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疾病,在中醫中稱為脾胃不和諧或脾胃虛弱,可引起胃酸倒流、噯氣、厭食、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疼痛、腹脹、腸鳴音、腹瀉和便秘等症狀,尤其是在出現情緒變化時。 我做了胃腸道內窺鏡檢查,檢查結果正常。 如果檢查沒有問題,則排除器質性病變,並由功能障礙引起一系列症狀!
01 什麼樣的人容易患腸胃疾病? 中醫認為,腸胃疾病分為虛虛、現實、虛虛與現實的混合。 實證證據多與寒邪的入侵、飲食失控、氣和五臟六腑的停滯、潮濕和邪惡的內涵有關。
虛證多與脾胃無力、腎陽衰竭、心肺氣虛、肝陰虛等有關; 現實與現實的混合可能是由於身體虛弱而感覺到外在的邪惡、飲食停滯、情緒停滯,或者是由於真正的邪惡被壓抑了很長時間而造成的。
陽虛、濕熱、氣滯、氣虛、血瘀、痰溼的人易發生腸胃疾病。
02 胃腸道疾病患者如何休養? (1)日常保健。
1)規律生活和休息,一日三餐有規律、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入睡前一小時內最好不要進食。
2)平時注意腹部保暖,食物要暖和,避免冷食。
3)不宜在進食後立即運動或工作,進食後至少休息半小時後再開始運動。
4)避免吸菸,戒酒,少喝濃茶和咖啡,盡量避免服用損害胃粘膜的藥物。
5)定期做腹部按摩運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加速胃腸蠕動。
6)工作與生活應注意勞休結合,避免長期精神壓力。
2)飲食。
1)宜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油膩甜味,避免碳酸飲料、咖啡因和酒精。
2)多吃有健脾作用的穀物,如大麥、扁豆、大麥、玉公尺、種子、蓮子、小公尺等。
3)按摩保健。
1.揉腹法:採取仰臥位,彎曲膝蓋。
將手掌疊放在一起,放在腹部,以臍為中心,在中下腹部順時針方向揉搓約5分鐘,最好在腹部有熱的時候。 建議先輕用力後用力,然後擴大範圍,揉搓整個腹部2分鐘。 每天1-2次,持續24天。
2.腰骶摩擦:採取坐姿,腰部向前彎曲。
雙手五指併攏,掌面靠近腰眼,向骶骨用力揉搓,這樣重複一分鐘左右,使**微熱,宜有熱感。 每天1-2次,持續24天。
3.穴位按摩:採取仰臥位,下肢伸直,家庭成員側臥,乙隻手彎曲食指食指第二關節背尖放在祖三里穴位上,揉搓2-3分鐘。
注意揉捏力不宜過大,公差應為度數。 然後將乙隻手的四指放在楊凌泉左小腿外側,輕輕向下撫摸,停在掛鐘穴處,重複操作1-2分鐘,以同樣的方式按摩右腿。
4.足浴有助於睡眠:
可以選擇艾草、乾薑、木瓜等,根據不同體質加減,將水煮沸30分鐘,加入適量冷水調節溫度。 水溫不燙**,可以忍受。 藥湯不宜在腳踝以上(三陰交匯處),最好浸泡到小腿。 最長浸泡時間為 30 分鐘。
4)中醫特色技術保健。
根據不同體質和證候,選擇針灸、艾灸、中醫熱敷、穴位敷、刮痧、耳壓豆等中醫技法進行保健。
5)情緒恢復。
1、要解除後顧之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多了解胃腸道疾病的性質、病因和預後,避免不必要的焦慮。
2、當不良情緒發生時,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面對影響情緒的事件,一方面可以自我勸說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要及時釋放不良情緒。
3、注意情緒調理,聽**,欣賞戲劇,看幽默相聲或啞劇,消除抑鬱,開闊思維,學會自由自在。
4.在排除器質性病變的前提下,精神因素是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胃腸道疾病有時是心理障礙的早期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