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大部分時間都分布在東北剿刨本部、華北剿剿本部、徐州剿剿本部、華中剿本部、西北戰區五大戰區。 國民黨軍在西北的主力是胡宗南軍區,總兵力超過20萬,其中一等王牌部隊是整編第36師,師長是鐘松中將。 此人指揮能力好,戰鬥倔強狡猾,但他的軍旅生涯卻很奇特:不敗、不死、不投降、從不起義。
因為胡宗南的首席秘書熊祥輝是我軍第一,所以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西北國民黨軍對我軍的軍事行動屢次失敗,司令官胡宗南本人“野心勃勃,才華橫溢”,親自將西北主力**一一埋葬, 比如整個第29軍的強力指揮官劉健和整個第90師的指揮官嚴明,他們都在與西北野戰軍的戰鬥過程中陣亡。然而,在屢戰屢敗的西北**,重組後的第36師是個例外。
因為鐘宋的部隊裝備了美軍武器,而此人治軍嚴,所以3萬多人的部隊戰鬥力相當強(1945年,其前身第36軍甚至有7萬人,是國民黨最大的軍隊)。 在圍攻玉林等戰役中,鐘嵩表現出了高超的軍事素質,一再激怒了彭先生。 鐘松與西野發生衝突,被圍困3次,神奇逃脫3次,而他的整編第36師團損失不大,整體筋骨完好無損。 在國民黨軍隊中,鐘松被認為是全國戰鬥力最強的前線指揮官之一,其能力不低於張靈甫、胡煉等人; 就連西野的彭先生也評論說,這個人在戰鬥中很狡猾,“殺不死”。
然而,在1948年,脾氣暴躁的鐘松在一次軍事會議上與上司胡宗南正面交鋒。 胡宗南雖然把鐘松當成寵臣,但也想在下屬面前挽回面子,當即下令停職鐘松,從此,鐘松交出了整個36師的王牌。 這似乎是乙個糟糕的職業,但這不是一件壞事。 因為鐘松在關鍵時刻缺席了前線戰鬥,所以他既沒有被殺,也沒有被俘虜。 後來,北方戰局崩潰,國民黨軍隊急於擴兵,鐘松重新上崗,成為裴長輝軍團的副司令。 鐘松為國民黨訓練了幾個師的新兵,眼看大勢已經走,此時的選擇就很奇怪了。 鐘嵩不打算隨國民黨軍隊去參加葬禮,但他也很固執:他本人沒有被打敗,堅持不造反不投降。 這個決定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鐘松趁著49年南方戰火戟火來潮的時候去香港做生意,這在國民黨的高階將領中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很奇怪。
1950年,解放戰爭即將結束,鐘松依舊沒有回到大陸,而是從香港到台灣,一直待到1970年,然後移民到歐洲國家荷蘭。 晚年,鐘松帶著小兒子到大陸探親(見上圖),向浙江松陽老家捐了1萬元(1988年1萬元可不是小數目)。 但他仍然沒有留下來,而是選擇回到荷蘭,在95歲時死於骨癌。 鐘松也是為數不多的在海外陣亡的前高階將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