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港珠澳大橋創下多項“新紀錄”。
2月12日,珠海公路口岸單日客流量突破13萬人次。 13日,港口單日客流達到14人次4萬人次,連續兩天重新整理新高; 單日進出港車輛數量首次突破1輛8萬人次,創全國各口岸單日出入境車輛最高紀錄。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暢通、民富富”的生動縮影。 北向南向“雙向”、*資金流與物流交織在一起,粵港澳大灣區日益呈現深度融合新景象。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五年前的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 五年來,在一國兩制、三關稅區、三種貨幣條件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紮實進展,日益成為全球最具發展前景的增長極之一。
協調發展刺激經濟動能。
今年是“港車北上”政策正式實施後的第乙個春節假期,港澳居民駕駛“港車北上”和“澳門車北上”單牌車進出廣東跨境假期成為新時尚。
從春節期間內地、港澳“城對城遊”的持續熱潮,到粵港澳三地青年創業夢想的實現,再到大灣區企業的蓬勃發展,背後都有“融合融合”的故事。
互聯互通、協調發展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關鍵。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協同效應”多次被提及。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是要推動優勢互補、融合發展上高層次。
2023年4月12日,總書記視察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2023年4月,正在廣東考察的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秘書長來到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在公司的展廳裡,6款新車產品一字排開。 總書記走上前來,饒有興趣地一一檢查,從**到銷售,從材料技術到電池技術,問得很詳細。
總書記在這次視察廣東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應被視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一大機遇。
得益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廣汽埃安將香港作為其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樞紐,致力於深化與香港科技公司的合作,開展轉口**,吸引全球資本投資。 去年,廣汽埃安累計銷量突破48萬輛,同比增長77%,成為全球產銷量最快突破100萬輛的汽車品牌。
位於廣州南沙的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廠。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產業鏈最重要的節點之一,從廣州到深圳的珠三角地區聚集了大量從事網際網絡、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企業。 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企業從世界各地“引進”了更多的技術和資金。 港澳不僅扮演著“門店”的角色,更是連線廣東乃至整個大陸與國際市場要素流通的橋梁。
廣東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省份,全年進出口總額約佔全國進出口總額的20%,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0多家在珠三角地區投資; 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和領先中心,也是全球和亞太地區最具競爭力的城市。 澳門擁有國際自由港、低稅制、廣博經貿網路等優勢,被世界領先機構評為全球最開放的投資體系之一......通過深度融合、強強聯合、錯位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制度差異化”正在轉化為“制度效益”。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元,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粵港澳三地發展迎來迭代公升級、區域均衡發展的新機遇,共贏共建格局正在形成,經濟勢頭迅猛。
科技創新按下“油門鍵”。
在2017年3月的一次座談會上,香港院士指出,內地與香港的科研合作與交流有兩大限制:一是使用國家科研經費轉運香港,二是香港科研儀器裝置進入內地的優惠關稅。 因此,他們寫信給***董事長反映這些情況,表達了他們為祖國服務的迫切願望和對創新科技發展的極大熱情。
四個月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不斷推進,曾經困擾三地科研人員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賽道按下了“加速鍵”。
2022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在繁忙的香港訪問期間,**要求與當時寫信的院士代表,以及青年科研人員和創科企業代表會面。
交流中,主席提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科院士在香港寫的信:“當時,我要求國家有關部門關注有關情況,研究加強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的措施。 指示下達後,我也問了幾次。 這一次,我來看了,我感覺更有信心了。 ”
主席在訪港期間強調,“希望香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攜手合作,加強產學研創新合作,努力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位於河套地區的深港創新及科技合作區香港科學園分行。
灣區這個臨海傍海的地理概念,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漸演變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也是新技術、新產業發展不可替代的高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革,全球科技創新進入集約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轉型對全球經濟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的獨特優勢在於,它同時擁有內地、港澳三地的科技創新元素。 這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沃土。
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科學城,東莞,廣東。
粵港澳大灣區將進一步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建設光明科學城、南沙科學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高水平協同發展。 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高階科研資源集群正在大灣區加速形成。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進出口額為7個95萬億元,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19%。 其中,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大亮點,在科技研發和產業創新方面展現出突出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四大灣區中專利容量最高的地區。 隨著全球產業科技格局的深度重組,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電子資訊、軟體、醫藥等領域全球科技競爭的前沿陣地,也是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平台載體。
引領實現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2023年4月,在廣東考察期間,面對在場的外資企業代表,總書記的邀請熱情洋溢:“粵港澳大灣區將是未來全球最具前途的增長極之一。 歡迎您來廣東,來到粵港澳大灣區,來到中國,投資創業,為企業發展創造新的輝煌。 ”
開放是灣區的DNA。 粵港澳大灣區區地理優勢突出,不僅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更是中心樞紐,緊鄰世界第一條水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的重要樞紐,可以向西到達世界重要經濟區, 東部和南部。
廣州港南沙港區。
當前,全球反全球化暗流洶湧,一些國家搞所謂脫鉤斷鏈、“小院高牆”和“平行系統”。 面對世界風雲變幻,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被賦予了新的歷史定位。 **總書記提出,“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領軍地”。
制度性對外開放是更高層次、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在國家開放發展的大局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提高開放水平,建設高水平的開放型世界經濟,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關鍵問題。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於3月1日起關閉運營,進一步提公升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水平。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通過制度機制建設,吸引全球資源,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多項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規劃相繼出台。
2023年11月,在廣州舉辦的2023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投資大會上,達成投資專案859個,總金額2個24萬億元。 除了 25萬億元的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僅這兩場全球投資會議就吸引了近5萬億元的投資。
從這些資料不難看出,粵港澳大灣區呈現出堅持擴大開放、深度參與世界經濟的積極前景,世界知名企業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2023年11月28日,全長24公里的深中走廊主幹線全部建成。
珠江兩岸寬闊,灣區天氣新。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充分展現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和顯著優勢。 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挑戰,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復甦勢頭持續,“立體交通網路”越發密集,積極探索“一物三地一策三地”,市場互聯互通更加順暢有序,科技創新動能更大。 更加積極主動地開放,正在加速實現建設世界級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
製片人丨耿志敏.
製片人丨星來.
編劇丨程宇.
願景丨江宇航.