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杜鵑
又到了開學季的開始,經過乙個放假的放鬆,孩子們上學難免會有些不自在和緊張。
於是把我們無奈的話重複了一遍:“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了。 ”
我們剛聽到的時候,可以安慰孩子幾句話,但聽多了,我們自己也覺得很煎熬,怎麼能讓孩子願意去幼兒園呢?
事實上,我們不必面對敵人。 如果孩子只是抱怨和抱怨,並且沒有嚴重的心理不適,那麼我們可以適當放鬆。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要離開舒適的家庭環境,去有規矩的地方; 離開熟悉的家庭,去群裡和老師同學相處; 當你遇到問題時,你可能不怕向別人尋求幫助。
這個時候,孩子難免會有情緒,會一直說不想上幼兒園。
雖然是這樣,但當孩子不想上學時,我們仍然需要提供適當的幫助,幫助他度過這段時期,以免積聚情緒,他真的越來越不想上學。
當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時,出於愛,我們總是想幫助他盡快擺脫這些不好的情緒。
於是,我們趕緊否定了他的感受:“幼兒園很好玩,你看你還在和朋友一起玩滑梯,多開心啊。 ”
或者忙著跟他講道理:“孩子們要上幼兒園,你看大家都去,你也要去。 ”
這樣的話只會加深孩子“不想去”的印象。 因為他覺得,你說的不對,幼兒園不好,他就是不想去。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抱怨工作太累,領導能力太差,不想上班。 這時,我的搭檔走過來說:“那我怎麼能不去上班呢? 再辛苦,也要忍耐,不想去就得去。 ”
這個時候,你是不是對“上班”更反感了? 本只是說說而已,但現在卻越來越捨不得去,誰愛上這門課呢!
但是,如果你的伴侶說,“是的,工作真的很煩人,又累又煩人。 所以在這個時候,你開啟吐痰模式,說出你所有的不愉快。
說完,你是不是覺得舒服多了,你覺得再忍一點還能繼續上班?
因此,當乙個孩子說他不想上幼兒園時,我們不妨接受他的情緒:“是的,上學確實感覺不習慣。 “或者,”當你離開家去幼兒園時,你會想念你的媽媽,想和媽媽在一起,對吧? ”
通過承認孩子的感受、想法和情緒,孩子的情緒會減少,他將能夠慢慢理性地看待和接受上幼兒園。
除了接納孩子的情緒,我們還需要在生活中給孩子一些支援。
我不想上學,因為我擔心我的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 於是,孩子一出校門,很多家長就開始問三遍:“你在幼兒園哭了嗎? “老師批評你了嗎?” “你同學欺負你了嗎?” ”
原本還挺開心的孩子們,被這樣問了,那些在學校的壞感瞬間就來了,不想哭就得哭。
就像剛走出公司大門時,朋友問我,是我的同事欺負你嗎? 領導批評過你嗎? 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別提了,提起來都是眼淚,冤枉我!
在心理學中,有乙個術語叫做“框架”。 當您與某人交談時,很容易設定框架並將對話引向積極或消極的方向。
我們一問這些不愉快的事情,就給孩子設定了乙個負面的框,讓他對幼兒園的印象不好,不好。
那麼奇怪的是,他願意去上學。
我們可以設定乙個正框。 例如,“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你最好的朋友叫什麼名字?” “你和你最好的朋友玩了什麼有趣的遊戲?” ”
孩子一回想起來,哦,原來幼兒園還挺好的,很開心。 有的印象越多,孩子就會逐漸願意去。
當然,我們也會擔心孩子在學校被冤枉,想知道他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那我們又怎麼能問呢?
杜鵑的媽媽曾經在育兒小組裡花了一本書,叫《遊戲的力量》,以遊戲的方式把很多父母帶入了孩子的心裡。
卜妞一時子不想上幼兒園,就和她玩了個裝模作樣的遊戲。
小兔子去了幼兒園,哇,這裡好多孩子,還有鞦韆和滑梯,真是太好玩了。 突然,他看到小鴨子躲在角落裡,哭著說:“小鴨子,你怎麼了?
