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克拉生產油氣管理區克拉加工站大力培育“四一”保障供給文化,擔負保供重任,溫暖下游千萬家庭
又降溫了! 溫度、壓力、流量,每乙個引數都要仔細檢查,不能馬虎。 1月25日,塔里木油田克拉生產油氣管理區克拉加工站黨員、安全工程師馮玉祥緊緊裹好棉制服,與同事們冒著風雪穿梭在一排排天然氣處理裝置之間,一一檢查執行狀態。
遠處的管廊上,“創新一流管理,打造一流團隊,創造一流技術,創造一流收入效益”的紅字尤為紅潤。 這是克拉加工站黨支部在多年實踐中凝聚出的“四一”保障文化,也是這些供應商始終堅守的責任和使命。
最近,7在1級**之後,同樣位於阿克蘇地區的Kela-2氣田也經歷了半分鐘的強烈震動。 “近期,寒潮、大雪等自然災害接踵而至,對克拉加工站天然氣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克拉加工站經理、克拉油氣管理區黨支部副書記吳東輝說。
地震發生後不到1小時,克拉處理站迅速響應,啟動一級災後應急預案,黨員骨幹自發帶頭認領調查區域。 在24小時內,完成了17名黨員和2輪綜合調查,完成了對克拉加工站所轄33個重點氣井和437個動靜態裝置的檢查。 發現受**影響的9個問題已全部得到糾正。
這與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是分不開的。 近年來,黨支部創新探索了黨建責任制與崗位責任制、思想政治建設與員工技能提公升、標準化隊伍建設和星級標準化黨支部建立、黨員目標管理考核與員工績效考核一體化的“四一化”工作方法。 從而促進團隊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公升。
有緊迫、艱鉅、危險、繁重的任務,有幹部在努力工作。 “我們每個黨員都有乙個簽約區和自己的黨員示範崗。 雖然人手不多,但有黨員帶頭、骨幹帶頭、現場全員參與,工作不怕完成不了。 吳東輝說。
建氣東征線20年來,累計向西氣東輸線沿線省、自治區、直轄市供應天然氣超過1670億立方公尺。 據常備隊50人測算,年人均天然氣產量超過3億立方公尺,“一人一口井,一座城市”的動人故事,在天山南麓寫成。
科技創新對這些成果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近年來,克拉加工站黨支部著力對員工施壓、分配課題,通過QC小組、“創新增效”等活動,為全體員工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激發全體員工創新增效活力——國內首創2205雙相不鏽鋼焊接技術, 形成行業標準;天然氣除汞技術在國內首次大規模應用,實現了高質量、足量的天然氣出口。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自站成立以來,已獲得局級以上技術成果50餘項,國家專利授權32項,企業標準3項。 克拉油氣管理區黨支部書記、克拉加工站副站長張龍介紹。
*丨中國石油報.
記者丨王成凱.
通訊員丨陳曉輝.
編輯丨馮軍.
編輯丨金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