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次遠征噶爾丹,親手攻克了墨西蒙古的準噶爾部,平息了噶爾丹叛亂,最終取得了勝利。
戰爭中,雙方拼命搏鬥,炮火互相轟擊,最終清軍憑藉實力優勢擊敗了準噶爾。
這場勝利不僅阻止了準噶爾的東進,而且沉重打擊了蒙古游牧民族的分裂勢力,捍衛了國家的統一。
自清朝建立以來,準噶爾部一直向清朝進貢,局勢一直穩定。 然而,在 1670 年,當噶爾丹繼承準噶爾大汗時,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噶爾丹出生於清軍入關的那一年,從小就在**學佛。
他以兇猛迅捷的政治技巧擊敗了政敵,成功繼承了王位,並積極向外擴張,先後擊敗了霍舒特部落、哈薩克、葉爾羌汗國等鄰國。
經過十多年的吞併,1683年,準噶爾控制下的領土幾乎統治了整個中亞和西部地區。
噶爾丹向清廷索要五世喇嘛授予的“博正克圖汗”稱號,但這並沒有如願以償,因為按照封聖傳統,他不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後裔,沒有資格使用可汗的頭銜,所以被康熙拒絕了。
這種拒絕導致了準噶爾部落與中原王朝之間關係的裂痕。 然而,這並不是清朝與準噶爾為敵的最終原因。 真正的導火索是噶爾丹對漠北的喀爾喀部落的覬覦。
清朝初年,漠北的喀爾喀蒙古人分為扎薩克圖汗、吐舍圖汗和車臣汗三大部落。 這三個都隸屬於清朝。
然而,在 1687 年,Zasaktu Khan 和 Tushetu Khan 之間關於人口和資源的內部衝突直接導致了 Khalkha 的內戰。
對於盯上漠北的加爾丹來說,這是乙個很好的機會。 於是,在1688年,他率領3萬騎兵東進,向喀爾喀部落發動進攻。
吐蕃圖汗率軍抵抗,但由於兵力差距較大,經過三天的激戰,全軍四散而逃。 喀爾喀部落只能驚慌失措地南逃,吞併清朝。 然而,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加爾丹並不滿意。
他甚至想把清朝軍隊徹底趕出蒙古,讓自己成為草原的霸主。
1689年,噶爾丹率領2萬騎兵前往內蒙古東部的錫林郭勒同盟,彷彿從西域穿越整個蒙古高原,挑戰清朝的權威。
面對前來阻攔他的兩萬清軍,噶爾丹展現了自己的勇敢和機智,最終將他們全部殲滅。 這場勝利更加堅定了他的野心,他把八旗鐵騎兵看成只不過是一支虛弱無力的軍隊,沒有外表。
於是,他繼續向南進軍,一直到距北京只有千里之遙的錫林浩特地區。
他甚至在長城外炫耀自己的軍隊,訊息傳到大陸,在北京人民中引起了極大的恐懼,他們的商店關門了,大公尺價格上漲到三兩多。
康熙皇帝更是心煩意亂,因為他發現噶爾丹與沙皇俄國勾結,形成鉗形攻勢,使清朝陷入了兩條戰線的被動局面。
這直接導致康熙在尼布楚談判中做出領土讓步,以緩解東北的戰略壓力,使他能夠全力對付噶爾丹。
康熙親自遠征烏蘭不通:血戰,破“駱駝城”噶爾丹西逃! 面對戰略威脅,康熙決定親自出征,率領五萬大軍進入博羅、屯,督導左右兩軍。
他身邊有康熙的兩個舅舅和朝廷的重要大臣,戰略意圖是左右兩手進攻,一舉擒拿噶爾丹。
雖然戰鬥非常艱難,但長寧這支右軍率先遭遇了噶爾丹,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由於清軍缺乏糧食和後勤保障,戰鬥失敗,被迫南下撤退。
準噶爾軍趁勢追擊,渡過沙拉木倫河,逼近福泉的左軍。 清軍雖然規模龐大,但質量並不高,其中有5萬人是後勤部隊。
康熙本人也染上了風寒,無法親自指揮。 此外,長寧的失敗使福泉成為整個戰役的關鍵。
8月下旬,福泉在距離烏蘭不通40裡的地方紮營,組成了40個連營,綿延60多里,寬20多里,一端相連,像一座山峰。
噶爾丹親自率領兩萬精銳部隊,將數千頭駱駝拴在地上,背上裝箱子,用濕氈蓋住,形成堅固的堡壘,擺好陣型。
由於烏蘭不通山是一座小山,陡峭的懸崖和陡峭的斜坡,易守難攻,再加上準噶爾省有大量沙皇俄國支援的滑膛炮和大炮,給清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面對這種困難的局面,福泉調整了部署,以火器為前線,以步兵為第二,以騎兵為兩翼。
八月初一,烏蘭布通之戰正式打響,清軍集中炮兵進行向上轟炸,準噶爾軍也不示弱,隨之發起轟炸。
在烏蘭布通之戰中,清軍充分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形,率領弩騎兵和火槍手向斜坡衝鋒。