這時,卜牛接過鴨子說:“我尿床了,大家都嘲笑我,我害怕。 ”
杜鵑媽媽這才知道,原來她還在擔心尿床。 於是,杜鵑媽媽用乙隻小兔子安慰她,說:“別怕,小鴨子,我來幫你的。 ”
於是我假裝幫小兔子拿乾淨的衣服,對其他小娃娃說:“嘲笑別人是不對的,別人會傷心的,我們需要幫他。 ”
玩了幾場這樣的遊戲後,卜妞從遊戲中釋放了自己的情緒,然後慢慢忘記了這件事,一提到幼兒園就不再哼哼唧唧。
我們也可以和我們的孩子一起玩假裝遊戲,他們會通過遊戲表達很多東西,並指導你找到他需要什麼幫助。
只要他在遊戲中釋放自己的情緒,得到他想要的幫助,那麼在生活中,他就能變得勇敢和堅強。
大多數孩子上幼兒園是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為此,杜鵑的媽媽出手帶她去讀《我愛幼兒園繪本》,拉近了她和幼兒園的距離。
通過繪本,布穀鳥媽媽主要跟卜牛**提出這些問題:
如果我想上廁所,我該怎麼辦? 遇到不想吃的飯菜怎麼辦? 放學後誰來接我? 和好朋友吵架有什麼好處? 如果我受到批評,我該怎麼辦?
因為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是孩子在學校會遇到的問題,只是不知道怎麼解決,一旦埋在心裡,處理不好,孩子可能會抗拒上學,不願意上學。
比如,卜妞是個挑食的人,被老師說她在幼兒園覺得不開心,老師不好。
杜鵑媽媽帶她讀了《我愛幼兒園繪本》裡的《多吃就長大》。 繪本講的是乙個叫豆豆挑食的故事,但經過朋友的勸說和嘗試,豆豆終於發現,在嘗試了許多菜之後,還是挺好吃的。
後來,步牛慢慢地試著接受新菜,等她回來的時候,一臉得意地對我說:“媽媽,我告訴你,我以前討厭吃海帶,但現在吃了,我很了不起,對吧? ”
如果孩子和家人的分離比較嚴重,那麼我們可以帶他去看繪本《放學後誰來接我? 》。就是要給孩子乙個確定的資訊:你上完幼兒園後,下午小睡一會兒,爸爸媽媽會準時來接你。
這樣的肯定可以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安全感,讓他不會一直在學校焦慮。
卜妞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卜妞的媽媽也和她吵架,費了不少功夫。
根據她的經驗,布穀鳥馬總結了乙個非常好的方法,那就是帶她去交乙個好朋友。
每次放學後,看到她笑著走出來,杜鵑媽媽立刻上前打招呼:“你是卜牛的好朋友,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
然後認識彼此的父母,如果他們住得很近,杜鵑會主動一起玩。
認識之後,如果卜妞早上心情不好,不肯去幼兒園,卜咕就會厚著臉皮聯絡朋友的媽媽,問他們有沒有出發,去哪兒了,一起去上學。
一聽說好朋友在等她,卜牛立刻就來了興趣,願意出去。
這個招子為杜鵑省了很多力氣,所以你不妨試試看。
以上都是布穀鳥媽媽總結的經驗,你還有什麼其他的招式? 讓我們一起分享
*來自網際網絡,被入侵和刪除]。
作者簡介:布穀鳥媽媽,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導師,婚姻情感諮詢師,關注孩子心理,了解孩子輕鬆育兒,喜歡就關注 爭鬥計畫
更多精彩推薦:
經常把3句話放在嘴邊,暗示孩子長大後可以“做大事”,你的孩子是嗎?
6歲之前奶奶帶頭,6歲以後奶奶帶頭,孩子長大後誰會更孝順? 答案有點令人心酸。
從小就被禁止玩手機的孩子和長大後可以玩手機的孩子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