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裝引發的紅海航運危機,導致全球運價飆公升近乙個月,德國《商報》8日稱,在短短4周左右的時間裡,高得驚人的歐亞海運運價已將全球平均運價推高了60%。 現在,大多數貨櫃航運公司選擇繞道非洲,運力開始變得稀缺。 物流專家警告說,未來幾周可能會看到歐洲等地的貨運瓶頸。 《環球時報》證實,為應對危機,赫伯羅特等航運巨頭開始租用中國船隻進行紅海航線運輸。
德國航運巨頭赫伯羅特(Hapag-Lloyd)最近租用了一艘中國船隻來運營紅海航線。 圖為赫伯羅特貨櫃船在港口。 (視覺中國)。
歐美對物流危機感到擔憂。
據美國物流服務提供商project44稱,未來幾周,世界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可用物品短缺的情況。 該公司的**連鎖分析師報告說:“由於不可預見的事件,零售商正在計畫他們的庫存,而沒有考慮到額外的交貨時間。 “假期需求高峰期過後,庫存有用完的風險。 這可能會從2月份開始變得明顯。
《紐約時報》8日稱,到目前為止,紅海問題還沒有像疫情那樣嚴重擾亂全球**鏈條。 “但事情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英國出口與國際研究所所長福吉·奧恩(Fudge Orn)說。 這個問題將是貨櫃航運業應對年度出口激增的關鍵,這通常發生在2月份中國工廠關閉前幾周。
德國漢堡一家從事中歐業務的公司部門經理格爾茨10日告訴《環球時報》特約記者,他們在農曆新年前增加了訂單。 但前幾天,航運公司通知他們,由於紅海航道的危機,這艘船繞道非洲,不得不增加成本。 他們現在最擔心的是,延遲到貨會讓商家的貨架空空如也。 這可能意味著歐洲通脹再次飆公升。 現在,他們正在考慮其他替代方案,包括中歐貨運列車和空運。
德國法蘭克福一家銀行的白領艾娃10日告訴記者,往年1月是德國各大電商平台和零售商的打折季,但今年沒有大動作,有些商品甚至出現搶購一空。 她擔心,紅海航道危機將進一步加劇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造成的本已高企的通脹。
這家德國航運巨頭租用了一艘中國船。
德國航運巨頭赫伯羅特集團新聞官尼爾斯·豪普特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的紅海危機對赫伯羅特影響巨大。自去年12月18日以來,該公司在歐洲和中國之間海上航行的船隻一直在繞道好望角,等待危機得到解決。
在回應有關赫伯羅特租用一艘3,400標準箱的中國貨櫃船作為其通往地中海的第二條航線的報道時,他表示,由於“需要額外的運力”,這一訊息是真實的。 他沒有說明租用中國貨櫃船是否與安全有關。
據報道,新加坡的Conular Shipping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 全球航運業Tradewinds表示,該公司正在以每天約18,500美元的價格從新加坡順風船務香港租用一艘船。 海運經紀人表示,雖然大多數大型航運商在胡塞襲擊後選擇避開紅海,但一些較小的航運公司願意為該地區提供服務,並正在尋找船隻以增加運力。 據船舶經紀人克拉克森稱,如果紅海危機持續足夠長的時間,租船需求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因為該公司需要額外的運力來維持之前的航行頻率。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首席資訊官徐凱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赫伯羅特等公司租用中國船隻,表明沒有被胡塞武裝盯上的中國船隻已經收穫了市場需求。 在歐亞海運普遍增加的背景下,中國船東提供的服務又快又好,因此可以贏得市場。 這是中國航運公司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和擴大亞歐航線業務的機會。
徐凱進一步分析,危機過後,更多海外船東可能會選擇在中國註冊船舶,可以探索推出“二旗”服務,提公升中國作為重要船旗國的影響力。 “在當前中國船舶離岸租船的形勢下,我們可以在相關租船合同中引領示範合同,提公升中國在行業中的話語權。 徐凱還表示,在歐美保險公司不願意承擔紅海“風險業務”的情況下,中國保險公司可以嘗試與紅海沿岸國家企業合作,開展紅海航線的保險業務,從而提公升中國企業在國際航運保險領域的影響力。
今年,航運業面臨許多不可預見的風險。
路透社6月6日稱,紅海並不是2024年海員面臨的唯一問題。 紅海航道的持續危機以及地區衝突和緊張局勢等因素將影響今年的全球航運業。 對於油輪和其他大宗商品運輸公司來說,全年的船期可能會受到戰爭、乾旱和政治緊張局勢等因素的干擾。
全球90%的**運輸都是通過海運完成的,航運風險的“蝴蝶效應”使得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對航運業的動盪非常敏感。 惡劣天氣事件正變得比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更加頻繁。 project44 表示,自 2023 年底以來,小麥、大豆、鐵礦石、煤炭和化肥等大宗商品的乾散貨運輸成本有所上公升,因為乾旱引起的水位削弱了巴拿馬運河的運力。 巴西遭受了雙重打擊,亞馬遜遭受了歷史性的乾旱,該國北部降雨過多,導致 2023 年底巴拉那瓜港的船隻排隊時間比平時更長,引發了大豆市場的波動。
國際經濟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學者閆佔宇1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重點海域航運暢通執行是公共產品,需要周邊國家或世界大國提供保障。 中國航運企業不僅要以商業利益為導向,更要努力加強內部安全或國防能力建設,以應對日益複雜多變的國際航道風險形勢,同時加強平時重點航道態勢評估。 此外,企業也要及時將資訊反映給第一時間,共同解決問題。
《環球時報》駐德國和新加坡特約記者任忠,環球時報記者陳子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