然而,佟國剛叔當場被殺,導致清軍陷入混亂,倉促撤退,造成大批士兵死傷。
福全對此非常生氣,他整編了軍隊,發動了許多**。 另一方面,卡爾丹依靠駱駝城,發射弓箭和火器來阻止清軍的進攻。
清軍的火槍技術雖然還停留在明末,無法與準噶爾軍相媲美,但由於其在火器數量上的優勢,給準噶爾部造成了一定的**。
隨後,清軍調整作戰部署,依靠步兵正面衝鋒,騎兵左右進攻,炮兵覆蓋大面積火力,最終,準噶爾軍隊的“駱駝城”被徹底摧毀,噶爾丹被迫將兵力縮減到山頂。
然而,清軍並不急於進攻,他們選擇向下面的準噶爾軍隊開槍,用時間換取勝利。 顯然,擁有數量優勢的清軍逐漸佔據了上風,準噶爾師的彈藥已經耗盡。
這時,噶爾丹見形勢不妙,便採用拖延兵力的策略,假裝向福泉求和,成功穩住了福泉。 緊接著,噶爾丹集結兵馬,渡過薩里克河,向西北方向逃竄,沿途燒毀草地,切斷追兵。
然而,當福泉反應過來的時候,噶爾丹已經逃走了。 因此,福權只能下令全師,烏蘭不通之戰以清軍的勝利而告終。
昭墨多之戰,清軍雖勝,但叔父童國剛等重要將領不幸陣亡,軍數超過敵軍。
然而,噶爾丹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他在回去的路上不幸爆發了瘟疫,損失的人數比清軍陣亡的人數還要多。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侄子阿拉布坦趁他不在的時候清理了自己的巢穴,甚至連他的妻子和人民都被帶走了。 面對這一切,憤憤不平的加爾丹決定重組軍隊,再次戰鬥。
經過近六年的休整,噶爾丹不甘心被打敗,於1695年9月親自率領3萬騎兵進攻車臣汗喀爾喀,然後沿呼倫河東進,最終到達巴彥烏蘭。
為了徹底消除來自北方邊境的威脅,康熙決定再次親自前往準噶爾。 1696 年 2 月,清軍集結了 100,000 萬人,向東、中、西三個方向進攻。
康熙按比例分配 34萬精銳兵力,北出獨石口,東路薩布蘇率領9000多人出大興安山,西路飛陽谷率46萬人分別從桂華、銀川北上,越過沙漠切斷敵人的退路,最終組成三方大軍,一戰包圍殲甘丹。
作戰計畫部署得當,清軍三軍幾乎齊心協力前進,避免了被敵人襲擊的危險,其中康熙的中路軍進展比較順利,五月初到達克魯倫河,逼近噶爾丹營地。
康熙出兵讓噶爾丹猝不及防,他望著山頂,只見清軍營地星羅棋布,彷彿天兵要下地。 他的心中充滿了恐慌,於是他立即放棄了帳篷和器械,向西逃竄。
康熙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徹底殲滅噶爾丹的絕好機會,他立即命令先頭部隊緊追不捨,像獵犬一樣緊緊抓住。
儘管噶爾丹在戰鬥中頑強抵抗,但最終還是損失了近一萬人,才成功逃脫了中路軍的追擊。
清朝與準噶爾的戰鬥在昭門島打響,噶爾丹和夫人阿努科敦率領2000多名騎兵猛攻山頭,試圖阻擊飛揚古的主力,突圍逃跑。
飛陽谷將軍隊分為左右兩翼,他的大將孫思可佔據了中央的山丘,飛陽谷指揮軍隊在後面。 清軍居高臨下,箭矢弩兵器相繼開火,戰鬥十分激烈。
準噶爾損失慘重,但他們仍然頑強地戰鬥。 僵局被打破,飛陽古出襲,攻擊準噶爾軍的側翼和後方,形成聯合包圍和側翼攻擊。
在清軍三方的攻擊下,準噶爾大軍陷入混亂,噶爾丹孤軍奮戰,無法抵抗,只能逃跑。 此時,準噶爾軍隊群龍無首,迅速崩潰。
山頂的清軍趁勢,從上到下追擊,殺死了三千多人,其中包括噶爾丹的妻子,他自己只帶著幾十名騎兵逃脫了。
這一戰之後,噶爾丹的叛軍徹底崩潰,再也無法與清軍抗衡。 為了徹底消除準噶爾的威脅,康熙於1697年親自進行了第三次遠征,渡過了黃河。
噶爾丹已經處於絕境,他以前的伊犁基地被他的侄子阿拉布坦奪走,他的親信反目成仇。 噶爾丹周圍只剩下幾十人,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先是拒絕了康熙的勸說投降,然後服毒自殺。
就這樣,康熙平息噶爾丹叛亂的戰鬥結束了。 通過三次遠征噶爾丹,康熙成功地平定了準噶爾北部強大的分裂勢力。
雖然在作戰半徑和難度上無法與漢唐相提並論,但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這場戰役的勝利,極大地鞏固了西北邊疆的安全,有力地維護了祖國的統一,為乾隆時期準噶爾的徹底平定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