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忠是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的首領,近年來他的名字與“神音遺址”聯絡在一起,該遺址位於四川省眉山市江口鎮的岷江之內。 2015年,一起“稀珍盜竊案”揭開了該遺址的神秘面紗,從2011年開始持續了四年,據相關專家介紹,盜竊案價值超過1億,涉案人員眾多。 2016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局開始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隨著考古發掘的進行,這個沉銀遺址的真面目逐漸浮出水面,其規模驚人,在遠古時代,像張顯忠這樣權勢滔滔不絕的人,在危機面前,經常將金銀首飾沉入海底,以期日後捲土重來, 所以“水下沉銀”並不是特別稀有的東西,但像這樣規模如此巨大的“沉銀遺址”可謂是難得一見。
張獻忠是明朝末年家喻戶曉的名字,他和李自成領導了明末的農民起義運動。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頻繁,有十三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軍,其中張顯忠、高迎祥年紀最大,地位最高。 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往往有階級限制,這些農民起義的領導人往往在取得一定的成功後,開始貪圖安逸、奢侈,壓迫老百姓,這與傳統的封建王朝沒有什麼不同。 張獻忠就是這樣,1644年,他率軍從湖北到四川,8月占領成都,次年1月在成都稱帝,立大西。 同年,李自成已經進軍京城,逼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可見李自誠更有遠見,更符合民意。 新成立的大西政權很快就結束了。 張獻忠有勇於抗爭,卻沒有治國之本,而他本人又極其殘暴,導致四川百姓興奮不已,大家都處於危險之中,最終引起了強烈的反抗。
其實他已經給自己留出了一條退路,他準備把自己這些年把把人擠出川的積攢的財富運出去,然後靠著這筆財富隱姓埋名地潛入江南,做乙個普通的富豪。 但事情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出川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北方的蜀路,眾所周知,蜀路艱難崎嶇,李自成的將領佔據了寶寧地區,帶著大量的黃金,顯然很難走出這條路, 銀器和珠寶。二是南邊的水路,不過這條路並不平坦,他奉先頭部隊下令沿江南下,這支先頭部隊在南下途中遭遇了楊戰設下的埋伏,大批先頭部隊的戰艦和船隻被燒毀,張獻忠聽到訊息後非常生氣, 於是他率領殘餘部隊,帶著金銀珠寶順流而下,與楊展展開決戰。
決戰中,楊軍採取火力攻擊的法式,乘坐運載易燃物料的輕舟駛向張軍主力,在江風的作用下,張軍的戰艦迅速起火,由於閩江河道狹窄, 被點燃的主力艦艇無法撤退,但最終所有艦艇都被燒毀。船上的黃金、白銀和珠寶也沉入海底。 不過張憲忠在戰鬥中倖免於難,他率領殘餘部隊返回成都老本,準備走北邊的蜀路,因為金銀首飾不便攜帶,他決定把這些寶物藏起來,以後再回來取回。 他先是召集大批工匠在晉江上修築堤壩,切斷水流,然後下令開鑿許多丈深的洞窟,將金銀首飾沉入洞底,用土石覆蓋,最後決堤。 這些金銀珠寶是他營業的資本,也是他未來的希望。 然而,在大西軍將領劉金忠造反後,張獻忠終於中一箭而死,這些金銀首飾開始沉睡了很久。
近日,四川澎山河口“沉銀遺址”三期考古發掘活動已經結束,考古發掘活動歷經三個多月,共出土各類文物,達到1萬餘件,其中重要文物2000餘件, 主要是金銀器皿。其中最特別的文物之一就是一枚金印,這枚金印上刻有“蜀世寶”四個字,這是明代世子寶印首次在國內被發現。 時至今日,距離“張顯中神音”已經過去了367年。 經過300多年的雨水,這些歷史遺跡終於重新浮出水面。 這些文物的考古發現,對“張獻忠沉銀”事件的證實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