是坐得筆直,專心致志地觀看演員的表演,挑出每一句歌聲,甚至手指的角度和眼勾。 換戲時,小演員幫忙拿椅子,為了節省時間,孫爺爺糾正道:“雖然舞台上有一桌兩椅,但桌椅的擺放也很精緻。 老學生五寸,臉八寸,你們相距一寸,所以走得更近一點。 ”
在孫爺爺盯著現場的注視下,容易忘詞的“準大爺”李軍一點也不敢懈怠:“我早上7點起床默默說話,從大年初一到今天,還真一天都沒休息過。 孫元熙是正月初八到達上海的,當天下午,就被石一紅拉到排練室,開始坐著排練。 雖然依舊演唱楊派,但表演卻走的是京劇大師馬連亮的路,這對李軍來說也是乙個挑戰:“馬連亮的《汾河灣》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生活為導向,無論是唱歌詞還是演戲,都不會那麼拘束,所以能更好地展現薛仁貴和妻子互相調侃、爭吵的生活樂趣。 ”
圖片說明:《汾河灣》排練現場。
《汾河灣》能夠在農曆正月十五與觀眾見面,最大的推手是石一紅,這是她想了十幾年的戲。 她說:“1958年聽了梅蘭芳和馬連亮的現場錄音後,我萌生了第乙個想法,感覺他們把夫妻之間每天爭吵的場景演繹得淋漓盡致,真的很有趣。 雖然這部老戲有很多版本,但至今繼承下來的結局大多有些突兀,讓現在的觀眾能夠理解,石一紅請教了知名戲曲導演、學者柴俊偉,找到原劇本,讓故事更加完整合理。 她說:“希望這部劇能讓年輕人看到京劇最生動的面貌。 ”
民謠音樂吹國風AI助陣。
新年伊始,上海民族樂團正忙於一項具有挑戰性和創新性的實驗性工作。 上海風民樂吹起的“國潮”將承載高科技的前沿內涵,AI打造的**俱樂部“零•一丨中國色彩”將於4月在1862時尚藝術中心亮相。
雖然關於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主要型別的作品的討論層出不窮,但這次嘗試也期待通過**與科技的融合,為華語音樂的未來發展探索新的可能性。 AI作曲系統試圖發現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樂器組合,發散豐富多樣的情感。 希望通過樂團演奏者的二次創作和多元化演繹,使作品個性化、傳達,傳遞出豐富的情感和藝術感染力,讓觀眾更真切地感受到技巧與情感交織的獨特魅力。
圖片說明:《海上民族音樂》新民晚報記者王凱的表演現場(下同)。
故宮挖寶,崑曲連線古今。
同樣醞釀大動作的還有上海崑曲團。 下月初,《牡丹亭》55場演出全部受邀參加2024年香港藝術節,這也是尚坤時隔32年第二次登上香港藝術節舞台,三場演出門票已幾乎售罄。
圖片說明:全書55《牡丹亭》。
在新的一年裡,尚昆的創作重點將繼續聚焦紫禁城戲曲專案的研發和推廣,繼續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戲曲舞台上的創意轉化和創新發展。 上海崑曲團團長顧浩浩透露,自去年上海崑曲與紫禁城簽署聯合協議以來,我們一直在積極謀劃如何通過崑曲藝術在舞台上實現故宮傳承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表現。
在去年整理了40多頁的清宮戲曲藏品、單劇、樂譜清單後,今年將舉行專家座談會,深化故宮博物院戲曲瑰寶,籌畫推出一系列專案。 3月初,上坤創意研究者將前往北京,與紫禁城專家共商方案,試圖將中華文化高度凝聚的元素適當地融入劇目創作中,讓現古人能夠進行跨越時空、跨越文明的精神交流。
輻射長三角,旅遊永不停歇。
在完成一系列精彩的賀年演出後,上海悅劇院和上海上劇團的足跡也將從上海市中心的天禪逸夫舞台和宛平劇院延伸到五個新城市,進而開啟長三角巡演。
今天下午,越劇《明珠塔》將在浦東新區合慶文播服務中心上演。 從明天開始,越劇劇院三劇團將“分兵三路”,將《西房傳奇》《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名劇送至徐航鎮、古村鎮、馬橋鎮等地,讓大眾觀眾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到越劇經典的魅力。 2月23日,由著名越劇藝術家方雅芬領銜,著名越劇藝術家吳鳳華特邀的名劇《梁山伯與朱英臺》將在台州路橋文化體育中心上演,開啟今年的長三角巡演。
圖片說明:長三角多劇聯合演出《珍珠塔》節選。
從昨天開始,上海歌劇院開始了一系列的草根演出。 松江、青浦、嘉定、奉賢......作為上海的本土戲曲,上海戲曲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國有劇團“把戲送到門口”,讓遠離市中心的劇迷和觀眾有機會在家門口看到上海戲曲的經典選段,這也讓很多上海戲曲愛好者充滿期待。
龍在跳躍,老虎在蒸騰。 無論是練習室、排練廳裡充滿活力的場面,還是遍布全城、新城乃至長三角的巡迴演出足跡,都恰恰體現了上海文藝工作者想要在新的一年裡取得佳績的願望。 (新民晚報記者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