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新聞南極洲,這片與世隔絕、寒冷嚴酷的冰雪大陸,充滿了有待探索的奧秘。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青年天體物理學家張少華,在前往世界另一端的科學考察中,給雙胞胎女兒寫了32封信,借助深情溫柔理性的語言,為孩子們解讀世界法則。 最近,這些信件被編成冊,張少華也希望這些故事能在更多孩子的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時差影響:用信件講述神秘的南極洲的故事
**中的南極洲? 它是乙個獨立的大陸嗎? 為什麼你能在南極洲看到極光? 說到南極科學考察,人們總是有一大堆問題需要理解。 作為離中國最遠的土地,也是開展科學研究的理想場所,也是展示國家綜合國力、開展國際合作的場所。
張少華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南極天文學,科學家已經證實,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觀測地點是位於南極冰穹A的中國南極洲的崑崙站。 在崑崙站建造大型望遠鏡是張少華的夢想,也是“南極”與“天文學”最完美的結合,也是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完成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前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工作的主要原因。
2019年10月,張少華跟隨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南極,為期六個月的科學考察也成為他夢想的開始。 張少華告訴記者,他們在泰山站工作期間,需要在寒冷的環境中安裝望遠鏡等儀器裝置,並開展空間碎片等與空間安全相關的觀測。
張少華. 事實上,在南極探險期間,給他的兩個女兒寫信並不是他計畫的事情。 我本來打算通過微信**給女兒們打電話來緩解思緒,但訊號和時差的影響也讓信件成為更好的表達方式。
乙個接乙個,通過船上和研究站有限的網路,張少華寄回的信件,慢慢變成了兩個孩子睡前或早上的枕頭故事。 慵懶的父親遇到了不斷催促他改變的女兒,終於讓南極寄給女兒的三十二封信除了日常的旁白之外,承載了更多的內容。
在信中,他講述了企鵝們的共同願景,第一次看到冰雪環等南極元素,還分享了一些物理現象,如強西風帶和光的奧秘。 這些生動有趣的內容都用他的文字敘述出來,兩個女兒彷彿沉浸在場景中,感受著南極洲的遙遠與神秘。
這本書想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南極洲是中國最遙遠的陸地,在這裡進行科學考察的意義,以及考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對激發孩子們探索科學的好奇心和勇氣有很大的幫助。
近年來,張少華還有機會在部分中小學校做科普講座,帶領孩子們領略一段神秘的南極探險之旅,介紹中國南極探險的發展歷程和成果,也讓他們從課業的壓力中抬起頭來,放眼外面的世界。
而《給女兒們的書信集》出版後,他也收到了不少反饋。 仔細閱讀後,一位年輕讀者還製作了乙份手抄報紙,他對南極洲的好奇心在紙上跳了起來,這也讓張少華很感動。 “他們可能不一定記得很多知識,但如果南極洲喚起了南極洲與我們生活的環境不同,那麼對南極洲感興趣是很重要的。 ”
張少華的工作場景。
張少華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科普教育,市面上有很多優秀的科普書籍。 “如果你給小學生讀書,你就要用小學生的語言,如果你給中學生看,他們已經有科學和物理課了,你可以用他們課堂上的一些相關知識來講解。 在為孩子普及科普的過程中,張少華也產生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在這些信件的幫助下,他的女兒們陪伴著他踏上了前往南極洲的旅程,了解了他在南極洲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了南極洲惡劣的工作條件,了解了探險隊員的樂觀態度,了解了地球的奧秘,以及世界上有許多未知數等著他們去探索的事實。 有一次,中國太空人在太空教書時,小女兒突然告訴他:“我以後想當太空人,去太空為爸爸拍星星。 兩個女兒一直保持著對這個世界的極大好奇心,這讓張少華覺得很開心。 他也希望自己能在更多孩子的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
然後我去了南極洲,把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聽
2024年是中國南極考察40周年。 時光荏苒,時光荏苒,距離1984年中國第一支南極科學考察隊出發,已經過去了近40年。 近年來,我國開展了40次南極科學考察,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台山站4個南極科考站。 記者獲悉,今年2月7日,我國南極秦嶺站建成投入使用。 秦嶺站位於南極洲的羅沙恩斯堡島,也是中國在南極洲的第五個科考站。
南極洲的企鵝。
第36次南極考察結束時,張少華加入上海師範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黑洞與星系演化。 2023年,上海師範大學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3公尺口徑低頻射電望遠鏡,成功開展了銀河系中性氫的試探。 作為重要任務之一,這項工作被選為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 張少華等同事帶領研究生們,根據南極洲的野外環境和工況,在原有望遠鏡設計的基礎上完成了望遠鏡的公升級,確定了觀測方式、積分時間、資料儲存、傳輸和預處理方法。
科學目標的設定也從簡單走向深入。 目前,他們已經通過國際合作在智利架設了亞公釐波望遠鏡進行觀測,張少華也希望未來他們的科研團隊能夠在南極洲內陸安裝亞公釐波望遠鏡進行更高頻率的探測。
隨著南極天文研究的發展,張少華表示,今後還會再去南極和崑崙。 不知道到時候他會給孩子們講什麼故事?
大灣新聞記者陳牧和實習生楊樹春。
徐大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